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功高震主的郭子儀爲什麼能善終?

功高震主的郭子儀爲什麼能善終?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功高震主的郭子儀爲什麼能善終?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居高位的人是三重的人:君主和國家的人,名聲的僕人,事業的僕人。所以他們是沒有自由的,既沒有個人的自由,也沒有行動的自由,也沒有時間的自由。”

有許多人想要往上爬,爲官是他們的夢想,但只有真正登上那個高度的人才知道高處不勝寒。

正如培根所說,身居高位的人是沒有自由的,他們受制於君主,受制於人民,有時候還會受制於同僚。

這種受制於人的感覺古代的官場上會更加明顯。

伴君如伴虎,古代官場上,受到重用甚至有巨大功勞的人時常會被皇帝懷疑,那些功高蓋主的人比起碌碌無爲的人來說,更容易不得善終。

郭子儀就是一個功高震主的官員,但他卻是衆多功高震主的人中爲數不多的得以善終的人,這是爲什麼呢?

功高震主的郭子儀爲什麼能善終?

七朝元老

郭子儀是唐朝軍事家,政治家。郭子儀的一生都是在官場上沉浮,從武則天時期到唐德宗時期,他經歷了七朝,是朝堂上的“元老”人物。

唐玄宗時期,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安史之亂爆發時,郭子儀正在家中守孝。古代官場上,守孝期間是不能任職的,但郭子儀卻是被唐玄宗“奪情啓用”,這足以見得他有多受重用。

郭子儀受到唐玄宗重用,被封爲衛尉卿,同時兼任靈武郡的太守,皇帝命令他帶兵平定叛軍。

古代兵權是十分重要的,掌握兵權的人除了要有足夠的軍事能力,還要讓皇帝足夠信任,因爲兵權一旦交到了擁兵自重的人手中,將會對朝堂產生巨大的威脅。唐玄宗命令郭子儀帶兵平叛,可見對他的信任。

郭子儀也沒有辜負皇帝的信任。安史之亂的平定不是一時半會就完成的,郭子儀以及一些其他武將,耗費了許多年才成功收復兩京。

在這期間,他曾經被剝奪兵權,即使兵權被奪,他也一直以大局爲重,始終忠於朝廷。安史之亂結束之後,郭子儀等人更加受到重用,尤其是郭子儀,在這場戰亂之中,他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展現,出衆的能力讓皇帝十分看重。

遭受讒言

樹大招風,郭子儀先後受到唐玄宗、唐肅宗的重用,在安史之亂中立下汗馬功勞,到一切塵埃落定之時,在位的皇帝已經是唐代宗。郭子儀這個始終被重用的朝臣,終於也引來了其他臣子的不滿。

古代官場上,要剷除一個臣子是一件說難不難得事。

古代皇帝大多都是多疑的,他們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些有巨大功勞得臣子多數都有能力,他們想要重用那些臣子,又怕皇位被覬覦,這種情況下,一些讒言就可能使一個功臣變成“佞臣”。

郭子儀得同僚們也深知這個道理。他們不想看到郭子儀一個人受重用,他受到重用在不知不覺中也許就擋了別的朝臣的路。

與此同時,朝中的新貴們也擔心郭子儀會仗着自己老臣的身份壓制他們,對他十分忌憚。深知皇帝多疑的朝臣們開始向皇帝進讒言,想要將郭子儀拉下馬來

郭子儀在朝中一直兢兢業業,爲唐朝做出了巨大貢獻,對皇帝也十分忠心,這樣一個有大功勞的人,受到重用是因爲自己的功勞,但唯一能被人詬病的地方也是那巨大的功勞。

朝臣們以郭子儀功高震主的理由向代宗皇帝進言,皇帝本就多疑,被說的次數多了,即使知道郭子儀是忠心的也不由自主產生了疑心。於是郭子儀被降職了。

被降職的郭子儀也許會有一些不平,有一些心寒,但他沒有怨恨,他想要告訴代宗皇帝自己是忠於君主的,因此他拿出了唐肅宗當年給他的御賜之物。

唐代宗看到那些御賜之物會不會就真的相信郭子儀得到忠心,這沒人知道,也許表面上是相信的,畢竟一個皇帝對於自己的皇權看得十分重。後來唐代宗還放棄了原本叫郭子儀率兵東征的打算。

郭子儀被降職,被褫奪兵權,從未問過一句,被召回京也是立刻啓程,不會尋找各種理由拖延時間。

他知道皇帝的疑心不容易消除,也不與那些詆譭他的人爭辯,皇帝下什麼命令,他就執行什麼命令,這大概也是他最終得以善終的原因之一。

郭子儀的兒子郭暖娶了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爲妻。在古代,公主即使嫁人,其地位也是位於公婆之上的,君臣之分極其嚴格。

在某次家宴上,郭暖酒醉後就指責昇平公主,還放出“郭子儀不屑皇位,否則天下早該易主”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不僅如此,還掌摑了昇平公主。

這樣的言行在封建帝制是要命的言行,一旦皇帝起疑,認爲郭家有謀逆之心,郭家將要面臨滅族的風險。

郭子儀抱着忐忑的心情進宮面見皇帝,戰戰兢兢地負荊請罪,希望皇帝能從輕發落。也許皇帝確實是起了疑心的,但郭子儀的態度讓皇帝稍微放心,最後這件事被輕拿輕放。

郭子儀之後還被封爲了汾郡王,他知道會有人詆譭他,因此他的王府大門一直大開,誰都可以進出,這樣的行爲,即使皇帝想要懷疑也無從懷疑。

明哲保身

郭子儀病逝之後,唐德宗追封他爲太師,賜諡號忠武,爲他修建陵墓,種種一切都表明了他在朝中的地位。他一生在官場沉浮,所作所爲無疑是聰明的。

其一,郭子儀從不與那些構陷他的人爭論。不管旁人如何構陷他,他始終不曾解釋,皇帝下達的命令他也從不會質疑。

也許他深知口頭上的忠心遠遠不及行動上的忠心更讓人相信,也許他知道信任是相互的,也許他不屑與那些人爭論,無論如何,他這種態度使皇帝對他的疑心消除了不少。

他不告訴皇帝自己是忠臣,全身心信任皇帝,也接受皇帝的一切評判,將自己是否忠心這個問題交給皇帝自己判斷坦坦蕩蕩,皇帝想懷疑也懷疑不起來。

其二,郭子儀從來不會仗着自己的功勞在皇帝面前高傲。兒子說錯了話,他立刻負荊請罪,將自己的姿態放低,並不因爲自己曾多次立功就將自己的位置擺放得極高,也不因爲自己是多朝老臣就囂張跋扈,這樣示弱的態度更是消除了皇帝的疑慮。

其三,郭子儀無論做什麼都光明正大的做。他敢坦坦蕩蕩大開府門,就是在告訴皇帝自己沒有祕密,也不會隱瞞皇帝犯下大逆不道的錯,哪怕朝臣再詆譭他,也抓不到他的尾巴。

郭子儀明哲保身的方法是聰明的。他種種行爲都是內斂的,他從不說自己多麼忠心,但所作所爲無一不是將自己一顆不二之心放在天下人的面前,這樣的效果比跟朝臣們進行無謂的爭辯更好。

在郭子儀死後的許多年裏,他的功勞都被牢記,唐朝、宋朝、明朝以及清朝,歷朝歷代追封名將時,他的名字都位列其中,歷代君王以及文人、政治家對他的評價也是頗高。

在小說、戲曲以及電視劇中,郭子儀這個形象也經常出現,對後世影響頗深。

爲官者,爲民,不需要再三表明自己的心意,人們自己會通過一個人的行爲判斷這個人的心,旁人說的始終比不上自己的感受,郭子儀深喑此道,在衆多功高震主的歷史人物中,成爲爲數不多的那個得以善終之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