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他是西漢著名政論家,賈誼爲何不被漢文帝重用?

他是西漢著名政論家,賈誼爲何不被漢文帝重用?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賈誼的一些故事,歡迎閱讀評論。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這句出自於唐代王勃的那篇《滕王閣序》。王勃是十分有才華的一個人,六歲就能寫文章,十六歲及第,因《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王勃以賈誼自比,也是十分恰當的。賈誼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餘歲被文帝召爲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爲太中大夫。但是在23歲時,因遭羣臣忌恨,被貶爲長沙王的太傅。而這句話講的是,賈誼才華橫溢,卻因遭羣臣嫉妒,被貶到長沙,即使是漢文帝這樣明君,也被沒辦法任用他。

那爲什麼“聖主”沒辦法用賈誼呢?歷史上有許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蘇軾在《賈誼論》中認爲賈誼因爲不能“有所待”、“有所忍”,纔不受重用。在蘇軾看來有才華的人很多,但能把自己才華發揮出來的人卻很少。所以蘇軾據此提出了:“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一個人想要成就自我,需要“待”、“忍”,以等到最好的時機。

他是西漢著名政論家,賈誼爲何不被漢文帝重用?

蘇軾所說的原因是賈誼不受重用的主觀原因,那麼還有其他什麼緣故呢?

在我看來,賈誼不受重用的客觀原因,就是他那篇流傳千古的《治安策》。賈誼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衆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這個措施是針對西漢初年,諸侯國勢力強大中央政府弱小的情況下提出的。

西漢初年,劉邦認爲秦二世而亡的原因在於實行了郡縣制,因而他推行了郡國並行,也是在諸侯王勢力強大的情況下做出的妥協。可這個制度在實施的一開始就遇到了極大的問題,漢初分封的異姓諸侯王,造成了“武人政治的局面”,所以漢朝立國不久,又開始了與異性諸侯王的戰爭,先後翦滅了臧荼、 張敖、 韓王信、 彭越、 韓信、 英布,漢初的異姓諸侯,只剩下長沙王。而在消滅了異姓王之後,劉邦大肆分封劉姓諸侯王。這樣分封的後果就是,全國一共54郡,中央直接控制的只有十五個郡,而諸侯國佔了將近40個郡。而且諸侯王在各自的封國內有極大的自主權力,可以擁有自行任命官吏,甚至擁有自己的軍隊,以及鑄幣權。

之後諸侯王的勢力迅速膨脹,而賈誼的政策正是爲了瓦解諸侯王勢力提出的措施。按理說這麼好的解決方案應該得到漢文帝的支持(漢武帝時期推行了“推恩令”),爲什麼不被採納呢?

賈誼二十三歲那年,在漢文帝提議準備讓賈誼任公卿之位時,遭到了老臣們的強烈反對,並且讒言詆譭賈誼:“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漢文帝因爲賈誼的才華,“然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說皆誼發之”,也就是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都是賈誼的主張。正如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所說的:“一時謀議略實行,誰道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他是西漢著名政論家,賈誼爲何不被漢文帝重用? 第2張

漢朝初年的時候,皇帝的權力還不及漢武帝時期那般乾綱獨斷,很多問題都需要和大臣們商量,而漢文帝在很多問題上越過了老臣,直接和賈誼商討。而其中的絳侯周勃、灌嬰更是將漢武帝扶上皇位的人。賈誼所提出的這些措施恰恰損害了這些人的利益,例如周勃當時擔任丞相,因爲賈誼所提的“列侯就國”,被免去丞相一職,返回封國。如果說讓“列侯就國”可以減少他們在中央的影響力,那麼“衆建諸侯”這個政策則是可以讓諸侯徹底失去話語權,從此淪爲魚肉。所以即使賈誼天縱奇才,也沒辦法登上公卿之位。

萬幸的是,賈誼的舉措在幾十年後,由雄才偉略的漢武帝推行,那時的諸侯經歷了七國之亂,勢力大減,已經淪爲砧板上的魚肉,不斷被翦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