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載灃爲什麼會在光緒死後做攝政王?真相是什麼

載灃爲什麼會在光緒死後做攝政王?真相是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6.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光緒皇帝死後,爲何選擇載灃作爲攝政王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走在歷史的盡頭我只是與歷史擦肩而過,卻被撞得滿懷。原來歷史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總在內心的最深處觸動那淺淺的痛。行走在大江的兩岸,河水夾雜着歷史的黃沙,歷史的碎片沉澱在河水的最遠處。在歷史的長河中,有民間傳說,有風流野史,同樣也有人物評說,有廟堂之高,更有江湖之遠!今天就讓憶古思今帶你踏入歷史的長流中,尋找歷史的功過評說,尋味歷史中的智趣今鑑!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下午,3歲的溥儀從醇親王府被擡入了宮中。溥儀一入宮,就被帶去見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事先準備了一串糖葫蘆,讓太監拿給溥儀吃。沒想到,溥儀根本不買賬,隨手將糖葫蘆扔在地上,放聲大哭,“我要嬤嬤,我要嬤嬤。”

載灃爲什麼會在光緒死後做攝政王?真相是什麼

嬤嬤是滿語中的乳母或奶媽的意思,溥儀喊的嬤嬤是乳母王焦氏,溥儀和她的關係非常親密。溥儀的哭泣讓慈禧太后頗爲厭煩,“這個孩子真的讓人厭煩,快帶他去外面玩耍吧。”

據說這是溥儀一生中唯一一次和慈禧太后見面。慈禧太后爲何選擇溥儀來繼承光緒的皇位,3歲的溥儀肯定入不了她的法眼,一定是慈禧太后看重溥儀背後的人,這個人就是載灃。

有一點我們不能否認,慈禧太后能成爲晚清實際統治者,識人能力堪稱超一流。那麼,慈禧太后究竟看到載灃的哪一點呢?七個字,“性格軟弱,好駕馭。”慈禧太后臨死時,把清廷大權將給隆裕和載灃,在她心中希望隆裕能繼續“垂簾聽政”。

載灃爲什麼會在光緒死後做攝政王?真相是什麼 第2張

載灃的弟弟載濤對慈禧太后選擇載灃作爲攝政王,進行了一番分析,“慈禧太掌權半個多世紀,見過無數人才,難得她不知道載灃不堪大任?之所以選擇載灃,是因爲慈禧太后發現皇族近支中,只有載灃容易駕馭。”

載濤的分析很有道理,當慈禧太后重病不起時,開始爲自己的身後事做安排。立幼主,依舊是慈禧太后的首要選擇,加上隆裕是自己的心腹,這樣就避免舊案被翻。結果證明,慈禧太后的眼光確實毒辣,她深知載灃的性格缺點。

撇開載灃的性格軟弱,載灃算得上是一位與時俱進的人,他早年出訪歐洲,最先使用汽車、電話,甚至還是紫禁城裏第一個穿西裝的王公。不僅如此,載灃還主持過有關憲政的大討論,他本人傾向於立憲救國,而且他是光緒的胞弟,這讓他受到立憲派的支持。

載灃爲什麼會在光緒死後做攝政王?真相是什麼 第3張

對於載灃本人來說,自己擔任攝政王三年時間,最大的失誤可能沒有除掉袁世凱。袁世凱也深知自己的兇險,他精心安排,以退爲進,回到老家靜待時局變化,最終反敗爲勝。慈禧太后病死後,大清需要有能力、有經驗的決策人時,結果最不適合作爲最高決策者載灃卻被推到最前臺。

歷史,從來都是掌握在勝利者的手中。歷史的選擇,也未必是真理。只是,浮華多年後,也只是如夢一場。選擇,最終指明瞭誰?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在歷史中探索人文,尋味故事,便知興替得失。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想關於歷史故事,就像它一樣多年孤寂卻毫無喧鬧,安靜的等待着懂它的人,細細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