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宋代瓦舍簡介,《東京夢華錄》中是如何描述瓦舍的?

宋代瓦舍簡介,《東京夢華錄》中是如何描述瓦舍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瓦舍,即宋代勾欄興盛一時的民間藝術演出場所“勾欄瓦舍”,是戲劇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現象,具有獨特的地位。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南宋臨安的瓦舍數量據各種史籍記載,共有24座,這還不包括“獨勾欄瓦市”,即在瓦舍中只有一個勾欄的娛樂場所。大多數的瓦舍都有多個勾欄,每一個瓦舍中的勾欄數量不等。在《西湖老人繁勝錄》中記載:“惟北瓦大,有勾欄一十三座。”另外,臨安還有那種“獨勾欄瓦市,稍遠,於茶肆中作夜場”。每個勾欄中能容納的人數大小不一。而每個勾欄的演出是從早上一直演到晚上,從春天演到冬天,全年不歇的。

宋代瓦舍簡介,《東京夢華錄》中是如何描述瓦舍的?

據《東京夢華錄》卷二稱,汴京“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裏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而每個勾欄的演出是從早上一直演到晚上,從春天演到冬天,全年不歇的。正如南宋《西湖老人繁勝錄》中稱:臨安市民“深冬冷月無社火看,卻於瓦市中消遣”。《東京夢華錄》中稱:“不以風雨寒暑,諸棚看人,日日如是。”

可以想見,當年臨安二十幾個瓦舍裏,約有上百個勾欄在演出,每個勾欄裏有上千或數百個觀衆在看戲。粗算一下,當年杭州城裏每天的戲劇觀衆可達2萬至5萬人,一年觀衆累計達700萬到2000萬人次。

雖然南宋“勾欄”的實物遺存全部消失,圖片形式的記載也完全失傳,但還是可以從浩繁的文字記載中找到關於它的描述。還有一些考古發掘的古墓葬中的雕塑和壁畫圖片資料,雖然不是直接描寫勾欄的,但也可以從中發現可以參考的蹤影。

根據耐得翁《都城紀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杜善夫《莊家不識勾欄》、無名氏《漢鍾離度脫藍采和》、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和當代學者廖奔《中國古代劇場史》等文獻記載,經過總結歸納,得出瞭如下的關於勾欄的結構資料:

1、整個勾欄劇場是木結構的,而且是全封閉的,只有一個門供觀衆進出。

2、勾欄內部,舞臺分爲前部的“戲臺”和後部的“戲房”。戲臺周圍是用欄杆圍起來的,所以叫“勾欄”,它是畫着各種花紋的(見莫高窟112窟《西方淨土變》壁畫局部)。戲臺與後臺的戲房用“鬼門道”相通供演員進出,戲臺與戲房之間用“神巾爭”隔起來,它的上面畫着神像(見山西洪洞霍山明應王殿壁畫雜劇作場圖)。

宋代瓦舍簡介,《東京夢華錄》中是如何描述瓦舍的? 第2張

3、觀衆席分爲神樓、腰棚。神樓是正對着戲臺而位置比較高的地方,放着供奉的梨園神之類的神靈牌位,也可以放觀衆席;腰棚就是圍着戲臺的木製的觀衆席。觀衆席裏是沒有站席的,每個觀衆都有座位。座位是不編號的,先到先坐。

4、在觀衆席中還有等級,有“金交椅”,還有“青龍頭”。金交椅是留給皇帝坐的,當然是在舞臺正中最近處。按照古代“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青龍頭”在舞臺的左側下場門附近,“白虎頭”在舞臺右側的上場門附近,都是最好的位置。

5、舞臺的一側有“樂牀”,原本是放置樂器的地方,在勾欄中成爲樂隊演奏時坐的地方(見山西稷山馬村五號金墓雜劇雕磚“樂牀”圖)。

6、勾欄的大門入口處,貼有“招子”,是花花綠綠的。上面寫着當天演的是什麼戲和名角姓名等。

7、大門入口處還掛有“旗牌”“帳額”,旗杆上掛着“靠背”。這些東西的樣式都沒有留下來,現在已無從可考,但可以從其他的畫面中參考。帳額是絹質的,上面寫着金字,橫掛在大門口的類似橫幅的東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