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信是否有後人 初漢三傑之韓信的後裔在哪裏

韓信是否有後人 初漢三傑之韓信的後裔在哪裏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信後人: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爲漢初三傑。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那麼他的後代又現今在何方呢?

公元前196年春天,鍾室難作,齊王楚王韓信一家面臨滅頂之災禍!毒婦呂后按照事先和劉邦奸詐計劃,逼迫韓信家傭欒說出面指證韓信和陳豨勾結謀反罪名(呂后列傳:佐劉邦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借呂后之力[司馬遷這句話原意爲:所誅左劉邦定天下大臣,皆借呂后之手{明罵呂后,暗諷劉邦]。彭越世家:呂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復謀反。【陳豨傳】】:劉邦至邯鄲,喜曰:“豨不南據漳水,北守邯鄲,知其無能爲也。”司馬遷不僅在【韓信本紀】裏面說了韓信無反意,世人人皆知韓信謀略無人能敵;再用劉邦自語(明貶陳豨無謀,誇大劉邦能力!實揭韓信和陳豨根本沒有任何聯繫之實,而披露韓信並沒有和陳豨有任何勾結謀反的事實),這些事實記載都是司馬遷從側面說明韓信被劉邦誣陷謀殺的強有力的證據。劉邦爲了達到斬草除根免除後患的目的,下令對韓信夷其三族。

京兆堂《韋氏族譜》記載:韓信幼子時年三歲,得家客(楚中尉屠中少年)藏匿,後告知蕭何,蕭何於是修書遣客(蒯徹、蕭美[楚中尉屠中少年之名]),攜韓信幼子至南越,暗託南越武帝趙佗撫養。史記《蕭相國世家》:韓信被謀殺,蕭何家即被劉邦派五百兵卒包圍搜查;兩年間,蕭何一直被劉邦嚴密監視,下獄直至蕭何逝世。這些異常行爲,足以證明京兆堂韋氏族譜記錄“蕭何救了韓信幼子”的真實性。

明朝來元成《樵書》記錄:“廣南(宋朝時期廣西廣東統稱廣南)有韋土官者,韓信之後也。當淮陰鍾室難作之時,信有客匿其孤,求撫於蕭相國。相國作書,致南越尉(趙)佗。佗素重信,又憐其冤,慨然受撫,姓之以韋者,去其韓之半也。孤後有武功,世長滿蠕,受鐵券,封之濱海。至今,蕭何與尉佗書,尚勒鼎彝,昭然可考。”

宋朝韋氏土官,有歷史記載即東蘭州韋氏土官:宋有韋白雲及韋君朝,居文蘭洞爲土夷長(韋氏家族首領)。韋君朝長子韋宴鬧,崇寧五年(1107年)內附朝廷,因置州。以韋宴鬧主州事,俾世官。

京兆堂韋氏明末清初族譜記錄:昔祖韋琅慈世居慶遠府東蘭州土官知州,西漢韓信遠孫,韓改韋氏。餘恐後世失忘,垂後世子孫,以知來脈,方見慎終追遠之志,木本水源之由。不可遺忘,是以爲誌!

上接南北朝時(廣西合浦土官)韋元芳、韋元芳長子韋厥,隋唐韋厥(武德四年十月韋厥等嶺南土酋受衛國公李靖賜封!韋氏唐代土官先祖韋厥受封澄州羈縻刺史(羈縻世襲土官),於是韋厥率韋氏家族從合浦縣移居上林縣)、韋敬辬和韋敬一(題寫韋氏《*****堅固大宅頌》和《智城洞碑》)、韋盈等世系。

韓信是否有後人 初漢三傑之韓信的後裔在哪裏

韋白雲長子韋君朝,韋君朝長子韋宴鬧(這裏往前前面部分爲韋振華蒐集《欽定四庫全書》《地方誌》和《韋氏族譜》《韋氏古墓碑文》資料補充整理)

韋宴鬧其五子:長子韋琅慈(襲土官知州,葬東蘭鳳凰山,今子孫不知其地在何處),次子韋琅雲、三韋琅琊(二三子遷居古田鳳凰寨,今永福縣永興鄉,即明朝韋萬賢、韋朝威、韋朝猛、韋銀站、韋銀豹前祖;今鹿寨、永福韋氏先祖,韋銀豹五子:韋扶繆、韋扶枝、韋扶嫩、韋老四、韋扶瑤)。韋扶繆、韋扶枝、韋扶嫩被官府捕獲犧牲。韋扶瑤因受官府通緝,改銀姓,即取銀豹輩分爲姓,四子韋琅萬、五子韋琅海遷居思陵州(四五子遷今寧明縣,即思陵州土官知州韋彌堅、韋延壽的前祖)。

韋琅慈生育八子:正妻四子:韋民庚、韋民蘭、韋民翰、韋民愛,側妻四子:韋民資、韋民疆、韋民餉、韋民樂。

韋民樂生育五子:韋盤金、韋盤銀、韋盤銅(遷居潯州,即現在的桂平縣)、韋盤鐵(遷居來賓)、韋盤錫。其餘世系略。

京兆堂韋氏族譜古詩

昔祖琅慈古久揚,民和伯仲具流芳。

初遷宜邑來通道,長號重章次國相。

相子五龍居七寨,章兒三鳳業三房。

可生分處汪村地,麟趾呈祥養六郎。

據史料記載,韓信子逃至嶺南及子孫遷徙路線,本人已有初步線索,爲準確無誤,我會根據得到的資料不斷糾正:

公元前196年到公元前180年,這個時期是韓信幼子從三歲成長到十九歲,這個時期得到趙佗的精心保護,即居住於南海郡,番禺南越武帝皇宮中,即今天的廣州城裏的南越皇宮舊址。

公元前180年到隋朝621年。從韓信幼子十九歲受封“濱海”爲土夷長,當時嶺南實際有:南海郡、桂林郡(今貴港市)、象郡(今合浦縣一帶)、蒼梧郡(今蒼梧、梧州一帶),鬱林郡(今桂林市)。以上五個郡中,唯獨象郡靠近海邊。從東漢馬援徵越南征氏姐妹時,合浦確實也有韋氏土官韋料禎存在。而隋末唐初韋氏家族先祖首領韋厥也正是從合浦到欽州(十萬大山一帶),率領韋氏歸附唐朝衛國公李靖。所以,這個時期800年間韋氏家族居住於合浦欽州一帶。

武德四年,公元622年十月,韋氏家族先祖首領韋厥(當地人稱萬壽公王),因受封澄州刺史(今上林縣),於是,率多數韋氏家族子孫移居上林縣,並且在智城洞修建城堡式大宅。先祖韋厥之子韋敬辬,於公元681年十二月十五日題寫了《*****堅固大宅頌》,又於697年題寫了《智城洞》兩副碑文。碑文內容無不透露和表明自己韋氏家族是西漢韓信子孫的信息。在碑文中韋敬辬也說明嶺南韓信子孫遍滿諸邑的事實。到公元722年,韋盈受到邕州刺史李諱誣告謀反不實,據記載:“韋氏家族子弟千餘口倖免於難,家財上百萬得以歸還”。據唐史記載:韋氏、寧氏、黃氏、農氏、周氏、莫氏、覃氏等嶺南蠻相脣齒(結拜兄弟,互相幫助)。天寶時,黃氏強,爲寇害,據十餘州。韋氏、周氏等恥爲寇,不肯附黃氏;黃氏怒,攻之,逐於濱海。但至德初,韋氏也有韋敬簡參與了黃氏叛亂,且自號中越王。唐朝後期到宋朝初期,韋氏家族有韋四海移居貴州,謀求土官。

韓信是否有後人 初漢三傑之韓信的後裔在哪裏 第2張

從《樵書》記錄:蕭何與尉佗書,尚勒鼎彝,昭然可考。和《*****堅固大宅頌》自餘承彝,獲稱登次。其碑文和歷史資料記載同,韋氏家族首領,每代都有繼承先祖遺留下來的祭祀先祖之鼎,並且,把先祖遺物都時刻供奉着。

廣南土官即宋朝韋氏土官韋君朝和唐朝都有繼承鼎彝的說法。還有本家先祖遺訓是東蘭韋琅慈子孫後代爲韓信子孫。藉此證明,宋朝東蘭韋君朝韋氏家族即唐朝土官韋厥的嫡親後代。所以唐朝中後期,韋氏家族即從上林移居東蘭縣居住。宋朝以後東蘭韋氏土官,每代都分派子弟移居各地,謀求土官和首領。

公元前196年以前居住:長安(京兆郡),姓氏韓。

公元前196到公元前180年居住南越國宮庭改韓姓爲韋姓一取韓字右邊一半爲姓)。

公元前180年到622年十月前居住象郡(合浦欽州一帶),以韋爲姓(子孫以韋爲姓繼續隱瞞)。

公元622年十月後因首領韋厥受封澄州刺史而移居上林縣,從智城洞可知韋厥分派不少子弟赴各地爲土官。以韋爲姓(681年十二月韋敬辬在《*****堅固大宅頌》裏開始透露韋姓來源)。

公元722年韋盈受誣陷及745年黃氏謀叛攻韋氏,韋氏家族再次移居東蘭縣,以韋爲姓。

宋朝1107年韋宴鬧內附宋朝庭,並且分派四個兒子移居古田、思陵州謀求土官。(此時朝野略知韓改韋,姓土官子孫是韓信子孫),宋朝時,韋盤銅移居潯州,韋盤鐵移居來賓。

明清時期,少數韋氏因懷念先祖姓氏,部分已經改回韓姓。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