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漢初推行郡國並行制後,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

漢初推行郡國並行制後,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初政權推行郡國並行制,擴大地方王國的自治權力,中央政府對地方事務不多加干涉,也是當時“無爲而治”的表現形式。其時的郡國並行制,對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起了較大作用。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一、增強了各國發展地方經濟的積極主動性。這時諸侯王國封域大多以歷史、地理諸因素形成的地域爲界,每一王國成爲各具特點的經濟區域,故爲當地政府發展地方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特別是諸侯王在國內有治民和財政自主權,大大加強了各國政權發展本地經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漢初推行郡國並行制後,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

史記·吳王濞列傳》說:會孝惠、高後時,天下初定,郡國諸侯各務自拊循其民。就是說,漢初王國、侯國的諸侯、列侯都對本國的老百姓採取優撫政策。其目的就是爲了招致天下亡命,安置流亡人戶,使人民積極從事生產,以發展王國經濟。吳王劉濞居國以銅鹽故,百姓無賦。卒賤更,輒與平賈。歲時存問茂材,賞賜閭里。

佗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訟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餘年.太史公亦云:吳王能薄賦斂,使其衆,以擅山海利.吳王濞就這樣通過種種優待國民的辦法,調動人民的勞動積極性,因而促進了吳國經濟的迅速發展。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載淮南厲王長,收聚漢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與居,爲治家室,賜與財物爵祿田宅.說明淮南王爲爭奪更多的勞動人手,不惜對流民甚至逃犯皆賜予優厚待遇。而膠西於王端因故令吏毋得收租賦,從而使老百姓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再生產,亦有利於地方經濟的發展。

又據《漢書·淮南王傳》:淮南王安……亦欲以行陰德循百姓,流名譽,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劉安及其門客所著《淮南子》一書,其中就有當時關於農業氣象和生產經驗方面的論述,認爲爲治之本,在於安民,告誡統治階級必須節慾、省事,使民足用,勿奪(農)時等等,提出順應自然、遵循客觀規律的發展經濟方針。

這些都可說明西漢前期諸侯王在恢復發展本地經濟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在當時人口流散、百業待舉的情況下,各國之間甚至中央政府和諸侯王國之間展開了一場爭奪生產勞動力的競爭。

漢初推行郡國並行制後,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 第2張

其時中央所屬郡縣的成年男子,要到邊地或京師屯戍,而王國所屬之人,只在本王國範圍內服役,有的諸侯王還給服役者以工錢,卒踐更,則予平賈.因此,中央郡縣就有許多人戶逃亡到諸侯王國去。

《漢書·賈誼傳》載賈誼上疏曰:今淮南地遠者數千裏,越兩諸侯,而縣(懸)屬於漢。其吏民徭役往來長安者,自悉而補,中道衣敝,錢用諸費稱此,其若屬漢,而欲得王至甚,逋逃而歸諸侯者已不少矣。其勢不可久。

當時賈誼就覺察到諸侯王國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迅速發展,已構成對中央政府的威脅。此外,那些分散在郡縣的侯國也儘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職權,招徠流亡,增殖戶口,獎勵開荒,以圖增加地稅收入。這樣,許多侯國的戶口迅速增長。

西漢前期,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爲12%,而當時許多侯國的戶口增長率都超過此數,有的甚至高達20%以上,說明他們設法招引來的戶口較多。

《漢書·高惠高後功臣表》說:逮文、景五世間,流民既歸,戶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小國自倍,富厚如之。可見侯國在恢復發展社會經濟方面的作用。由於各級地方政府積極主動性的發揮,當時形成全社會的連鎖反應,出現了舉國上下競相安撫百姓、努力發展社會生產的情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