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傳統文化 > 羌族民俗簡介 羌族的“祭山會”是怎樣的

羌族民俗簡介 羌族的“祭山會”是怎樣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羌族祭山會 羌族是個嗜祭尚祀的民族。羌族民間,祭祀禮儀,名目繁多,模式不一。在衆多的祭祀活動中,每年的祭山會是最隆重,規模最大,禮儀最爲完整,極有代表性的一種。

祭山會,羌語“蘇布士”,也叫還願會、塔子會、山王會。一般在羌祭的神林中,祭祀坪中舉行。羌寨民居(含碉樓)一般擇築在半山腰或山脊上,這是由於古羌時期,戰爭頻繁,羌族累遭官兵清剿或外族侵擾。擇此種地形建寨,易守難攻,便於退入山上森林,因此每個寨子背後山上都有一片森林,作爲屏障,佑護山寨。故羌人可稱其爲神林,倍加愛護。而且在神林的壩子裏,往往用白石壘成一個塔形石堆,在上面矗立着巨大、雪白的白石(石英石)作神祗供奉。也有在羌寨周圍的山坡上,專闢一塊如籃球場大小的平地爲祭祀坪。在茂縣黑虎寨的山脊平地上就有專供祭祀的祭祀坪一個。在祭祀坪北端築有一山王塔。塔的中部有爐堂,專供“煨桑”之用。石塔頂上有一高約二尺、粗約十公分的石柱,石柱頂上供着一塊“白石”,代表天神、山神,供人們祭祀膜拜。

整個祭山會由釋比指揮,依序進行。如祭山會前,即派人在塔子前供奉祭器、祭禮、香燭等用具。林子周圍遍插五色彩旗,佈置祭壇。參加祭山會的人,穿着節日盛裝,攜帶事先準備好的刀頭肉、白酒和三角形或新月形的面饃,還要捎帶一些柴火和白石,安放在祭祀坪白石神塔前。

羌族民俗簡介 羌族的“祭山會”是怎樣的

此時,會首(現爲村長、族長)業已準備好一頭黑色公羊(還大願時準備公犛牛一頭)、一隻紅公雞、一罈酒、一個大三叉饃饃以及刀頭肉,一斗糧食等物。祭山會開始,會首在祭祀塔前“煨桑”祭天,隨後人們也將隨身攜帶的松枝柏拋進煨桑爐裏,或在冒煙的柴堆上撒些五穀雜糧、白酒等。以示酬神還願,祈求吉祥。此時,釋比上場,他頭戴猴頭皮帽(帽上綴有九個小海貝),帽前綴以長有大獠牙的兇惡神像(類似吞口),腰佩法刀,手持響盤、羊皮鼓,並持着人頭形手西鬥(柺杖)走在祭山隊伍的前面。其後一幫徒弟,手敲法器或持掛有五色彩紙的杉枝(十卓)緊隨其後。其它參加祭山會的人衆,亦尾隨釋比,在法器、樂器和鞭炮聲、火枌聲中步入會場。

一到會場,釋比首先在山王塔(白石神塔)前燃香點蠟,用會首準備的刀頭肉、酒和饃饃敬神。地上點燃一堆柏枝,凡參加祭山會的人及作爲祭品的羊都無例外地從柏枝上跨過,並將攜帶的祭品、用具等在柏枝上薰一蕃,以示解淨污穢,以迎諸神。

此時,釋比手敲羊皮鼓,口唱開壇解穢詞(“塔詩書”),爲祭山會會場角穢,爲參加祭山會的衆人解穢納吉。詞曰:解穢公來解穢母,先將解穢說清楚。釋比提雞拿柳條,邪魔妖怪趕出堂。釋比手提鼓和槌,神壇角穢壇潔淨。爲了解去污和穢,釋比走遍十九樑。一根套索套神羊,神羊套住套綿羊。套住綿羊吆回家,用來解穢山和巖。 三根套索套雄雞,手提雄雞好作法。邪魔妖怪趕出堂。紅石、黃石和白石,釋比解穢離不了。木條、柳條和桃條,趕鬼驅邪是利器。解穢不離三條水,白水解穢山神壇。黑水解穢山和巖,黃水解穢邪無蹤。

唱完解穢詞,釋比念唱“還願詞”(“郭喜格兒”)和頌唱祈求吉祥的“消災免禍經”,爲所有到會的人消災免禍。

唸完“消災經”後,釋比敲動羊皮鼓作法請神,唱“請神經”,請神蒞壇降福。由於奉行多神信仰,釋比所請之神衆多,神祗中主要的有:天神、地神、山神、樹神、土地神、羌族五穀神,同時還必請家神、倉神、宅神,以及大禹、二王、木姐珠等祖先神、英雄神和鐵公、鐵母、火神、龍王、羊神、牛神等,同時由於長期與漢族交往,一些原本爲漢族或佛教諸神敬奉的神祗,如玉皇大帝、觀音菩薩、太上老君、文昌帝君以及川主、土王、藥王、東嶽大帝、城隍、土地也成爲釋比必請之神。

羌族民俗簡介 羌族的“祭山會”是怎樣的 第2張

這樣,原來屬於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多神信仰,與佛道諸教的神祗和漢族信仰的爲混合雜處,使羌族的多神信仰更加複雜而兼容。

請神畢,釋比牽出備祭的黑色山羊(或牛)和雞,當場宰殺,以酬神還願。羌族祭山會,宰殺祭羊也有一定的儀式和規程。首先,釋比要唱以羊替罪詞(“國伯德格”)先請山神、天神將雞、羊收下(邊唱邊用青稞籽從羊頭抹到羊尾,並將青稞籽塞進雞、羊耳,向羊和雞澆水三次。若雞羊顫抖三次,釋比宣稱神正領受祭物)。隨即殺羊和放雞歸山(有的殺雞一隻,或放生一隻)。此後會首將羊頭置於塔頂,羊皮贈給釋比,羊肉當場煮熟分給每戶(稱爲“散份子”,此項費用解放前即按份派差派款),內臟等物不分到戶,而是分給到會的人,每人一份。

祭山會,既是酬神還願大會,也是羌族的節日聚會,藉以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同時,也借聚會,對族民進行“高臺教化”。爲此,釋比要唱回顧民族歷史的羌族史詩《羌戈大戰》,頌揚祖先神艱難創業及英雄業跡的傳統史話《木姐珠與鬥安珠》、《赤吉格補》,有的還演唱由上述史詩、民間傳說基礎上編演的故事劇“釋比戲”。或進行赤足踩紅鏵(燒紅的鐵犁鏵),踩火坑、撈抽鍋、上刀梯等巫術表演。甚至還有請民間花燈戲班插演花燈戲,演出《關公保皇娘》、《趙匡胤送京娘》、《大禹治水》、《鍾馗嫁妹》、《七仙女下凡》、《安安送米》、《孟姜女哭長城》等花燈戲,以達神人共娛的目的。

羌族祭山會有“冠禮”、“贈吉祥”(毛線)的活動。所謂“冠禮”,是由釋比爲一些年滿十六歲,第一次參加祭山會的男青年,舉行一種標誌成年步入社會的成人儀式。屆時,釋比圍繞石塔邊轉邊唱,並給第一次參加祭山會的青年胸前繫上一撮羊毛線,又在其額頭上點一點豬油,以示天神保佑,命根有系,能見世面了。受“冠禮”的青年也向釋比表示感謝。“冠禮”完畢,釋比贊唱會首和寨民。(“釋比達莫日母”)。大意爲:會首幫辦祭山會爲大家消災祝福辛苦了,寨民踊躍參加敬神還願吉祥了,釋比代表神靈祝會首和寨民清潔平安,百事順遂。此時,會首則代表到會羣衆請釋比吃小塊饃、一片肉、飲一杯酒。釋比謝過會首的儀器和酒後。與會的羣衆纔開始吃饃吃肉,喝咂酒,唱酒歌,一些第一次參加祭山會的青年將特意帶來的盤龍饃饃分給每一家,人家也請他吃饃和肉,祝賀他們受了冠禮,以後就被全寨公認爲男丁,將肩負起社會和民族的責任。

羌族民俗簡介 羌族的“祭山會”是怎樣的 第3張

“冠禮”儀式後,祭山會進入尾聲,此時,釋比唱起長壽永生詞(“時勿不作”),代表天神、山神以最美好言詞,贈與到會人羣,以祝風調雨順,人畜興旺,而且還代表始祖神,將一節節白色羊毛線系在每個人的頭髮或鈕釦上,藉此祝福到會人員長命百歲,吉祥如意。同時還向神求得青稞種籽(一種魔術般的巫術)並把請來的青稞種好,分給與會羌人,意爲“天神賜福”,確保來年五穀豐登,牛羊興旺。此種活動,釋比動作奇幻,鼓點頻繁,跳躍歡快,顯示出釋比驚人的神力,也把祭山會的氣氛,帶到新的高潮。

祭山會結束,釋比唸經送神。同時,組織衆人擡着“白石神”,在釋比率領下,遍遊全寨,意爲驅走寨中的污穢,迎接山寨的興盛。此進,歡天喜地的羌人,手持五色三角小旗,尾隨驅邪祈吉的隊伍,吆喝着,跳躍着,鞭炮聲,火炮聲也此起彼伏,預示着來年牛羊興旺,山寨昌盛。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