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秦、齊、楚、趙、魏、韓、燕,哪個國家統一更有益於中國的發展?

秦、齊、楚、趙、魏、韓、燕,哪個國家統一更有益於中國的發展?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齊、楚、趙、魏、韓、燕,哪個國家統一更有益於中國的發展?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中央集權制度,是一種國家政權的制度,以國家職權統一於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爲標誌的政治制度。

可以說,這種高度集權,以農爲本與專制文化,是戰國時期秦國文化的主要特點。由於,秦國曾經使四海臣服,因此,秦文化強勢地貫穿了中國的兩千年曆史。雖然,秦國的兵鋒之利曾使其他六國望而卻步,但是,其他國家並非沒有可能打敗秦國。

秦、齊、楚、趙、魏、韓、燕,哪個國家統一更有益於中國的發展?

魏國、楚國和齊國都曾有過奪目的光芒,他們強盛的時候,比起巔峯時期的秦國來仍不逞多讓。尤其是齊國,一直以來都是秦國的心腹大患,到了戰國後期,齊國的勢力仍然十分龐大。

公元前353年和公元前341年,齊國在桂陵大戰和馬陵大戰中大破魏國,將曾經不可一世的魏國打的節節敗退。從此以後,魏國只能在夾縫中求取生存,再不敢同齊國爭鋒。而齊國,更是成爲了唯一的東方大國。

齊國力壓魏國後仍不滿足,他繼續向燕國進軍,併成功地打敗了人才濟濟的燕國。當時,西邊有秦,東,兩國風頭一時無兩。而邊有齊齊湣王與秦昭王威望日盛,甚至有着東西帝的稱號。其後,齊國趁熱打鐵,不斷擴充邊界。看到魏國和燕國都曾敗於齊國之手,其他諸國只能割地求和。齊國逐宋侵晉,並佔據了楚國的大片土地。

秦、齊、楚、趙、魏、韓、燕,哪個國家統一更有益於中國的發展? 第2張

風頭正盛的齊國越來越得意,甚至,想吞併周天子然後稱王。當時,距離秦國一同天下只有六十五年。齊國的強盛,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秦漢的時候,說起齊國之時,還有不少人稱“齊國”爲“東秦”。但是,齊國的興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春秋時期,雄才大略的齊桓公便已經在諸侯中揚名立萬。當年,他拔得五霸頭籌,曾經威風凜凜地號令天下。

戰國後期,齊王雖然仍然擁有着很強的號召力,但是,也不過是繼承了齊桓公的家業罷了。既然齊國實力雄厚,那麼,倘若它能一統天下的話看,中國的文化會發生變化嗎?

秦、齊、楚、趙、魏、韓、燕,哪個國家統一更有益於中國的發展? 第3張

這個問題雖然有些大,但是,可以從這五方面細細道來:

實行制度:戰國時期,雖然各個國家的制度有所差別,但是,主要實行的還是中央集權。各個君主都想將權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爲此,很多國家都實行了郡縣制,以此來加強對地方的管理。但是,與其他六國不同,齊國是唯一沒有實行郡縣制的國家。

衆所周知,一個國家的都城,只能有一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戰國時期的齊國由五個部分組成。這五個部分,又分別由五個都城進行管理。因此,齊國的國君即使荒於政事,也不會使國家陷入癱瘓。都知道,中國延續千年的中央集權,其很大程度來源於郡縣制。

也因此,如果執天下牛耳的是齊國,之後的情況就會變得大不相同。

秦、齊、楚、趙、魏、韓、燕,哪個國家統一更有益於中國的發展? 第4張

經濟模式:秦國當時的經濟思想,大體是以農爲本。秦國所在的地區土地肥沃,這是農本思想的基礎。封建社會生產力落後,農業種植是簡單易行的生存手段。在秦國看來,農業發達以後,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軍隊糧草,以此,來維持巨大的戰爭耗費。

秦國平定天下以後,這種思想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成爲了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齊國則並不持此看法,由於齊國臨海,國內的大片土地都是鹽鹼地,所以,並不適宜於發展農業。爲了能使國家強盛,齊國國君另闢蹊徑,在鼓勵農業的同時大力發展工商業。

這種因地制宜的做法,讓齊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用發展商業的方式來促進商品的流通,用消費的方式來促進生產力,這樣一來,社會財富就會迅速積累。齊國和秦國的這兩種經濟模式,是我國古代的兩種不同的經濟模式。

所以,倘若齊國佔據了主導地位,那麼,如今的經濟模式將大不一樣。

秦、齊、楚、趙、魏、韓、燕,哪個國家統一更有益於中國的發展? 第5張

學術風氣:秦國君主爲了能夠更好地統治治下的民衆,決定鉗制民衆的思想。在秦國的統治下,民衆只能唯唯諾諾,學者也不能發表對國家大事的看法。而齊國學術風氣就比較開放的多,他們主張不同的地方按照不同的風氣行事。

信仰崇拜:秦國雖然崇拜了很多神靈,但是,還是將天帝看做是最尊貴的。而齊國認爲衆神平等,神祠也比較分散。

風俗習慣:秦國在農業爲主的基礎上崇尚節儉,認爲超出溫飽的行爲就是奢侈了。而齊國則要開明的多,他們並不提倡浪費,可是相比於秦國,還是鼓勵民衆過多姿多彩的生活。

但是,歷史不可假設。

秦、齊、楚、趙、魏、韓、燕,哪個國家統一更有益於中國的發展? 第6張

回顧當時的情況,還是秦朝統一更有益於中華文化的發展。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歷史在2000多年前於東西方兩個大國之間做出交接,並非是一種偶然。正印證了那句古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無論我們做多少假設,看上去多麼合理或者多麼惋惜,歷史總是在經過最認真嚴謹的選擇後,才把最合理的答案作爲即將發生的事情,鐫刻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之中。

這裏,我們對秦、齊文化加以研究後,倘若能去其精華,棄其糟粕的話,想必會極大地加強我們自身對時局的洞察力。

參考資料: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西周初年諸侯國民族政策個案分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