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春秋時期社會發展大勢下的軍事活動,有哪些特點?

春秋時期社會發展大勢下的軍事活動,有哪些特點?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時期是東周前半期歷史階段,上承西周,下啓戰國時期,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春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的初步變革、政治格局的演變以及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解放,對於當時軍事活動的開展和其特點的形成,自然有着密切的關係。

軍事作爲社會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受當時整個社會形勢的制約,又對社會形勢的演變產生巨大的影響,反映着時代的某些要求。大略而言,春秋時期社會發展大勢下的軍事活動,集中體現了以下幾個主要特點,從中呈示着兩者之間的聯繫性和從屬性:春秋時期列國爭霸和兼併的主導趨勢,決定了軍事在當時社會政治生活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換言之,當時社會政治的演進,在很大程度上是憑藉戰爭這個暴力手段得以完成的,軍事鬥爭乃是推動社會演變的有力槓桿。“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春秋大國爭霸、諸侯兼併、卿大夫奪權連綿不斷,愈演愈烈,而這些活動得以進行,直接依賴於軍事手段的運用。

大國通過它追求霸主的地位,吞併小國,開拓疆土,攫取財富,確立自己在政治、外交方面的優勢;小國依靠它抵禦兼併,維持生存,謀求滿足自己的政治、外交、經濟利益,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卿大夫利用它削弱公室,戰勝其他強宗大族,並進而伺機控制一國政權。

春秋時期社會發展大勢下的軍事活動,有哪些特點?

華夏諸國憑藉它抗擊戎狄等少數族的襲擾,保護和擴大延伸中原文明傳統及影響。這些需求,使得軍事鬥爭的重要性日益顯著,也決定了當時戰爭日趨頻繁、日趨激烈從有關史籍所反映的情況看,春秋時期軍事活動次數之多,規模之大,形式之雜,是前所未有的。可以這麼說,春秋時期政治鬥爭的需要,使古代軍事鬥爭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春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的初步變革,爲當時的軍事活動注入了新的生機,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春秋時期鐵器的初步使用,手工業特別是青銅冶煉工藝技術的進步,使得軍隊的武器製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武器種類增多,殺傷性能增強。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爲各國組建軍隊、投入戰爭進一步提供了條件。

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人口數量的遞增,則使得國家可以徵收更多的軍賦,維持一支適應戰爭所需的軍隊。而井田制逐漸趨於瓦解,“國”、“野”畛域的逐漸泯滅,使相當數量的奴隸和平民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舊有的人身羈縻,逐漸地打破舊的“國人當兵,野人不當兵”的格局,爲各國擴充軍,增強兵力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從而爲戰國時期列國全面擴軍備戰,從事更大規模的兼併統一戰爭創造了有利的契機。

第政治制度的日趨健全,爲春秋軍制逐漸走向成熟,各國有效地準備和實施戰爭活動,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春秋時期社會政治生活的又一個重要特色,是政治制度的轉型並不斷趨於成熟。這既包括中央職官制度的遞壇和地方行政體制的演變,也包含世族世祿世官結構的逐漸沒落。

春秋時期社會發展大勢下的軍事活動,有哪些特點? 第2張

這些制度建設上的變革因素,反映在軍事領域內,首先是導致了軍制的積極變化。這主要表現爲:軍事領導體制初步呈現出新的面貌,西周以來“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軍權集中格局基本不復存在,而改變爲“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氣“自大夫出氣換言之,軍權開始由大的集中轉變爲小的的集中。

各國不再遵循“周禮”的有關規定,打破原先的建軍限額,放開手腳組建自己的軍隊。地方郡縣制的初步建立,既爲相對於中央常備軍的地方部隊的組建開闢了道路,也爲戰國時期地方郡縣制條件下的普遍徵兵制的推行作了充分的準備。中央職官設置重點的調整,司政、司民、司軍政務官地位的提高和實際權限的加強,爲日後文武分職、將帥殊途提供了組織上的條件。

受春秋時期政治形勢演進、生產方式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武裝力量結構、作戰方式也開始呈現出新的特點。春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車戰的全盛階段,但同時也是作戰方式開始發生變化的轉折點。當時中原列國在從事“攘夷"活動,與戎狄步兵的反覆交鋒中,中原列國的基本作戰樣式車戰,明顯暴露出戰術呆板、機動性受地形限制的弱點。

爲了扭轉這一局面,中原國家特別是地形多山的晉國,開始組建獨立建制的步兵部隊,以求得對戎狄少數族作戰的主動靈活。這樣就導致了步兵的重新崛起,並逐漸降低了車戰在作戰中的絕對主導地位。而以步兵、水軍爲軍隊主幹的吳、越諸國的北上爭霸,武器裝備的改進等因素,則更使得步戰逐漸代替車戰而成爲主導的作戰樣式這一歷史趨勢成爲不可逆轉。

春秋時期社會發展大勢下的軍事活動,有哪些特點? 第3張

與此相適應,在當時的戰爭中,除了堂堂之陣的正面會戰外,城戰、要塞戰、伏擊包圍戰、山地戰、奇襲戰等戰法,也逐漸有了相當突出的表現。學術文化下移,私學勃興,爲兵學理論的獨立和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而春秋時期樸素唯物主義、樸素辯證法以及民本主義等進步思想的興起,則使當時的兵學理論建樹打上了高度成熟的烙印。

春秋時期私學的興起,“學在官府'‘格局的被打破,加以戰爭頻繁和指導戰爭的需要,有力地推動兵學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登上歷史舞臺,與當時的“顯學"儒學和道家學派在思想文化領域內並駕齊驅,各呈異彩。與此同時,兵學作爲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問,也充分吸收當時社會哲學、政治思潮中的有益成就,樸素唯物主義思想成爲當時進步兵學認識軍事的基本立場,而樸素辯證法理論則是其構築理論體系和指導實踐行動的思想方法,至於民本主義精神,則是其實現用兵理想宗旨的有力保障。

結語

這說明,春秋時期兵學的發展和趨於成熟,是與當時進步社會思潮的基本趨勢一致的,是當時進步社會思潮在軍事領域的必然反映。綜上所述,軍事理論與實踐在春秋時期的豐富和成熟,是春秋經濟、政治、哲學文化發展的產物,是當時社會大勢作用下的必然現象。兩者之間存在着水乳交融的關係,只有將它們作爲完整的一體來考察,才能高屋建輒地瞭解和把握春秋軍事史的發展全貌,並在此基礎上,真正揭示其主要特點和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