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的5萬兵馬怎麼打敗紂王17萬大軍的?

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的5萬兵馬怎麼打敗紂王17萬大軍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先秦時期,牧野之戰,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市附近)進行的決戰。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在牧野之戰中,周武王聯軍的規模,大約在5萬人。與此相對應的是,商朝則調集了17萬大軍,以此來應對周武王組建的聯軍。但是,這場戰役的結果,卻是兵力不佔優勢的一方獲得了勝利。因此,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促使西周王朝得以建立,爲西周時期禮樂文化的全面興盛開闢了道路。

進一步來說,在牧野之戰中,周武王只能說是以諸侯的身份,挑戰擁有天下的商紂王。所以,在這場戰役之前,雙方的實力差距是比較大的。那麼,問題來了,牧野之戰,周武王只有5萬兵馬,爲何能擊敗紂王17萬大軍?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在筆者看來,牧野之戰中,周武王之所以能以少勝多,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在牧野之戰前,周武王的父親周文王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公元前1056年,姬昌對內稱王,即周文王。當然,在稱王之後,周文王商朝仍然小心翼翼,殷勤貢奉,甚至在自家祠堂祭祀商朝先王(在周原還有相關的甲骨文出土),從而促使商紂王可以放鬆對周王室的警惕。

公元前1055年,周文王姬昌出兵伐犬戎。第二年又討伐密須國,解除了周王室進攻商朝的後顧之憂。換而言之,如果不解決這些勢力的話,周武王在牧野之戰的時候,很可能會面臨腹背受敵的問題,這無疑體現出周文王的高瞻遠矚。

公元前1053年,周文王姬昌出兵東向攻黎(山西省長治市西南);公元前1052年,周文王攻邘(今沁陽市);公元前1051年,周文王攻取了商王寵臣崇侯虎的崇國。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這三場戰爭勝利後,周王室切斷了商朝同西部屬國的聯繫。同年,周文王姬昌遷都於豐(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角),促使其國都不易受戎狄的侵擾,並更有利於向東進兵,以此方便周武王和商紂王之間進行決戰。至此,姬昌伐商的戰略部署已經基本完成。

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的5萬兵馬怎麼打敗紂王17萬大軍的?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充分的準備之後,周武王得以沒有後顧之憂的討伐商紂王。與此相對應的是,商朝這一邊,則沒有做出應對周王室進攻的準備。對於這一點,其實在《封神榜》等影視和文學作品中,都得到了體現。在此基礎上,在牧野之戰中,周武王擁有了先發制人的優勢。

另一方面,我們常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牧野之戰中,周武王因爲得到了衆多諸侯國的支持,這才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兒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公元前1048年,牧野之戰前兩年,周武王曾觀兵於孟津(今孟津縣)。對此,司馬起碼在《史記》中說“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其實不是“不期而會”,根據甲骨文所揭,此次出兵早有聯絡,關中和江漢間的許多方國都有參與,但諸侯恐怕並無八百之多。換而言之,800諸侯跟隨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說法,顯然是比較誇張的。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說明周武王得到了衆多諸侯國的支持,這是其能夠擊敗商紂王的重要原因。

其中,就牧誓八國來說,無疑在牧野之戰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牧誓八國,是指追隨周武王伐紂的八大諸侯盟國,分別是庸國,蜀國、羌國、髳國、微國、盧國、彭國、濮國。記述武王伐紂的《尚書·牧誓》中明確描述了周武王對這八個國家的參戰誓詞,因此得名牧誓八國,又因這八國都位於商王朝疆域的西部而得名西土八國。

古人云,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周文王時期,經過征伐九國,現在陝西關中、山西中南部、河南中部黃河兩岸等大片地區,甚至包括太行山以東的今河北少部分區域(如石國),都已經被周人控制或成爲周人的屬國。在此基礎上,再加上牧誓八國的加入,周人影響力又抵達陝西南部的漢中、河南至湖北的江漢流域。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從地圖上看,周人顯然已經對商人都城安陽殷墟形成了西、北、南三面的戰略包圍圈了。所以,在牧野之戰爆發的時候,周武王聯軍的數量,雖然比不上商朝一方,但是,這些聯軍很多都是來自各個諸侯國的精銳,具有相對較強的戰鬥力。

同時,商王朝的內部問題,也是其輸掉牧野之戰的重要原因。在牧野之戰前,帝辛殺了叔父比干,囚禁了另一個叔父箕子,另一些被牽連的貴族如微子等則審時度勢,投奔了周國。在此背景下,周武王無疑從來奔的殷商貴族那裏得到了不少朝歌的信息,正所謂知己知彼,方百戰不殆,在牧野之戰前,周武王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在商朝內部出現叛亂的時機下,周武王決定出兵伐商,同時通知在盟津的與盟諸侯一起出兵,從而和商朝之間爆發了最終的決戰。

最後,除此之外,在筆者看來,商朝的主力遠征東夷,造成商都朝歌(今淇縣)空虛,無兵可守,這也是周武王可以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牧野之戰前,由於帝辛(商紂王)先徵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商朝的內部矛盾,最後兵敗自盡,商朝滅亡。故《左傳》稱:“紂克東夷而損其身”。《詩經·大雅·大明》記載:“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史記·太史公自序》記載:“武王牧野,實撫天下。”

牧野之戰中,周武王的5萬兵馬怎麼打敗紂王17萬大軍的? 第2張

公元前1046年1月,在主力不在商朝都城朝歌的背景下,商紂王倉促組織大批奴隸、俘虜,連同守衛都城的將士,開赴牧野迎戰周武王。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商紂王東拼西揍的17萬大軍,自然不如周武王的5萬大軍精銳。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秦朝末年,章邯雖然率領數十萬大軍,但是,這些大軍是由驪山刑徒臨時組成的,從而最終敗給了只有數萬大軍的項羽。所以,商朝的17萬大軍,因爲缺乏長期的訓練,更沒有什麼凝聚力,自然不是周武王的對手。從這一角度來看,牧野之戰爆發的時候,如果商朝東征的主力可以及時回來,結果可能就要出現變數了。當然,歷史沒有假如,憑藉着這場戰役,周朝得以取代商朝,讓歷史進入到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