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奇聞異事 > 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是真的嗎?

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是真的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是真的嗎?劉邦斬蛇起義選自司馬遷的著作史記》。而這則故事體現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道理。在這則故事中,劉邦的成功不僅爲老百姓出了一口氣,還推翻了“君權神授”的封建思想。

劉邦斬蛇起義

“斬蛇起義”主要講述了劉邦在做亭長的時候,有個任務是要押送一批農民去驪山修陵,他也清楚這些農民到那裏的下場是什麼,於是決定將農民全部放走,但是有一部分人不願離去想要跟隨他。他喝的酩酊大醉,一農民前去探路,回來告知說前方有一條大蛇擋住了去路,一時過不去。劉邦則趁着酒醉舉起手中的劍將那大蛇一劈爲二,他們繼續向前走,隱約聽到婦人的哭啼聲,便走近問她爲何哭的如此傷心,婦人解釋說自己的兒子死了,劉邦又進一步問她兒子的死因。老婦人說自己的兒子是白帝子,剛剛變成了蛇,結果讓赤帝子給殺了。劉邦身邊的一干人等認爲她在說胡話,準備趕她走。誰知老婦人瞬間不見了。劉邦酒醒之後聽別人說起這事,心裏覺得很高興,跟隨他的人對他也是越來越敬畏。

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是真的嗎?

劉邦斬蛇起義的這件事情從側面反映出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治國道理。然而他的成功不僅僅爲了當時的農民出了一口氣,而且還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統治思想,讓大家認爲,誰都是有機會坐上皇位的想法並不是不能實現的。當然,這樣的作爲也個後世幾任皇帝都造成了不小得麻煩。

漢高祖劉邦說過哪些有名的話

劉邦說的話自然有很多,其中有幾句比較有名,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和爲人,有展現他無賴、虛僞等不好的一面的話,也有表現動情。感人等感性的一面。不管是哪一面,這些都只是劉邦在某個情境中所說的話,不能單獨以其中一點來作爲對他的評價,下面僅舉例說明。

 劉邦說的話

“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爲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是最能體現劉邦無賴的一句話了。劉邦與項羽對峙,項羽扣着劉邦的父親威脅他,說他不歸降就煮了他的父親。劉邦回道:“我們是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現在煮了他,也分我一點羹。”這麼無賴的話也就劉邦能說出來,當然也體現了他的機智,看到了項羽的弱點。

“嗟呼,大丈夫當如是也”是相對含蓄的一句話。當劉邦還只是一介平民時,看到了秦始皇外出的場面,聲勢浩蕩,讚歎之情溢於言表。這句話看似是對秦始皇的讚歎,實則表達自己的壯志,對權力的野心。

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是真的嗎? 第2張

“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是感人的話,從中可以看出劉邦得到民心的手段。劉邦入關,駐紮在灞上,廢除了嚴苛的秦法,和百姓約法三章,安慰百姓。他們很高興,爭相獻上食物,劉邦就說他倉庫中糧食充裕,不希望百姓破費,讓百姓深受感動。

“虜中吾指”這句話足見劉邦的心機之深。項羽找劉邦單挑,劉邦就列出項羽的十大罪,惹得項羽示意弓箭手暗中射到了他的胸,他卻護着腳說有人射到了他的腳。雙方對戰,如果劇中的核心領導人受重傷,會挫傷軍隊的士氣,從而助長對手的士氣。劉邦這麼說既可以穩定軍心,也不會讓項羽的將士知道他手上而增加鬥志。劉邦的心機和智謀的確高深。

漢王劉邦圍困楚霸王項羽的地方是哪?“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這是項羽被劉邦兵圍垓下之時,所作的《垓下歌》的一部分。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在和劉邦的戰鬥中由於決策的錯誤,被劉邦圍困於垓下,愛妾虞姬自刎而死,項羽本人也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於烏江邊。

  垓下之圍

劉邦圍困項羽的地方叫做垓下,即現在的安徽省宿州靈璧縣境內,是世界七大古戰場之一,又被稱爲霸王城。相傳,垓下曾是項羽屯兵的地方,這座古城保存的還是比較完整的,雖然經過了兩千多年風雨的沖刷,但現在還是能看到古城的大致外形。

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是真的嗎? 第3張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滅,劉邦和項羽這兩大起義集團開始進行天下爭霸,雙方在四年的爭霸之中共進行了大小數百次的戰鬥,大部分戰鬥都是以劉邦失敗而結局。到了公元前203年,由於項羽在軍事戰略上的輕視,導致很多的決策出現了失誤。劉邦開始逐漸的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直到公元前202年,項羽開始招架不住劉邦大軍的攻勢,逐漸帶軍北撤。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劉邦率大軍包圍於自己的屯兵之地。

項羽率軍龜縮於霸王城內,劉邦大軍經過長時間的攻打,都沒有取得很好地效果。後來,在一天夜裏,劉邦命令自己的士兵在城池的四面唱起了楚地的民歌。項羽大軍之中多是楚地人民,聽到了熟悉的家鄉歌曲,軍心渙散,就連項羽自己都輾轉反側,不能安眠。他的愛妾虞姬爲了不拖累自己,拔劍自刎。

知道大勢已去的項羽,率領士兵突圍出去,最後自刎於烏江江邊。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