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牧野之戰時,商紂王的大軍爲什麼會那麼不堪一擊?

牧野之戰時,商紂王的大軍爲什麼會那麼不堪一擊?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牧野之戰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商紂王17萬大軍被周武王的5萬聯軍打得落花流水,商紂王最後引火自焚而死。

隨着時間的推移,加上歷朝歷代儒家文化的渲染,牧野之戰成了武王伐紂的正義之戰,以有道之君伐無道之君,周武王萬古留芳,而商紂王卻遺臭萬年。

事實也並非如此,歷史的真相經過一代代史學家的演繹,早已變得面目全非了。

都說紂王無道,無非是說他窮兵黷武,攻打東南夷,嗜殺成性,好戰鬥狠,而且大興土木,沉迷於酒色,沒有仁德加於百姓。

牧野之戰時,商紂王的大軍爲什麼會那麼不堪一擊?

都說武王有道,無非說他施行仁政,與周邊夷族和諧共處,在他的治理下,國力強盛,百姓擁戴。

有道與無道僅一字之差,相互轉變也僅在一念之間。

史料 《逸周書.世俘》中記載,牧野之戰,周武王大獲全勝 ,他所率領的伐紂聯軍進行了長時間的屠殺,殺死商人達18萬人之多,在那個人口稀少的冷兵器年代,可以說令人髮指。

而且他還放任周人在商人的土地上大肆捕獵,虎、熊、犀牛、鹿等動物僅在武王名下就被獵殺了1萬多頭,並掠奪了大量的珠寶財物,僅佩玉就達到18萬塊。

難道這就是武王的仁德嗎?

這還得迴歸到中國這句老話,“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只要你成爲了王者,那你做什麼都是對的,即便犯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也能被輕描淡寫地略過,有時候,歷史便是如此地無情。

假如牧野之戰的王者是商紂王,我想,那便是另一番說辭了。

牧野之戰時,商紂王的大軍爲什麼會那麼不堪一擊? 第2張

牧野之戰,商紂王17萬大軍爲何輸給了僅有5萬聯軍的周武王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世人3000多年,其實一直沒有定論。

有的人認爲是武王的車戰軍團摧垮了殷紂大軍,這一說法史料有記載,但並不靠譜,在冷兵器時代,武器的改良只能成爲小小的外力而已。當然,在現代戰爭年代,可另當別論。

有的人認爲是武王有道,紂王無道,雖然民心所向很重要,但是還是比較虛,光憑道義就能打贏一場戰爭嗎?

還有的人認爲商紂王軍隊雖號稱17萬,但是大多是臨時強徵的奴隸和平民,戰鬥力遠遜於訓練有素的周人軍隊,但是紂王的嫡系軍團還是有相當數量的,戰鬥力非常強大,否則也不可能威懾東南各夷。

其實武王能夠力挫商紂王,靠得是3代經營,是周人經營上百年的結果,牧野之戰只是最後的決戰而已。

孔子曾言:“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牧野之戰時,商紂王的大軍爲什麼會那麼不堪一擊? 第3張

意思是說到了周文王時期,天下若有三分,周文王就已佔二分,但是仍然殷勤地侍奉商紂王,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可見當時周人的實力是多麼地強大。

三分天下,周文王已佔其二的說法,並不是空口無憑。因爲早在牧野之戰前,歷經周人三代努力(周太王姬亶、周王季姬歷、周文王姬昌),到了周文王時期,就已經完成了對殷商的三面包圍圈。

你甚至可以說,牧野之戰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戰爭,也不爲過。

北面戰線,是經關中北道,進入陝西中北部,渡黃河、經呂梁山,進入晉中。進入晉中,北可經娘子關北上,進入燕山周邊區域,南可下中條山,進入河南中部,東可出太行山,進入齊魯大地。

南面戰線,是自藍田、經武關、越秦嶺,進入河南南陽地區,北上洛陽,南下隨棗,東出淮河一線。

東面戰線,周人的勢力已經進入洛陽盆地,這爲後來的孟津會盟提供了基礎,已經可以對鄭州、安陽的商國腹心地區採取有效的打擊。

牧野之戰時,商紂王的大軍爲什麼會那麼不堪一擊? 第4張

三線的共同出擊,在戰略上基本上完成了對商人腹心地區的一個三面包圍圈。

面對如此有利態勢,文王姬昌想滅商紂,簡直易如反掌,但是爲何心甘情願被商紂王囚禁,受盡凌辱呢?

這便是文王的高明之處,就算紂王再無道,再昏庸,也不能落下不忠不義的謀反之罪,無非是想絕衆人之口,爲日後兒子武王伐紂找到一個藉口罷了。

我只能說政治家的胸懷,常人是無法理解的。

牧野之戰,武王能克商,摧垮紂王17萬大軍,奠定800年基業,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因爲實力說明了一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