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多爾袞墜馬而亡 是八旗兵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爲什麼說多爾袞墜馬而亡 是八旗兵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多爾袞和八旗兵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滿清八旗軍,從最初的雄健彪悍,打遍天下無敵手,到清末時發展成提籠架鳥,煙槍不離手,毫無戰鬥力可言的病夫,原因是很多的。不過,之所以發展成這樣,有一個轉折點至關重要。這就是多爾袞不幸墜馬而亡的時候。

爲什麼說多爾袞墜馬而亡 是八旗兵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滿清八旗軍)

爲什麼說多爾袞墜馬而亡,是八旗軍由盛到衰的重要轉折點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後金崛起到後來滿清入關時,滿清軍隊的情況做一個瞭解。

當年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義打天下。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所有的努爾哈赤的朋友、兄弟,以及他的兒子們都奮勇努力,個個爭先。

爲了壯大軍隊的力量,努爾哈赤也極力鼓勵他的皇親子弟們這樣做。因此,這些皇親子弟在戰鬥過程中,每個人都漸漸地拉起了一個隊伍。而且在作戰的時候,也並不是有什麼完整的統一的號令,大都是這些皇親子弟帶着自己的軍隊,四處抄掠打拼。

後金當年崛起的這種情況,其實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普遍情況,也是女真族的老傳統。當年金國南下進攻宋朝的時候,就是金太祖及金太宗的兄弟兒子們,帶領隊伍四處征戰。其中金兀朮、粘罕等的戰鬥能力最強。這些宗室子弟的軍隊在打仗的時候,常常也是各自爲政,各自努力,不怎麼聽中央的調配。

努爾哈赤的軍隊在壯大過程中,由於是這樣一種情況,因而才漸漸形成了八旗軍隊。

而且,當時不僅僅軍隊是八旗軍隊,連政治也是大家共同議事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努爾哈赤認爲,所有的事情,都應該交給他的兒子們共同討論決定。當然了,在討論的時候,那些戰功顯赫,以及軍隊實力最強的宗王,在議政的時候,聲音自然是最大的。

爲什麼說多爾袞墜馬而亡 是八旗兵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第2張

(努爾哈赤畫像)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皇太極的時候。當時,由於努爾哈赤猝死,因此,並沒有完全確立繼承人。於是,皇太極便聯合八旗中權力最大的四個宗王,逼迫努爾哈赤年輕的皇后阿巴亥殉葬,從而打擊了阿巴亥的三個孩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當然也就是打擊他們所領導的八旗軍。

皇太極上臺以後,爲了加強自己的力量,一方面試圖極力取消“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改爲由自己主政。所以最終他學習漢人的方式“稱帝”。“稱帝”的目的,就是要強化自己的權力。另一方面,在軍隊上,努爾哈赤把八旗分成“上三旗”和“下五旗”。他自己掌控的鑲黃旗、正黃旗,自然歸在“上三旗”之內了。

不過,皇太極的改革,並沒有起到很大的效果,並沒有在根本上改變清初八旗軍隊的根本體制。畢竟當時還需要所有的八旗軍大家戮力而行,共同努力,打進關去,滅掉明朝。

接着,皇太極又很快猝死,也是沒有確立繼承人。這也就使得最終大家通過協調,扶持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爲皇帝,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共同執政。清朝的政體,又往後退了一步,從權力不太集中的皇權制,退回到權力相對集中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

多爾袞上臺後,他爲了加強自己軍隊的權力,把他控制的鑲白旗和正白旗拉到“上三旗”來。其做法,和皇太極也是一樣的。而且,由於多爾袞並非皇帝,只是宗王,因此,多爾袞並沒有讓他的掌控的兩白旗權力更大。

總之,在多爾袞之前,整個清朝在政體上,主要還是“議政王大臣會議”。在軍隊上,依然是“八旗”體制。同時,滿清也依靠這一套政體和軍隊體制,打進關來,消滅李自成政權,坐鎮北京。

爲什麼說多爾袞墜馬而亡 是八旗兵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第3張

(多爾袞畫像)

不過,很快,多爾袞就墜馬而亡。

多爾袞墜馬而亡後,順治皇帝出於“國恨家仇”,在多爾袞被埋葬不到兩個月,他就把多爾袞的遺體挖出來毀屍。順治皇帝的這種做法,也是徹底否定“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改爲由皇帝執政。而且,順治皇帝逐漸讓皇室子弟不再參與政治,改爲由非皇室的大臣參與朝政。後來他非常依仗的索尼、遏必隆、蘇爾薩哈、鰲拜四大輔臣,都沒有一個是正宗的皇室成員。

與此相對的,八旗軍隊也不再絕對掌控在皇室子弟手裏。畢竟當時已經打進關來,坐鎮中原。同時,消滅南方的南明政權,除了八旗軍隊外,順治皇帝也主要交給吳三桂等“三藩”來完成,以此來削奪皇室子弟在軍隊中的影響力。

到了康熙皇帝以後,更加在政體和軍隊體制上,確立了皇權制度,整個軍隊也受到皇帝掌控。“八旗”的體制也不再能發揮以前的作用。這樣,其戰鬥力也就開始急轉直下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