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什麼是郡國並行制?郡國並行制對漢朝的作用有哪些?

什麼是郡國並行制?郡國並行制對漢朝的作用有哪些?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漢初年,在地方上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同姓諸侯國,郡國兩制並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郡國並行制?郡國並行制對漢朝的作用有哪些?

起源

漢朝郡國並行制早在楚漢戰爭時間,劉邦爲了分化項羽的陣營,壯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韓信、英布等爲王,這些人因爲非劉姓,故稱"異姓"。由於異姓王非劉邦嫡系,又雄踞一方,在封立後數年之中,他們相繼被誅除殆盡。

與此同時,劉邦又大封他的子弟爲王,稱爲“同姓王”,高於列侯。當時封立的"同姓王"共有9國,他們在封國內是國君,權力很大,其政權與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級官吏,都由諸侯王自己任命,諸侯王還擁有一定的軍權、財權、治權等,史稱"郡國並行制"。

意義作用

削藩弱國的意義

漢高祖劉邦建漢之初,中央機構繼承秦制,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則實行“郡國並行制”,即一方面設郡,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和異姓子弟爲王,建立諸侯國。諸侯國後來逐漸成爲割據一方的地方勢力。

文帝、景帝時,爲消除地方勢力對中央的威脅,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文帝採納賈誼“衆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把齊國分成六個小王國,把淮南國分爲三個小王國,以削弱其力量;景帝採納晁錯“削藩”的建議,削減了幾個諸侯王的封區,導致了以“清君側”爲藉口以吳王劉濞爲首的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平定後,景帝下令取消了諸侯王的治民權,又減縮諸侯王的統治機構,降低王國官職的等級,使之成爲中央直接管理的一級地方行政單位,基本上解決了劉邦實行諸侯王制度的弊病,到了漢武帝時期又實行推恩令,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什麼是郡國並行制?郡國並行制對漢朝的作用有哪些? 第2張

郡國並行制的作用

漢初政權推行郡國並行制,擴大地方王國的自治權力,中央政府對地方事務不多加干涉,也是當時“無爲而治”的表現形式。其時的郡國並行制,對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起了較大作用。

一、增強了各國發展地方經濟的積極主動性。這時諸侯王國封域大多以歷史、地理諸因素形成的地域爲界,每一王國成爲各具特點的經濟區域,故爲當地政府發展地方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特別是諸侯王在國內有治民和財政自主權,大大加強了各國政權發展本地經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西漢前期,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爲12%,而當時許多侯國的戶口增長率都超過此數,有的甚至高達20%以上,說明他們設法招引來的戶口較多。《漢書·高惠高後功臣表》說:逮文、景五世間,流民既歸,戶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小國自倍,富厚如之。可見侯國在恢復發展社會經濟方面的作用。由於各級地方政府積極主動性的發揮,當時形成全社會的連鎖反應,出現了舉國上下競相安撫百姓、努力發展社會生產的情景。

二、便於各國因地制宜地發展地方生產漢初諸侯王國政治、經濟權力的擴大,也利於各國因地制宜發展生產,充分開發各地的自然資源。當時齊國政府除實行自由放任政策,因地制宜地發展本地生產外,還專門設有經營鹽鐵生產的機構,以開發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