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馬嵬驛兵變的幕後黑手是誰?背後有何隱情?

馬嵬驛兵變的幕後黑手是誰?背後有何隱情?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756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馬嵬驛,隨行將士因飢餓疲憊心生怨恨憤怒,隨即發動兵變,楊玉環被迫慘死於馬嵬驛,史稱馬嵬驛兵變。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大唐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初,安史叛軍攻陷潼關,長安危急。唐玄宗在衆人的勸說下準備暫避蜀中,由於事關機密,近乎倉皇逃竄。加之叛軍勢大,很多隨從人員各自逃命,造成隨行人員與保駕的禁軍因飢餓而狼狽不堪。

六月十四,玄宗一行剛從長安逃出兩天,禁軍中埋怨的情緒已經無法控制,走到馬嵬驛時,怒不可遏的將士們終於停滯不前,發生了譁變。

還好他們將矛頭指向了楊國忠,而不是皇帝。然而,楊國忠這個惡賊雖死,但“賊本尚在”(《舊唐書》),將士們擔心楊貴妃秋後算賬,爲堂兄報仇,而將她當成了“賊本”。

玄宗雖與貴妃相差三十四歲,但老夫少妻感情很好,捨不得殺貴妃,便說:“朕當自處之。”但憤怒的士兵們久不散去,在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與高力士等人的勸說下,玄宗無可奈何的賜死了楊貴妃。

馬嵬驛兵變的幕後黑手是誰?背後有何隱情?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一個天真爛漫,久居深宮,從不幹政,只知唱歌跳舞的單純女子,就這樣悲慘的死去。政治與歷史加在她身上的責任太重了。

馬嵬驛兵變從發生到結束,目的明確,指向清晰,感覺是一個有預謀的行動。馬嵬驛兵變有何隱情?幕後黑手是誰?

歷史上大致有兩種說法:

第一,高力士主謀。

原因有二:其一,長期以來,高力士多次當着玄宗的面攻擊楊國忠,表達自己對局勢的擔憂。爲了爭在皇帝面前誰說了算,他們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其二,高力士具備指揮陳玄禮的實力。當初,玄宗是通過心腹家奴王毛仲來控制禁軍,禁軍將領叫葛福順。但是,王毛仲驕縱,被高力士找了個機會處理掉了,陳玄禮也替代了葛福順。之後,玄宗便通過高力士來控制禁軍。

也就是說,這次兵變的本質是內廷與外朝的權力之爭。

然而,這種邏輯只是一種猜測,缺乏有力的史料爲證據。並且,高力士與陳玄禮可謂玄宗最忠實的奴才,不離不棄,跟隨毫無權力的玄宗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不是爲了權力發動兵變的人。

馬嵬驛兵變的幕後黑手是誰?背後有何隱情? 第2張

第二,太子李亨主謀

因爲李亨是最大的受益者,馬嵬之變後,緊接着發生了父老遮留,才使父子二人分道揚鑣,李亨才得以靈武登基。

再者,李亨與楊國忠之間的矛盾可謂不共戴天,當時李林甫在位時楊國忠就是打擊太子的急先鋒,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打算讓太子監國,又被楊國忠壞了好事。

而且《新唐書》中有多處記載,陳玄禮事先通過東宮宦官李輔國將誅殺楊國忠的計劃彙報給太子。

所以,從動機到結果,李亨的可能性很大。這件事本質上是太子集團與宰相集團之間的矛盾。

然而,陳玄禮彙報給太子的目的更多是尋求支持,並非接受指揮。因爲長期以來,玄宗將子孫們管的死死的,根本沒有接觸軍隊的機會。再者陳玄禮也並非一般將軍,他跟隨了玄宗四十多年,玄宗發動唐隆政變時陳玄禮就是骨幹,如果真是太子主謀,估計也指揮不動他。所以,對馬嵬之變,太子更多是樂見其成,而並非幕後黑手。

馬嵬驛兵變的幕後黑手是誰?背後有何隱情? 第3張

所以,這兩種說法雖然各有道理,但也各有缺陷。

其實,馬嵬驛兵變一事,未必非要找個幕後黑手。也不能以內廷與外朝的矛盾;太子與宰相的矛盾來簡單概括。如果非要找個說法,那就是楊國忠太壞了。

從李林甫到楊國忠,特別是楊國忠執政以來,天寶政局一步步走向混亂,社會矛盾激化,民怨一步步加深。

玄宗逃亡的第一天,碰到一個名叫郭從謹的老人家進言:“宋璟爲相數進直言,天下賴以平安。自頃以來,在廷之臣以言爲諱,惟阿諛取容,是以闕門之外,陛下皆不得而知。”(《資治通鑑》)老人家說話還挺含蓄,“阿諛取容”之輩,不是楊國忠還能有誰。

在軍中,哥舒翰的手下王思禮多次提議,想幹掉楊國忠。據史書記載,陳玄禮在長安時就與楊國忠有矛盾,想殺掉他,結果沒能成功。

馬嵬驛兵變的幕後黑手是誰?背後有何隱情? 第4張

就連安祿山反叛時,也公然打出了誅殺楊國忠的口號,着實給他做了一番廣告。

誠然,說天寶亂局是楊國忠一人造成,那是高估了他,但他已然成爲亂政的代表,成爲衆矢之的。

所以,馬嵬驛兵變殺掉楊國忠,並不是靠一兩個幕後黑手就能將禁軍煽動起來,而是王公、大臣、軍隊、黎民等衆多階層羣情激憤的結果,殺掉他就是爲天下除害。

在這種情勢下,陳玄禮將誅殺楊國忠的計劃給太子彙報也好,與高力士商量也罷,無非是一個忠心的將軍,避免憤怒的禁軍們傷害了皇帝。這也正是玄宗能不離不棄,直到駕崩也不懷疑高力士與陳玄禮的原因。

詩聖杜甫作爲那個時代的親歷者,站在跨時代的高度上對陳玄禮的行爲作出了高度評價:“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微爾人盡非,於今國猶活。”意思是沒有陳玄禮大家都得玩完。

確實,陳玄禮使一次兵變沒有發展成竊取最高權力的政變,而更像是大唐歷史上的一次救亡運動。只是囿於封建社會的侷限,無辜的楊貴妃本竟被當成“賊本”牽扯了進去,大快人心的同時,又令人唏噓不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