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演義趣聞 > 清朝的終結者:最後的攝政王載灃

清朝的終結者:最後的攝政王載灃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8.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小編要和大家講的是清朝的最後一任攝政王載灃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奕譞去世後由他的兒子載灃襲爵,他的長子和三子,四子都先後夭折了,次子是光緒,所以讓五子載灃來繼承爵位。載灃在兒子登基前就被冊立爲攝政王,監理國事。有事和慈禧的侄女光緒的皇后隆裕一起商量。

親王奕譞還有幾個兒子,六子載循,奉慈禧太后的懿旨給了瑞郡王奕志爲後嗣,承襲貝勒爵位,七子載濤,命運更加波折,先是給了貝勒奕膜爲嗣,後來因爲奕膜得罪了慈禧。奕謨很瞧不上慈禧,這時國勢衰微,奕謨畫了個畫,內容只有一隻腳,還寫了個順口溜諷刺慈禧:老生避腳實堪哀,竭力經營避腳臺,避腳臺高三百尺,離三百尺腳仍來。意思是慈禧在哪都要插一腳把國事家事攪得一團遭。這又捅了馬蜂窩,慈禧自然大發雷霆。火冒三丈。又把奕謨老兩口的心頭肉載濤給了奕譞的親弟弟鍾郡王奕洽。奕謨夫婦難受不已,憤恨成疾,不久就雙雙離世了。慈禧又害死了條人命。兩人加郡王銜,雖出繼給別支但與載灃同出一父,日後也給載灃做了很多幫手一門三王的榮耀直趕上當年的禮親王一家。但榮耀的背後也有着難言之隱的痛苦。

清朝的終結者:最後的攝政王載灃

網絡配圖

五子載灃,生於光緒九年(1883年)8歲的他就承襲了父親的爵位,等到26歲時,哥哥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雙雙病危,他臨機受命爲攝政王,可謂喜從天降,他對他的兒子溥儀登基也是惶恐不安,好在此時慈禧已經病入膏肓,他的侄女兒葉赫那拉杏珍(隆裕)也是沒注意的,所以還好對付,他沒有他爸爸的那種強烈的危機感。何況自己還是攝政王,能保護得了自己的孩子。慈禧讓他三歲的兒子承繼同治兼祧光緒,即爲皇帝。宣統皇帝溥儀的身份很特殊,是大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入關後的第十位皇帝,也是中國自秦始皇以來的最後一個皇帝。更是新中國改造成功的皇帝公民。研究溥儀的人和書很多這裏就不在敘述了。

清朝在先皇帝去世後留下沒有定人選的皇位的例子有很多,光緒皇帝病逝後,在討論誰可以繼承皇位時,慈禧的意見又一次的主導了中國的走勢,在近支宗室中除了溥儀外還有很多人,比如恭親王的長孫溥偉,他的祖父是恭親王,有保駕護國之功,認爲立君的話,他應該在首位,可是他的想法又落空了。恭親王和睿親王真的很像都是多次與皇權失之交臂。第一次,恭親王沒有搶過咸豐皇帝,被四哥捷足先登了,第二次自己的兒子沒有搶過載湉,第三次孫子依然敗在了溥儀手裏,其實他的最大的敵人就是慈禧。如果不是慈禧,醇親王的一家將會很和諧,中國的歷史走向也會有別的轉變但是歷史容假設。及時是恭王登基,清朝的衰勢還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很長時間溥偉都對此事耿耿於懷。

慈禧有她的打算,自己雖然不久人事,但是她的侄女可以依然把持朝政,立溥儀爲帝,又拉攏了第二代醇親王,也算給自己親妹妹一點補償吧,畢竟奪走了人家的兒子嗎。

載灃這個人儀表堂堂,風采很不錯,給人的印象很好,他還曾出國洋去德國考察,外國人對他的印象是:“緘默少語,相貌清秀,眼睛明亮,腰板筆直,渾身透露出王族的貴氣。”

載灃是清朝王爺中走向世界的第一個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他18歲的時候,庚子國變後的一年,慈禧命他出使德國表面是爲在京被刺殺的德國公使柯林德向德皇道歉,實際是去考察西方的制度和科技。以便回國應用。載灃這個人很愛好科學,在回到家頤養天年後,經常在自己的大院裏支起望遠鏡來研究天文學。如果他不是攝政王的話,那他可以做一個很好的天文學家的。可是老天給了他這個本部適合的位置。造化弄人啊。他去德國以後被西方的科技和制度深深的震撼了,他在國家禮儀上很有骨氣,雖然是道歉但絕不同意給德皇跪下,只是行鞠躬禮,德皇比較欣賞他也就沒再強求。回國後載灃被提拔爲軍機大臣,但這也做不了什麼實際的事情只是學習而已。

但命運給了載灃一個天大的機會就是做攝政王。那的攝政王做的又如何呢?

(一)優柔寡斷,縱虎歸山

載灃攝政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袁世凱,這個人間接害死了他的哥哥光緒,他很痛恨他,於是聯合皇族王公商討如何處理袁世凱,這件事他做的就不很好,對付袁世凱有種很簡單的辦法就是殺,但是如果輕易殺了袁世凱,那他手下的北洋新軍必定譁變,應該將他和北洋新軍隔離開,然後慢慢下手,就能除掉他,這種例子很多比如除鰲拜,除和珅等等,可是載灃同學的方法是將他革職趕回老家,這樣就相當於縱虎歸山,養虎爲患了。及時要革職他也應該控制在自己的範圍內,可見載灃的執政能力不高,也爲日後的清朝滅亡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二)集權與身,形同寡人

清朝的終結者:最後的攝政王載灃 第2張

網絡配圖

載灃身爲攝政親王,有着和當年攝政王多爾袞一樣的毛病,就是喜歡集權與自己,排斥異己,要知道你並不是皇帝,作爲攝政王這麼做事很讓人詬病的,更別說載灃還沒有多爾袞那樣的見識和能力,所以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把自己徹底的與廣大的官員和人民隔離開來。而當時的國內外環境已經危如累卵,不適宜這麼幹了,立憲派的人都反對這麼做,反清的同盟會又在積極運動,外國列強也虎視眈眈的窺伺着中原。這些載灃都視而不見,他爲了加強自己的統治,採取了一些措施企圖挽救清朝的局勢。

大打親情牌,讓自己的七弟載濤以及宗室鐵良,貝勒毓朗等抓軍權,訓練自己的禁衛軍。(這個行動按理說是好呢,能提高軍隊但是作爲自己的禁衛軍的話,則需要思量了)還設立了籌辦海軍事務處,令肅親王善耆,鎮國公載鐸,薩鎮冰等人籌辦海軍,由他六弟載循做海軍大臣。(當年他爸爸奕譞一手打造了海軍也間接毀掉了海軍,如今在重整旗鼓,有點亡羊補牢了)又以溥儀的名義宣佈一切軍政大權都有自己擔任,還將軍機處改成諮議局。採取西方的議會制。(這個舉動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好的是能夠吸納西方的制度,說明有改革的想法,還進行了一次內閣選舉,可惜選取的大臣都是皇族或滿族。但是前一個舉動就以下的把議會制和立憲派的心徹底寒了。)這些舉動徹底的把大清國的皇權攬在自己家三兄弟的手中,這些事把立憲派的人和他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這種做法酷似當年多爾袞的攬權和親信自己的兄弟阿濟格和多鐸。

當時皇族內閣中,有13個人,宗室皇族是5個人,滿族是9個人,漢族只有4個人還都是清朝的地方大員,新的進步的立憲派人員根本進不去,就這樣裏面還每天都雞吵鵝鬥,互不統屬,在清朝200年間都少有,經常是近支排擠宗室,宗室排擠滿人,滿人排擠漢人。這樣的內閣能救國嗎?載灃的內閣中,沒有團結只有鬥爭,其中有好幾派的人,比如宗室載澤掌管財政大權,他和隆裕家關係比較近,看不上載灃,經常拿隆裕來壓制載灃,載灃性格軟弱沒有辦法只好忍着,再比如慶親王奕劻這個人更是隻知貪錢和蒙古親王那桐一起貪,比人稱爲慶那公司,他也經常給載灃氣受,他與袁世凱關係密切,所以載灃也很不滿意他。但是他是後黨元老,人脈旺盛打擊起來很困難。

清朝的終結者:最後的攝政王載灃

載灃很是痛苦,這是他始料未及的,他的性格軟弱,執政能力差是大家都能看得出來的,在皇族內閣開會時,載灃說不出什麼話來,往往都是一坐一天,看着下屬在爭吵他卻制止不了,他弟弟載濤就分析到在國家平穩發展時,他主政未嘗不可,但是國家處於危亡之秋時,他主政就相當的不適合。他說話也不注意,在溥儀登基時,天氣冷,太和殿裏陰冷空曠,小孩子肯定害怕,他就對他的孩子說道:“不急不急,快完了,快完了。”這就成了一句咒語般附在了晚清的頭頂上。真的不過三年,隨着武昌起義的一聲槍響,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他做攝政王這三年,頭一兩年時春風得意想有所作爲,第三年便是如坐鍼氈,又沒主意,只能讓袁世凱在回來,這下徹底埋葬了清朝,慈禧當年對於袁世凱的處理也很困哪,不殺他,清朝肯定亡於他手,如果殺了他,清朝會滅亡的更早,所以慈禧把這個問題交給了載灃,載灃處理的又不好,真的讓慈禧的預言成真了。但真正亡了大清的是封建皇朝的專制制度,是皇權內部的鬥爭,是對百姓的壓迫以及八旗的腐化等等是多方面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能決定的。這是歷史的規律。要打破這種規律就要避免前面的錯重犯。

醇親王載灃終於下臺了,他辭職回家後,對妻子劉佳氏說道:”終於可以回家抱孩子了“心情很開心,氣的他妻子對孩子說道:”以後萬不可向你阿瑪這樣沒出息”他也寫過對聯: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可見退隱之心早就紮在他心裏了。攝政的日子對他來說是心力交瘁了。也說明他受父親老醇王奕譞的影響很深。醇親王載灃還很正直,他的兒子溥儀退位後,曾一度在家裏招攬那些企圖復辟的宗社黨員,他很不高興,他也從來沒有去過他兒子溥儀在長春的僞朝廷,他雖然執政能力不高,還有點擅權的缺點,但是他能夠急流勇退沒有給百姓造成更大的傷亡使得清朝於民國穩定過渡。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後來的孫中山也很重視他,來北京時曾經看望過他,並給他很高的評價。載灃有四個兒子,七個女兒。長子是溥儀,次子是溥傑,三子溥琪,四子是溥任。長子和次子都去了長春僞滿洲,他把自己的小兒子溥任和女兒們留在身邊。

清朝的終結者:最後的攝政王載灃 第3張

網絡配圖

醇親王府有兩個府邸,前面的南府由於作爲光緒皇帝的潛龍邸不能再用,只好搬到了後海北沿44號。這所王府有他的前身,前身是康熙朝大學時明珠的府邸,後來曾經又住了和珅,和珅只短暫的住了一陣就搬到什剎海那去了。這個住宅就一直傳到了醇親王這裏。醇親王在新中國建國後不久將王府還給新中國政府作爲他用,自己帶着孩子搬到了一個不太大的四合院住。這所王府就給了一個人,她就是宋慶齡,孫中山先生的遺孀,同時也是進步人士,新中國的主席之一,也只要她的位置能住進這個高端大氣上檔次,低端奢華有內涵的府邸和後花園。現在是宋慶齡故居,醇王府的馬廄給了聾啞學校也算是福利事業了,主要的正式住宅則給了國家民族宗教局。這是醇親王府給新中國的貢獻了吧。載灃一生經過了清朝,民國,日僞,新中國四哥時期終於在1951年得病去世。醇親王一脈對於清朝的貢獻很多,也獻出了自己的王府。不管是老醇王奕譞還是小醇王載灃都對大家超忠心耿耿,他們的爵位只傳了兩代就結束了。

清朝的終結者:最後的攝政王載灃

歷史就是這麼巧合,清朝入關時是以攝政王多爾袞主政,孝莊太后在後輔佐小皇帝順治開始的。晚清竟然也是攝政王載灃主政,隆裕太后輔佐小皇帝宣統而結束的。民國的歷史大家蔡東藩先生的清史演義中在結尾處就寫了一段話很能概括清朝的這些巧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清自攝政始,復以攝政終。

順治推早慧,宣統亦幼聰。

孝莊與孝定,權位毋乃同。

得國由吳力,遜位本袁功。

一往又一復,天道有張弓。

這就是醇親王一系的故事了。他的家族成員們大都在新中國的統一下,各司其職過其了老百姓的生活,醇親王載灃的四子溥任現在還健在人世。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