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安史之亂爲什麼會成爲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爲什麼會成爲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5.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寶14年(公元755年), 漁陽鼙鼓動地而來,燕山鐵騎踏破了唐朝幾十年以來的太平盛世,也踏碎了長安城內的《霓裳羽衣曲》,驚醒了醉生夢死的李隆基。

自天寶以來,唐玄宗設立10節度使,節度使一手管着地方的軍權結果給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唐的機會。安祿山投身軍旅是因爲當時非常有名的一個人,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安祿山偷羊被抓住,張守珪拷問他,準備亂棍打死,他高聲喊叫說:“大夫難道不想消滅兩個蕃族啊?爲什麼要打死我!”張守珪見他長得白白胖胖,語言豪壯,就放了他。命令他跟同鄉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虜,他們只要出去就一定能夠按時抓到,就把安祿山提拔爲偏將。張守珪老是嫌安祿山過於肥胖,此人又一向令人敬畏,安祿山感到害怕就不敢多吃食物。安祿山以驍勇出名,張守珪就把他收爲義子,自此安祿山踏上了從軍之旅。

安史之亂爲什麼會成爲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網絡配圖

自開元28年開始,安祿山先後擔任了平盧兵馬使,一路高升,到天寶三年時安祿山一人已經擔任了平盧、河東、范陽三鎮的節度使,手上節制的兵力超過15萬,佔了當時唐帝國總兵力的三分之一。爲了獲得李隆基和楊貴妃的信任後來安祿山請求當了楊貴妃的養子,進宮朝見唐玄宗都先拜望楊貴妃,唐玄宗覺得奇怪就問原因,安祿山回答說:“臣是胡人,胡人把母親放在前頭而把父親放在後頭。”唐玄宗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命令楊銛以下的楊家兄妹們一起同安祿山結爲兄弟姐妹。

同時爲了收買人心安祿山於天寶十三年(754),一次提升奚和契丹族二千五百人任將軍和中郎將。在他的收買下,當地少數民族竟把安祿山和史思明視爲“二聖”。中央和地方軍閥勢力之間的矛盾,則是促成安史之亂最爲重要的因素。

安祿山擁兵邊陲,其手下驍勇善戰,甚獲玄宗寵信,引來宰相楊國忠忌恨。兩人因而交惡,而唐玄宗又對此不加干預。安祿山久懷異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討楊之名舉兵叛唐。承平日久,武備廢弛的中原對突然到來的戰亂沒有絲毫準備,面對安祿山的鐵騎中原州縣毫無準備或敗或降。自范陽率兵南下,很快就攻佔了洛陽,自稱大燕皇帝。第二年,安祿山先後打敗了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等唐軍名將,特別是唐軍在潼關的潰敗,安祿山便長驅直入長安。

安史之亂爲什麼會成爲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第2張

網絡配圖

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馬嵬驛(今陝西興平),隨行的將士在憤怒中殺死了楊國忠,又逼使玄宗絞殺楊貴妃,才肯繼續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時,太子李亨逃往靈武,在郭子儀、李光弼等朔方將領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爲唐肅宗。

後來叛軍內部發生分裂,安祿山爲兒子慶緒所殺。唐軍聯同回紇援兵乘機反攻,收復了長安和洛陽。不久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殺安慶緒,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又被兒子朝義殺害。於是唐朝再借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自殺,這場持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才告結束

安史之亂歷時八年,其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戰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爲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幾乎包括整個黃河中下游,一片荒涼。自此,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中央王朝已經無力再控制地方,安史餘黨在北方形成藩鎮割據,各自爲政,後來這種狀況遍及全國。這些方鎮或“自補官吏,不輸王賦”,或“貢獻不入於朝廷”,甚至驕橫稱王稱帝,與唐王朝分庭抗禮直到唐亡。唐王朝也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內憂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安史之亂爲什麼會成爲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第3張

網絡配圖

安史之亂後,縱然有元和中興等短暫的復甦也不過是黑暗中的一寸曙光。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三大毒瘤將會成爲唐朝日後揮之不去的噩夢。所以說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活在今朝,也須回首往昔崢嶸歲月。關注微信公衆號「漲知史」,一起來和大家漲歷史知識,覽歲月變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