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唐朝爲什麼由盛轉衰,和徵兵制度脫不了關係!

唐朝爲什麼由盛轉衰,和徵兵制度脫不了關係!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人們講歷史有個有意思的特點,談到唐朝,一般都只對唐朝前半部分感興趣。從唐朝建立,到安史之亂開始只有137年時間,這137年裏唐朝國勢走過了一個不斷上升而又突然下降的大起伏。

而之所以唐朝國勢能在建國後急劇增長,而到唐玄宗末年卻急劇下降,直接原因是由於國初相當有用的軍政制度----府兵制潰散了。

那府兵制究竟是什麼?又爲什麼會潰散呢?

假如從府兵制的歷史起源來說,那這個論題就太大,所以咱們只是簡略的來說一下,讓大家有個認識。

唐朝爲什麼由盛轉衰,和徵兵制度脫不了關係!

在唐朝初年,由於多年戰亂,面對的狀況是人少地多,所以推行了均田制,理論上爲每個成年男人都分了犁地100畝(約合今日的30市畝)來播種,30畝犁地一個男人當然種不完,所以同時還鼓舞他成婚(女性一般狀況下)和妻子一同播種。

同時,國家還主動從突厥換回被掠奪走的漢人男女,而且購買耕牛分發給農戶,協助恢復農業產值和增加人口。這麼優惠的方針下,唐朝的人口和經濟自然快速增長。

唐朝將分到了土地的農戶們登記造冊,不時更新,把不同家庭的產業狀況依據貧富分九等,除了最窮的三個等級外,中等和上等家庭的男人需要在20歲到60歲之間服兵役。這就是府兵制了。

唐朝爲什麼由盛轉衰,和徵兵制度脫不了關係! 第2張

打個比方說,你生活在唐朝初年的關中地區,今年20歲,家庭殷實,可能到了每年的二月和九月就可能要參加本地安排的軍事訓練,每年你必須有幾個月的時間到長安或者各地做爲“衛兵”服役,聽說平均每年的服役是近120天。而且,服役期的基本配備和軍糧需要自己擔負。

爲什麼訓練要在二月和九月呢,由於當時關中地區栽培的糧食以“粟”(小米)爲主。粟的產值比小麥稻米要低,但有一個長處,每年佔用農民的勞動時間不多,假如栽培的是冬小麥水稻,那麼就只有秋收後能夠抽出時間來訓練了。

由於種的是粟米,所以府兵們能夠抽出二個月的時間參加正規軍事練習,不要小看這二個月,在古代能做到完全脫產長時間時間的狀況是十分稀有的,同時期的歐洲或其他地區,一般戰士往往就是髮根長矛練三天“學會用尖的那頭去戳”就上戰場了。

這麼高的付出,而你所得到的回報是服役期間家庭可以免去租庸等義務,並且如果在戰爭中立下功勞可以獲得爵位和授田賞賜,從而實現階級上升。

顯而易見,這樣國家得到了很大好處。

唐朝爲什麼由盛轉衰,和徵兵制度脫不了關係! 第3張

一,有恆產有恆心,國家得到了穩定的兵源,由於這些府兵有家有口,家庭殷實,所以很少有人會參加叛亂,即使國家錄用的軍將想謀反,這些府兵也不會跟隨。

二,由於基本的配備和軍糧由個人處理了一大部分,所以節省了軍費。

三,由於有錢有勢的青壯年不是在服兵役,就是在家幹活,所以減少了無所事事的遊蕩人羣,所以在初唐時社會上呈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

瞭解歷史的人會感到十分震驚,由於古代我國的常態是“皇權不下縣”,大多數時候,古代王朝實際上對省會縣城以下的鄉村是無法直接掌控的,需要經過當地上的鄉紳們合作才能統治。比如清朝後期,地方上遭遇到大股盜匪,縣級政府手中掌握的一點點戰鬥力往往是無能爲力的,只能依靠鄉紳們組織的”鄉勇”來抵抗。

而在唐朝初年,朝廷卻能把握全國大部分男性的年紀和產業狀況,把徵兵令發到合適服兵役的男人手中,這絕對是跨時代的行政動員能力。大多數國家是到近代才做到。哪怕是20世紀的民國時期也無力完成。

考慮到府兵的規模,初唐時期也強得可怕,不到4000萬的人口,在冊府兵數量卻現已到了80萬,超越了總人口份額的2%,儘管府兵一般是輪流抽調,無法悉數上戰場,但要考慮到府兵實際並不是唐朝武裝力量的全部,還有數量衆多的募兵存在。僅僅唐朝軍隊就超越了當時許多周邊民族的全部人口。所以說唐初的強大在那個年代是讓人無法想象的。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前面說了,初唐強大的經濟基礎是均田令,軍事和政治上的基礎是府兵制。均田和府兵不光帶來了物質上的強大,更提供了政治和軍事的穩定。

但不可否認,對府兵來說,從20歲到60歲每年要服役120天,費用還要自行承當。這是十分辛苦的,只是得到免除租庸責任也僅能補償一小部分經濟損失。尤其是唐朝擴張戰爭從遼東到天山山脈,持續往往長年累月,這個每年120天還很可能加長。

在唐朝前期擴張時,還有軍功能夠補償,但隨着唐朝的邊境安穩下來,府兵們實際能取得的爵位和授田獎勵都不斷下降,所以躲避兵役的狀況越來越常見,到了唐玄宗登基前期,府兵制正式宣告破產,再不能爲帝國供給忠勇的士兵。

儘管這時,從人口和經濟上的昌盛來看,唐朝正是“開元盛世”,遠遠要比唐初昌盛得多,但國家的軍事已爛掉了,唐朝的軍事力量轉向“募兵制”,士兵的組成不再是義務爲國服務,身家清白的“良家子”,而是職業士兵。

所謂募兵,就是單純爲錢而打仗的戰士,權且不提戰鬥力的問題,他們有個很大的問題,是隻會對發工資的人忠實。

例如唐朝中期,朝廷巡查到河北魏博藩鎮,才發現小小的魏博居然有七萬名募兵,朝廷考慮要讓其中的四萬人解甲歸田,結果魏博節度使田悅僞裝從命,卻召集了戰士們宣告裁軍的工作,並當衆發怒”你們都有爸爸媽媽妻子,全仰仗你們的軍餉而活,現在朝廷卻要辭退你們!這讓你們怎樣活?”許多戰士在這可怕的失業遠景前大哭起來。

然後田悅在此刻把自己的家產拿出來變賣,然後分給戰士們,所以成功得到了戰士的忠心,從此魏博這兒的戰士們仇恨唐朝朝廷,再不聽從朝廷號令。

唐玄宗時期強盛的朝廷儘管把握着大筆財富,能用金錢供養出一支戰鬥力不亞於唐初府兵的大軍,但金錢卻買不了忠心,唐朝安穩的政治基礎卻已在盛世風華中被漸漸掏空了,這就是唐朝由盛至衰如此迅速的原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