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明朝的內閣制度和現代的內閣制度有什麼不同?明朝的皇帝爲什麼不用上朝?

明朝的內閣制度和現代的內閣制度有什麼不同?明朝的皇帝爲什麼不用上朝?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明朝的內閣制是怎麼運作的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因爲明朝發明了一套內閣制,皇帝終於可以擺脫政事的束縛,放飛自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搞個豹房養一些奇珍異獸,比如稿稿木工做一個藝術達人,比如煉煉仙丹追求長生不老。在明朝之前的王朝,一直存在丞相這一角色幫助皇帝分擔政務,可作爲三省六部之首、國家最高行政長官,丞相既是皇帝的助手,也威脅着皇帝的專權統治,於是皇權和相權的鬥爭自秦朝丞相制度誕生開始,成爲歷朝歷代政治鬥爭的主線。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通過胡惟庸一案,徹底廢除了丞相制度,將國家權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可這樣一來,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親自解決,實在是忙不過。

明朝的內閣制度和現代的內閣制度有什麼不同?明朝的皇帝爲什麼不用上朝?

朱元璋畢竟是從基層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的,跟個人精一樣,該用什麼人,該做什麼事,一清二楚,處理器國家大事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可後來的皇帝都是含着金湯匙長大的,沒有朱元璋那麼豐富的閱歷和能力處理這麼多事情,也沒法保證自己對所有問題都熟悉,於是就出現了內閣,一種爲皇帝提供票擬建議的私人祕書班。當有事情需要向皇帝處理的時候,官員先上書給朝廷,再交由內閣大臣查看,內閣大臣一般由六部長官朝中重臣兼任,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見解,票選擬定(票擬)出幾條建議,最後呈給皇帝決策,皇帝覺得沒問題,就用硃砂筆在摺子上寫下自己的意見(批紅),在蓋上玉璽。

明朝的內閣制度和現代的內閣制度有什麼不同?明朝的皇帝爲什麼不用上朝? 第2張

由此形成了內閣制度。一定要搞清楚的是,明朝的內閣制和英國等現代國家的內閣制有着本質的不同第一,明朝內閣制度並不是寫在“憲法”立的成文制度,只是從明成祖時期開始形成的一種行政習慣,不具有法律約束的效力,皇帝可以憑自己的喜好自由選用辭退內閣大臣。第二,明朝內閣只有票擬的權力,決策權依然在皇帝的手中,因此沒有皇帝的同意,內閣大臣並沒有能力發佈任何具有效力的決議。正因爲內閣制是在確保皇權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內閣雖然承擔了以往丞相的職責,但並沒有丞相的權力。有了內閣幫助皇帝處理政務後,明朝的皇帝越來越懶,就連決策都懶得做,索性將批紅的權力交給了身邊的太監,讓司禮監和內閣商量着來,沒大事不要來煩自己。

明朝的內閣制度和現代的內閣制度有什麼不同?明朝的皇帝爲什麼不用上朝? 第3張

掌握批紅權力的司禮監就變成閹黨,如果大監不批紅,那麼內閣什麼事也做不了。明朝的皇帝把批紅這麼大權力給太監,不怕他們造反?與前朝不同,明朝的太監就只是太監,不會出任官職,更不會像唐朝那樣還能掌握兵權,因此明朝太監的權力全部來自於皇帝,皇帝大多不擔心太監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明朝歷史上叫得上名號的大宦官,如魏忠賢、劉瑾等,在外人面前耀武揚威的,可在皇帝眼裏,就是一條狗,要你死,你就得死。綜上,在內閣大臣和太監們的“通力合作”下,明朝中後期的皇帝纔可以長期不上朝,而又不擔心皇權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