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鄧通富甲一方最後卻被餓死,到底是因爲什麼?

鄧通富甲一方最後卻被餓死,到底是因爲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7.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鄧通作爲漢文帝的寵臣,憑藉二人親密關係大肆斂財,曾經富甲天下。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知道,貨幣制造是經濟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受到嚴格的管控。貨幣的多少和通貨的膨脹或是緊縮密切相關,稍一個不注意就會引發巨大的危機,所以哪怕是現在的中國人民銀行,每年印發的貨幣數量都是經過精確計算的。有不少的人爲了滿足自己貪婪的慾望,走上犯罪的道路,選擇去用拙劣的手段製造假鈔。這些犯罪分子被抓之後就要受到嚴厲的打擊,因爲他們這麼做就是在擾亂整個市場的秩序,極其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那歷史上有沒有人能像今天很多人夢想的那樣,能自己印錢呢?有,他就是西漢初年的著名人物,鄧通。

鄧通富甲一方最後卻被餓死,到底是因爲什麼?

這個鄧通是誰?是怎樣的達官貴人?爲什麼能夠自己製造貨幣?其實鄧通並沒有什麼顯赫的家族背景,相反他的出身十分卑微,能得到後來的地位,運氣佔了很大一部分。

鄧通的父親鄧賢生於漢高祖劉邦開創漢朝的時候,正好就避開了秦秦朝末年長期的戰亂,在他的不懈經營下家境還算是殷實,而且讀過些書,肚子裏還是有點墨水的。就這樣鄧賢靠着自己的努力,逐漸積累起來一筆不大不小的財富。在生下三個女兒後,他終於有了一個兒子,恰巧這個時候鄧賢看到規整寬敞的官道四通八達,於是就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爲“通”。

鄧賢深知知識的重要性,於是十分積極地將自己唯一的兒子送去讀書。但是幼年的鄧通也有着孩子愛玩樂的通性,並不怎麼喜愛讀書,再加上那時候的經文典籍都相當的枯燥晦澀,所以比起讀書小鄧通更喜歡跑到村邊的官道旁看車馬來往,或者是去附近的小河中戲水、摸魚,總之是怎麼開心怎麼來。作爲家中唯一的兒子,還是幼子身份,肯定是備受寵愛,所以到了弱冠之年,書沒讀得多好,倒是在玩耍中練就了一身撐船的好本領。

在古代,想要實現階級跨越光是有錢是不夠的,必須要入仕,謀得一官半職才行。鄧賢當然也明白這一點,於是就想辦法能讓自己的兒子鄧通踏上這條路。在西漢初年,讀書人入仕的途徑大概是三種。一是郎官,家中有中等財產的可以到京城去做郎官,等待朝廷的任用。第二種則不需要有很多錢,只能在本郡當一個小小的官吏。第三種則必須要聲望很高,之後上面會指名徵召。

前面說過,鄧家家境殷實,自然是選擇了第一種,於是鄧通就踏上了前往京城,光宗耀祖的道路。

鄧通富甲一方最後卻被餓死,到底是因爲什麼? 第2張

雖然路途遙遠,但是鄧通到底還是年輕,並沒有怎麼水土不服。再加上他本身誠懇謹慎,也很招人喜歡,而且他確實有很好的掌船本領,於是不久就被召入皇宮做了專門掌管行船的黃頭郎。

這時的掌權者是漢文帝劉恆,雖然他十分的仁厚寬和,但是帝王有的通病他也有,那就是渴望長生,經常夢想着白日飛昇。有一次,文帝在夢中怎麼上天都上不去,情急之下,一個黃頭郎從背後推了他一把,成功將他送上天際。他回頭一看,這個黃頭郎身上是一件橫腰的短衫,衣帶是系在背後的。夢醒後,文帝若有所思,於是前往未央宮的蒼池附近,去尋找那個夢中的黃頭郎。他這一看,立刻就發現了確實有那麼一個黃頭郎與他夢中的打扮一模一樣,於是立刻將人找了上來。一問姓名,得知此人就是鄧通,名字與“登通”諧音十分吉利。兩者相加之下,漢文帝立刻就認定了這就是自己夢中的人,此後是一天比一天寵信鄧通。

鄧通受到寵幸後也沒有變得驕橫跋扈,他的個性依舊是溫和、謹慎,而且一點也不張揚,再加上他本人在宮中不怎麼善於交際,所以文帝雖然幾次賜他恩典,放他出去玩,但他還是安靜地待在宮裏。這樣乖順的行爲讓文帝愈加喜愛,於是前後賞賜鄧通十幾次,累計下來的錢財據說不少,足以建一個小金庫。

有一天,著名的相士,也是在朝中頗有威望的許負來爲鄧通相面。許負看完後說:“鄧通官運亨通,大富大貴,但是最終會窮困潦倒,餓死街頭”文帝聽後說:“鄧通富不富有全在於朕,朕想讓他富,他怎麼可能餓死?”於是激動之下將鄧通家鄉蜀郡嚴道縣的銅山賜給鄧通,並允許他鑄錢。這簡直是莫大的恩賜,鄧通從此富可敵國,成爲財富的代名詞。

但是鄧通依然沒有驕傲蠻橫,他讓自己的家裏人嚴格按照標準,每一分錢都務必要製作精細,不在鑄錢時摻雜鉛、鐵來牟利。這樣製作出的鄧通錢光澤亮,分量足,厚薄勻,質地純。上自王公大臣,中至豪商巨賈,下到販夫走卒,沒有一個不喜愛鄧通鑄造的錢的。

鄧通富甲一方最後卻被餓死,到底是因爲什麼? 第3張

文帝晚年患癰,鄧通因感念文帝的恩寵,於是經常爲其吸吮患處。文帝很感動,但也有些鬱悶,他問鄧通:“天下誰最愛朕呢?”鄧通回答:“這世界上沒有比太子更愛陛下的人了。”後來太子進宮問候文帝,文帝要他吸吮患處,太子面露難色。太子事後聽說鄧通經常爲皇上吮癰,十分慚愧,但也因此而怨恨鄧通。

後元七年(前157),文帝在未央宮駕崩。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景帝即位,景帝早就對鄧通懷恨在心,於是立刻將鄧通革職,追奪銅山,沒收其所有家產。就這樣,鄧通一夕之間從富可敵國變得身無分文,真的應了許負的預言,最終餓死在街頭。

其實看下來,鄧通並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奸臣,反而是相當謹慎,一朝天翻地覆,實在是讓人唏噓。司馬遷評價他“然鄧通無他能,不能有所薦士,獨自謹其身以媚上而已。”沒錯,真正置鄧通於死地的其實是德不配位,他空有財富地位,但卻沒有自保的能力,反而在無意中招致下一任帝王的忌恨,最終的結局是註定的。藤蔓依附的參天大樹一旦倒塌,這株藤蔓必定也活不長,所以要獨立自強,這樣才能在暴風雨到來之時不成爲可悲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