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古文名著 >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十至十四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十至十四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爲性善論,護長德治。

《盡心上》共四十六章,講述了儒家思想,激勵人奮發向上有所作爲。第十章講豪傑之士,無須等待大人物,自己也能興起於世。接下來的若干章,或講富而不驕的人有過人之處,或講與民休息的道理,或描述聖人治下百姓因潛移默化而日益趨善,或強調仁聲善教之深入人心。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十至十四節

【原文】

孟子曰:“待文王而後興1者,凡民也。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1

孟子曰:“附之以韓魏之家2,如其自視然3,則過人遠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

孟子曰:“霸者之民歡虞4如也,王者之民5如也。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6,民日遷善而不知爲之者。夫君子7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十至十四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譯文】

孟子說:“一定要等文王出來而後興起的,是芸芸衆生。至於豪傑之士,即使沒有文王,也能興起。”

孟子說:“用韓、魏兩家的財富來增強他,如果他仍然謙虛隨和,那他就遠遠超過一般人了。”

孟子說:“役使百姓注意勞逸結合,百姓雖然疲勞,也不怨恨。爲百姓求活路而殺人,那人雖被殺,也不會怨恨殺他的人。”

孟子說:“霸主的百姓歡欣鼓舞,聖王的百姓心情愉悅。百姓要被殺了,也不怨恨;給了他好處,也不覺得應該酬謝;天天向好的方面發展,也不知道誰使他這樣。聖人經過之處,人們潛移默化;駐足之處,春風化雨,有如神助;上與天、下與地同時運轉,難道說只是小小的補益嗎?”

孟子說:“仁德的言語趕不上仁德的音樂沁人心脾,良好的政治趕不上良好的教育深得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敬畏它;良好的教育,百姓熱愛它。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的財富,良好的教育贏得百姓的內心。”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十至十四節,原文、譯文及註釋 第2張

【註釋】

(1)興:感動奮發。

(2)附之以韓魏之家:附,增強;韓魏之家,春秋時晉國的韓、魏兩家大臣。

(3)欿然:謙虛的樣子;欿,讀作坎(kǎn)。

(4)歡虞:歡娛。

(5)皞皞:即“浩浩”,舒暢自得的樣子。

(6)庸:酬謝。

(7)君子:此處指君王和聖人。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