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盉作爲中國古代盛酒器,青銅盉最早出現於哪個時期?

盉作爲中國古代盛酒器,青銅盉最早出現於哪個時期?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盉是中國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和酒味的濃淡。通俗來講,就是用來調酒的器具。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後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連接。

盉作爲中國古代盛酒器,青銅盉最早出現於哪個時期?

歷史

青銅盉最早出現於二里頭文化時期(即夏文化),用青銅製成,多爲圓口,腹部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溫酒或調和酒水的濃淡。

盛行於中國商代後期和西周初期,流行到春秋戰國。中國古代青銅器從商代晚期開始,造型特點是敦厚凝重,裝飾繁複,圖紋威嚴神祕,西周大致秉承商代舊制而略有變化。

隨着王權衰落,禮崩樂壞,青銅禮器中逐漸透出一些令人輕鬆的氣息,舊有的神祕、莊重與沉悶漸漸隱去,而新的有創意的造型和紋飾,一步步走向百姓生活。

盉是什麼

盉 “hé ”形聲。字從皿,從禾,禾亦聲。“禾”指“五穀”、“糧食”。“皿”指“容器”、“盛器”。“禾”與“皿”聯合起來表示“把五穀所釀之酒放到容器裏進行配比品嚐”。本義:調酒器。轉義:盛酒器。說明:盉作爲一種調酒器皿,在我國出現得很早,大約六七千年前就有了。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器中就有盉。

盛酒器和盛水器

盉作爲中國古代盛酒器,青銅盉最早出現於哪個時期? 第2張

流行於商代至戰國,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調酒。基本造型爲圓腹,帶蓋,前有流,下設三足或四足。商周時期,盉口大,腹深,流直,多作分檔式袋足或柱形足,商代足則多做成空心。春秋戰國時,盉口變小,腹部扁圓,流往往做成彎曲的鳥頭或獸頭狀,蹄形足較爲常見,有的蹄形足做成動物形象。許多盉還加上彎曲的提樑,並用環索連結盉蓋與提樑,造型輕盈秀巧。

古代酒器

青銅製。大腹斂口﹑前有長流,後有鋬,有蓋,下多爲三足。盛行於殷代及西周初期。王國維《說盉 》 :"盉乃和水於酒之器,所以節酒之厚薄者也。"郭沫若《長安縣張家坡銅器羣銘文匯釋》:"金文'盉'從禾者,乃像意兼諧聲。故如《季良父盉》,字像以手持麥稈以吸酒。"一說,調五味之器。見《廣韻.平戈》。

調味

4.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盉,調味也。從皿,禾聲。”即是用於調和酒味濃淡的器物,爲酒器。但同時考古資料表明盉又常與盤配合使用,有研究者認爲應爲水器。究竟屬何類抑或二者兼有,學術界仍有不同意見。

盉一般爲圓體,深腹,有蓋,前有流,後有鋬,三足或四足。始見於二里頭文化(夏代),盛行於商晚至周初,春秋戰國時出現提樑盉(有稱爲鐎盉),羣舒及淮河一帶還有鬲形盉(又稱獻形盉)。此爲羣舒器。

鳳盉

古代酒器。因鑄有鳳形飾物,故名。 明 楊慎 《丹鉛總錄·鳳盉》:“ 唐 碑文:‘瓦釜之於黃鐘,饕鼎之於鳳盉。’(鳳盉)器名。見《博古圖》。”按,《重修宣和博古圖》卷十九有“ 漢鳳盉”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