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作爲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唐朝能避免嗎

作爲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唐朝能避免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安史之亂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安史之亂唐代由盛轉衰,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是什麼?唐代能夠避免嗎?

安史之亂髮生於唐代時期,是唐代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是中國歷史上武力由強而弱的轉折點。

作爲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唐朝能避免嗎

安史之亂導致唐帝國支離破碎,總人口由7000多萬迅速下降到1600多萬,也導致唐代勢力退出中亞和中亞的伊斯蘭化。而且西域、河西走廊等廣大地區也被吐蕃佔領,直到清代時期西域纔回到中原王朝的懷抱。安史之亂後唐代陷入藩鎮割據的局面,尤其河北三鎮,已經成爲獨立王國,節度使的廢立唐代政府都管不了,就連唐代出使新羅的使者都要繞道而行。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武力最爲強大的王朝之一,前期先後攻滅東突厥、吐谷渾、西突厥、高句麗等國,北方和西方廣大區域納入版圖,超越古今。但是這種強大卻因爲一場安史之亂而完全破碎,那麼唐代爲什麼會發生安史之亂呢?

作爲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唐朝能避免嗎 第2張

原因如下:

1、中央集權制度的倒退。

由於唐代疆域遼闊,中央政府爲了加強對邊疆的控制和鞏固邊防,唐玄宗於開元十年便於邊地設置了十個兵鎮,由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管理。節度使掌管一方軍事、行政、財政、賦稅、人口、土地等,與分封制的諸侯王差不多,時間一長節度使根深蒂固就會成爲隱患。節度使的設置是中央集權制度的一種倒退。縱觀中國歷史,周朝、西漢、西晉、明代等搞分封制的王朝,都出現過大動亂(周朝是諸侯相互兼併、西漢是七國之亂、西晉是八王之亂、明代是靖難之役),所以唐代出現安史之亂也在所難免。

2、重外輕內的國防政策。

唐太宗時期,採取開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發展,所以到了唐玄宗時期,異族勢力已經變得強大,成爲唐代邊境的威脅。而唐玄宗又是致力於開疆拓土的君王,所以在邊疆區域設置軍鎮,佈置大量軍力,並且遠遠大於統治核心區域的軍力,如天寶年間,邊鎮兵力達50萬,中央兵力則不滿8萬,形成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面。邊鎮一旦出現叛亂,中央將無力應付,而從邊疆調回大軍,由於距離較遠,未必能及時到達戰場,嚴重延誤戰機,導致處於被動局面。而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面也會導致邊鎮對中央的輕視,增加反叛的可能性。

作爲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唐朝能避免嗎 第3張

3、政治腐敗。

唐玄宗後期,怠於朝政,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任用奸臣,尤其最後兩位宰相,一個是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一個是不學無術的楊國忠,這兩位宰相排斥忠良,敗壞朝綱,禍國殃民。政治的腐敗讓安祿山有機可乘。而且楊國忠擔任宰相時,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動輒對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用兵,尤其多次出兵攻打南詔,導致慘敗,加重人民負擔,消耗了國力。

4、將相不和。

安祿山由於受到唐玄宗的寵信,不把楊國忠放在眼裏,而楊國忠接替宰相之位後,看到不能制服安祿山,便經常向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的野心和跡象,並奏請讓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兼河西節度使,以便排斥和牽制安祿山。當唐玄宗想讓安祿山兼任宰相時,楊國忠也出來反對,導致二人矛盾日益加深。雖然將相不和是發生安史之亂的導火索,但是這與唐玄宗有很大責任,唐玄宗不加干預和調節,最終導致二人的矛盾不可調和,所以安祿山爲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起兵造反。

5、唐玄宗用人不明。

唐玄宗後期怠於朝政,而且任用奸臣做宰相,導致奸臣當道。而且寵信安祿山,讓其擔任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的反叛,唐玄宗有用人不明的責任。

作爲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安史之亂唐朝能避免嗎 第4張

總之,安史之亂的發生,唐玄宗負有最大的責任,貪圖享樂,用人不明,政治黑暗。而重外輕內的國防政策以及節度使權力的過度集中,是取亂之道,叛亂不可避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