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功高震主的魏冉,他最後爲什麼能善終?

功高震主的魏冉,他最後爲什麼能善終?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魏冉的一些趣事,歡迎閱讀評論。

戰國時期,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日增。而後又在幾代君王的賢明治理下,終於在秦始皇時期結束了紛爭,統一了六國。

如果說,要論秦國這幾代君王哪一個貢獻最大,那大家可能吵個三天三夜也論不清楚。然而,如果要說哪一位君王在位最長,那就只能有一位了,那就是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在位期間,任用白起,消滅了六國的大部分有生力量;又重用了範睢,制定了“遠交近攻”的外交方針,避免了與齊國一樣的命運。然而,白起和範睢功勞雖大,卻依舊逃不開君王的猜忌之心,白起被賜死,範睢則被棄用(另一種說法是範睢受鄭安平投敵之事株連而被賜死)。總之,下場都不怎麼樣。

然而在秦昭襄王時期,有一個人地位顯赫,甚至一度把持秦國朝政,卻僅僅是被遣回封地,可以說是全身而退的,這個人就是穰侯魏冉。那麼以秦昭襄王的性格,爲何沒有殺害他,反而還放他回封地呢?下面我就爲大家一一道來。

魏冉的功績

一、於私:魏冉擁立嬴稷爲新君,使其坐穩王位

武王卒,諸弟爭立,唯魏厓力爲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爲將軍,衛咸陽。——《史記·穰侯列傳》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舉鼎而亡,年僅23歲。因秦武王膝下無子,所以整個秦國都爲了王位爭的你死我活。其中最大的兩個勢力就是以惠文後爲首的公子壯一派和以宣太后爲首的公子芾一派。而這一切本來都與遠在燕國爲質的公子稷無關。

功高震主的魏冉,他最後爲什麼能善終?

然而有時事情就是如此巧合,由於秦國內部爭鬥不休,遠在燕國的公子稷反而具備了一定的優勢,成爲了趙武靈王眼中最好的籌碼。於是,在趙武靈王的干涉下,公子稷順利的登上了王位。

不過,公子稷畢竟是在他國干涉下才登的王位,因此其餘公子必定不服。這時候,魏冉站了出來,替公子稷掃清了一切障礙。

二、於國:魏冉啓用白起,併爲秦國立下赫赫戰功

秦昭襄王剛剛即位之時,年紀尚小,因此秦國朝政基本上由宣太后及魏冉等人把持。然而魏冉並沒有因爲自己有擁立之功就居功自傲。恰恰相反,魏冉反而爲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昭王十四年,魏厓舉白起,使代向壽將而攻韓、魏,敗之伊闕,斬首二十四萬,虜魏將公孫喜。明年,又取楚之宛、葉。——《史記·穰侯列傳》

魏冉持政期間,多次擊敗三晉之國,爲秦國開疆擴土。不僅如此,在長平之戰中大放異彩的白起,亦是其提拔重用的,這些都可以算成是魏冉的功績,因此戰功赫赫絕非信口雌黃。

範睢入秦,魏冉終受猜忌

本來,魏冉和秦昭襄王相處的平安無事,魏冉繼續爲秦國開疆擴土,秦昭襄王繼續施行他的王霸之業,直到範睢入秦。

範睢日益親,復說用數年矣,因請間說曰:“臣居山東時,聞齊之有田文,不聞其有王也;聞秦之有太后、穰侯、華陽、高陵、涇陽,不聞其有王也。……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爲此四貴者下,乃所謂無王也。”——《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範睢入秦後,先是抨擊了魏冉越過韓、魏兩國的土地前去攻打齊國城池的做法不合乎情理,在秦昭襄王心底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然後在其掌握了秦王的信任以後,再一次闡述了魏冉等四貴權勢過大,導致秦國只聞四貴,不聞秦王的處境。

功高震主的魏冉,他最後爲什麼能善終? 第2張

最終,秦昭襄王再也遏制不住內心的懷疑,乃免相國,令涇陽之屬皆出關,就封邑(《史記·穰侯列傳》)。

秦昭襄王沒有殺魏冉,只是將其趕回封地的原因

一、魏冉爲秦王親舅舅,又不可能有謀反之心

魏冉,乃是宣太后異父同母的親弟弟,也就是秦昭襄王如假包換的親舅舅,殺他難以向宣太后交代。也許有人會說,王室之間哪有什麼血濃於水的親情,從來都只有赤裸裸的利益。確實,我並不否認古代存在殺父嗜兄的情況,而且還挺常見。不過那是因爲涉及到了皇位,才展開的大屠殺。魏冉和秦王並不存在這層衝突。

同時,四貴之中有兩個是秦王的親兄弟,上面還有一個宣太后坐鎮中樞,魏冉位極人臣,絕不是一個蠢笨之人,因此他絕對不可能有謀反的心思。這也是秦王放心的原因之一。

二、魏冉於私對嬴稷有恩,於國對秦國有恩

秦昭襄王嬴稷,本來只是一個送去燕國的質子(質子生活並不好過,且燕國處於苦寒之地)。而其會被送去當質子,就說明他並不受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父親)的寵愛,甚至也不受宣太后寵愛(宣太后本來就想扶持公子芾爲王,只是被幹涉了)。因此,秦昭襄王的童年,應該是相當悽慘的。

直到秦武王死去,嬴稷才被想起,在趙武靈王的干涉下坐上了王位。然而剛剛坐上王位的嬴稷內心必定也是不安的,這與其悲慘的童年有關,也和其勢力弱小有關。這時候,魏冉站出來了。

誅季君之亂,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諸兄弟不善者皆滅之,威振秦國。——《史記·穰侯列傳》

魏冉在公子稷最孤獨無助的時候站了出來,替他掃清了阻礙。公子稷會銘記於心嗎?我想是會的,此乃大恩,應當難以忘懷,況且是年紀尚幼的嬴稷(秦昭襄王即位時僅十九歲)呢?

同時,作爲一個臣子,魏冉矜矜業業,恪守本分,提拔了諸如白起之類的奇才,爲秦國統一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秦王也沒有理由殺害他。

結語

魏冉,在秦昭襄王前期,同宣太后把持秦國朝政,功高震主,造成了國人只知宣太后及四貴,不知秦王的局面。這其中固然有魏冉的過錯,然而卻絕非其本意。

試想,在戰國那個年代,但凡有點才華的人,都不會甘於平凡。人人都渴望像公孫衍、張儀那樣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魏冉也不會例外。

因此,我認爲魏冉是沒有錯的。

白起影視劇照

同時,魏冉和許多結局悽慘的功臣不同,不僅僅是因爲他有一層皇親國戚的身份。

商鞅,居功自傲,上得罪貴族,下得罪百姓,不殺他不足以平民憤;白起,屢次頂撞君王,且不聽君令,置秦軍將士性命於不顧,不殺不足以祭英靈;呂不韋,憑着自己“奇貨可居”的歷史功績,禍亂宮闈,尊卑不分,不殺不足以振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