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解密:限制明王朝獨裁的內閣權力到底有多大

解密:限制明王朝獨裁的內閣權力到底有多大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歷史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最不可思議的一個皇帝。他從一介布衣(出家和尚)投軍,在無任何背景的情況下,一步步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不能不讓人匪夷所思。

當然,這個問題在此不加評論,只談談明朝內閣的權力有多大?

中國封建制度政治機構中,君權和相權並存已成爲傳統,自秦以來至元朝皆如此。因爲這兩者可以互相制約,又互相依賴。然而,到了明朝就被徹底改變。朱元璋憑藉其威望和權力,斷然廢除丞相,還敕諭子孫不許議置。可是在朱元璋以後的歷代皇帝中,封建統治的客觀需要與祖訓便時常發生矛盾。結果,內閣大學士制度作爲折衷的辦法應運而生。

內閣是貫穿整個明代最重要的中樞機構。但有很多人不以爲然,認爲內閣大學士品位低,權力小,和過去的宰相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內閣制度只能充分反映了“皇權的高度強化,是明統治者進行專制獨裁的有力工具罷了”。事實上,內閣固然是明王朝專制統治的工具,但它同時也在很多方面限制了專制君權淫威。

解密:限制明王朝獨裁的內閣權力到底有多大

真正建立健全內閣制度的是明成祖。當時創立內閣大學士參預機務.論道議政,取得了部份相權,明成祖功不可沒。一直到明正德年間,內閣大學士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權,已類似“漢唐宰輔”了。

據考證:內閣成員的地位只是正五品,這就無法與正二品的六部尚書相比了。明仁宗時,內閣大學士們仍是正五品。這位皇帝便想了個主意,給內閣大學士加銜,加六部尚書,最後乾脆再加上帝師、太傅、太子少保等宮銜,這樣內閣成員反而成了位極人臣的大官了。內閣大學士中首輔,只對皇帝一人負責。內閣、六部議事,首輔可以一票否決。皇帝有時的獨裁意見,內閣可以抵制。可見內閣與歷代宰相沒什麼區別了。

內閣形成的初期,大學士只是侍從、顧問之類的大臣,根本沒有實際的決定權,後來逐漸發展成擁有獻替規誨、票擬批答、封還執奏的大權。再後來又進一步干預六部及全國各地方的重大政事,可以說兼有唐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大權。

實際上,內閣制度就是傳統的宰相制度復活,不過在形式上略有不同罷了。

從明史上我們可以看到,自有明以來,除了嘉靖時候的嚴嵩以外,內閣勢力鼎盛時,明朝政治一直在走着正軌。反之,皇權獨攬. 太監弄權,政治就愈加趨於腐敗。可以說內閣還是起到了不少調節、緩和、改善統治的作用。

明王朝能夠維繫三百年之久,內閣制度是起了極其重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