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韓信真的反叛了嗎?漢初三傑中爲何之後他被殺?

韓信真的反叛了嗎?漢初三傑中爲何之後他被殺?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韓信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有人說,韓信的死是罪有應得,誰讓他密謀叛亂了呢?起初我是不信的,直到我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最後一句看到:“乃謀叛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意思是天下已經安定,韓信卻密謀叛亂,誅滅其宗族,不也是應該的麼?

雖然史記有明確記載,可該抱持的質疑態度仍要表現出來,因爲《史記》中還說:“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韓信在漢朝的功勞可比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後世子孫可以享祭不絕。既然如此,韓信何必反叛?

通過對《史記》進行剝絲抽繭,最終發現了韓信“反叛”的背後實情,大概有以下兩點,我將分別列出。

韓信真的反叛了嗎?漢初三傑中爲何之後他被殺?

一、韓信曾經猶豫過

韓信在大敗項羽大將龍且後,興兵直犯。項羽感到恐慌,當意識到勝利的關鍵在於韓信的歸屬,便派武涉前去勸說韓信“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項王今日亡,則次取足下。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合,參分天下王之”。

韓信自恃功高,以爲劉邦一定不會奪他齊王的封號,醜拒武涉:“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項羽不甘心,畢竟韓信的決定關乎於自己的存亡,便又派蒯通二次勸說,蒯通善攻心,舉出:“大夫種、范蠡存亡越,霸句踐,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已盡而獵狗亨”的例子,暗示韓信功高反而不是好事。

韓信真的反叛了嗎?漢初三傑中爲何之後他被殺? 第2張

繼而又舉出“始常山王、成安君爲布衣時,相與爲刎頸之交,後爭張黶、陳澤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項王,奉項嬰頭而竄,逃歸於漢王”的例子,暗示韓信友情在天下大事面前不值一提。韓信心動了,遂說:“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意思是,先生別說了,讓我考慮考慮。

就是因爲這句話,在項羽身亡後,劉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走韓信兵權,撤去他齊王的封號。韓信才意識到自己太過太重自己的功勞了。雖然漢五年正月,劉邦把答應韓信的韓王封予他,但我認爲,韓信的內心一定仍是後悔不已的。

二、一代天驕韓信只知帶兵打仗

秦末,劉邦、項羽兩大集團論帶兵打仗無出韓信之右者,韓信可謂是一個軍事奇才、一代戰神,固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說法。但韓信的悲劇也在於此——只懂帶兵打仗,對政治一竅不通。

首先,韓信若懂得政治的話,無論是武涉還是蒯通,他們二人的勸言皆屬事實,韓信怎麼着也不會用“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幼稚的話來反駁吧。

韓信真的反叛了嗎?漢初三傑中爲何之後他被殺? 第3張

其次,韓信帶兵打仗的才能是遠遠震懾住劉邦的,劉邦曾兩次從韓信手中奪走精兵數十萬。這數十萬精兵卻不敵韓信練新軍一年的水平。這種軍事素質和才能令人恐懼,更令劉邦恐懼!可韓信不懂得收斂,一心想要手握兵權,這裏可以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來形容。

韓信是不會明白,就算他本無造反的心,可當他擁有足夠的兵力威脅劉邦的統治時,當地方實力威脅到中央實力時,就與謀反無異。所以,‘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時,劉邦根本不管是否屬實,按陳平計謀捉拿韓信,削王爲侯。

三、張良、蕭何爲何倖免?

劉邦立漢以後,開國功臣難逃一死,尤其是大功之臣。這是帝王手段,我們在此不進行分析,我們要分析的是:張良、蕭何兩人身爲開國首批大功之臣,爲什麼能在劉邦的必殺名單中被除名?

我們首先來看張良。歷來有人把張良比作諸葛亮,個人感覺實際上張良比起諸葛亮還是差一點的,但張良的才智當屬絕倫。這樣的人是很懂政治的。在漢成立後,張良明哲保身,直接撒手,功成身退,手中沒有一點權力,這樣的人是不會威脅到漢王朝的,所以能在劉邦的屠刀下躲過一劫。

韓信真的反叛了嗎?漢初三傑中爲何之後他被殺? 第4張

蕭何則三次被劉邦猜忌,但最後仍然活了下來(不是奇蹟!)蕭何能消除劉邦的猜忌也是因爲他懂得政治統治。

雖然蕭何不握兵權,但是蕭何有政權,有資歷、有名望。這樣的人劉邦也是不能容忍的。蕭何也深知這一點,於是,蕭何經人(呂后)點撥以後,採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第一次把家中個人財產全部拿出來捐贈;第二次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劉邦手下參戰(相當於人質;)第三次是往自己身上潑髒水,讓自己名譽受損,劉邦自然也不會猜忌他了,這也是蕭何得以生存的原因。

只可惜,這些道理韓信都不懂,一代戰神最終落得悲慘結局。在臨死前說出:“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爲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的話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