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近代名人 > 公車上書的康有爲:竟是清朝史上的金融界專家

公車上書的康有爲:竟是清朝史上的金融界專家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有爲,在近代史上是個政治人物——但這只是後人一廂情願地誤讀,不是康有爲本人。一個人做什麼事,他就是什麼人。康有爲是個善於製造市場引爆點、並具有不可思議套現能力的融資界高手。任何事情只要能夠帶來錢,他都會去幹,從書生、政治改革家到黑道大佬,每一次華麗地轉身,都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康有爲第一次在歷史上打響名頭,是“公車上書”。

公車是漢代的官衙稱謂,指以車馬接送舉子入京科考,後演變成舉人上書言事。1895 年,千餘名舉子聯名萬言,公車上書,反對朝廷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於是康有爲之名,不脛而走,盡人皆知。但實際上,公車上書是由京城高官發動的。康有爲最多是個積極參與者,他只徵集到80 名書生的簽名,而另一個舉子陳景華,卻聯合了280 人共同簽名。儘管公車上書不是康有爲組織的,但他卻是獲利最大的。因爲他有着持續經營的思維——三個月後,他就在上海《申報》打出廣告,以每部實洋兩毛的售價,出售他撰寫的《公車上書記》,廣告一連打了六次,稱得上大手筆了。到了第七次的廣告,書價直線下飆——降到了一折銷售,每本售價洋二分。

公車上書的康有爲:竟是清朝史上的金融界專家

雖然書價大跳水,但宣傳效果達到了——從此世人以爲公車上書,是康有爲獨力發動的,而且他還成功地獲取了“人生第一小桶金”。只是市場變化太快了,市場在變,你必須要變。康有爲開始尋找新的商機。要不要搞個戊戌變法?爲啓動這個強力引爆點,康有爲完成了他從書生到政治改革家的第一次轉型。公車上書三年後,康有爲遊說朝野,終於開始實施戊戌變法。變法歷時103天。因此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百日維新失敗,太正常了。這麼大的國家,怎麼可能一百天就搞出個眉目來?而康有爲能夠走上歷史前臺,是因爲他比別人膽子更大,不管有沒有把握,先拍了胸脯保證、獲得出場機會再說。

康有爲走馬上任之後,發現事情根本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麼容易,於是病急亂吃藥,想出來個把中美英日四國合併一邦的怪想法。這當然不具絲毫可行性。最終他圖窮匕見——密召江湖人物入京,準備圍頤和園,捕殺慈禧太后。但消息走漏,康有爲火速逃走。康有爲逃到香港,註冊了一家公司,全稱是: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凡加入這家公司的,不但沒薪水發,還要上繳會費,但公司可以向港澳、北美和大洋洲的華僑募捐。許多華僑相信他,紛紛毀家紓難,把血汗錢都送給了康有爲。這些錢,就成了康有爲政治生涯的“紅利”。據記載,康有爲逃出國後的第二年,他就分得紅利上萬銀圓。

政治改革家的身份,成爲保救大清皇帝公司的品牌文化,確保了他在融資市場上的收益。這時候康有爲的身份,已經由政治改革家,成功轉型爲商界強人。康有爲的前瞻性投資眼光,也在這時候體現了出來,僅他在墨西哥的地產投資,就收益十多萬銀圓,約合現在的100 萬美金。但是,正常的經營利潤,遠不足以維持康有爲的開銷。他有五個老婆,六個兒女,私人僱員40 多個,但最大的開銷還是中國式的人情往來,每月只是紅包就要遞出去2000 銀圓。短短五年時間,康有爲的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就迅速從巔峯滑落,進入了破產倒計時。強大的融資需求,促成了康有爲的第三次轉型。

早在康有爲公車上書時,有一個不起眼的追隨者,叫劉士驥,他是和康有爲結交20 多年的好朋友。維新變法失敗後,當時在廣西任職的劉士驥,不顧身家性命上書,替康有爲鳴冤——這爲劉士驥帶來了殺身之禍!但殺劉士驥的,並非朝廷,慈禧太后根本沒有難爲他。沒過多久,劉士驥以廣西補用道——相當於廣西主管財政的副主席的身份,去美國爲廣西銀礦開採募股。在美國,劉士驥接到知交好友康有爲的一封信。康有爲明確表示,廣西富饒的銀礦,有必要成爲保皇黨的“黨產”。這有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黨產”這個怪詞,是康有爲的首創。讓康有爲失望的是,劉士驥拒絕了康有爲的要求。因爲劉士驥已經發現,康有爲伸手撈錢,不過是爲了彌補自己紙醉金迷的爛攤子。劉士驥的拒絕,讓康有爲勃然大怒,從此兩人勢同水火。康有爲展開報復,他下令在美國的保皇黨成員,控告劉士驥詐騙。美國警方果然拘押了劉士驥,後經清國外交干預,才得以釋放。

但這只是開始,此時日本間諜機關正在清國周邊活動,他們驚訝地發現,完成募股歸國的劉士驥,在香港被保皇會所綁架,勒令他把募得股資的一半,充入保救大清皇帝公司的賬戶。劉士驥斷然拒絕,而保皇會也不敢在香港行兇,只好放他離開。劉士驥返回廣西半個月後,兇案就發生了。他是在家中遭人伏擊,被亂刀活活砍死的。劉士驥被殺三個月後,涉及廣西銀礦的另一名股東,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暗殺。兩起命案,震驚全國。劉士驥畢竟是位副省級官員,說殺就殺了,這可不妥當。朝廷命廣西限期破案。很快一名涉案疑犯落網,大量證據指向其幕後主使,就是劉士驥的知交好友康有爲。

公車上書的康有爲:竟是清朝史上的金融界專家 第2張

於是,朝廷不得不第二次對康有爲發出通緝令。上一次他是政治犯,這一次卻是刑事犯。到此時,康有爲也成功地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三次轉型——融資界老大,這有可能纔是他真正的身份。但清廷已經來不及追究康有爲了,辛亥革命就在這個時間段爆發,改朝換代,推倒重來,再也無人追究康有爲指使手下殺害劉士驥的血案。他優哉遊哉地返回國內,定居上海,過着富比王侯的生活。細數康氏生平,此人是個地地道道的大冒險家。他的個人成功固然有其精明的成分,有特定的時空背景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人性最需要的是什麼。用現在的商業術語,就是他知道什麼叫市場。

他只用小小的付出,就換來巨大的回報——而在這個過程中,道德被嚴重忽略了。康有爲最大的人生成功,不在於他指使殺人之後、逃脫了懲罰;也不在於他每一次轉身,帶來的都是巨大的商業成功;而是他在幹了如此之多不名譽事件後,卻仍然被正統奉爲“近代著名政治家”。事實上政治只是他在一段時間裏的產品標籤,一旦標籤過時,他就會毫不猶豫地將之丟棄。生前獲利,死後博名。一種不道德的行爲,時至今日仍然獲得收益,那隻能證明,或者是人性、或者是規則、又或者是二者,在自康有爲至今的一百多年以來,始終未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