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影視中常出現的“八府巡按”,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影視中常出現的“八府巡按”,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經典戲曲小說中,主人公蒙冤受屈,若想實現驚天大逆轉,必有兩個神操作:要麼冒死上京告御狀,要麼八府巡按下凡塵。

星爺的經典喜劇片《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飾演的候補知縣包龍星,爲了幫助蒙冤的秦小蓮,經過無限努力,被皇帝任命爲八府巡按,智斗方唐鏡,壓服刑部尚書和水師提督,最終爲秦小蓮平反昭雪。

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中,每當康熙等人身陷困境,八府巡按於世龍便橫空出世,力挽狂瀾,懲惡揚善,化危爲安。

影視中常出現的“八府巡按”,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深受百姓愛戴和觀衆歡迎的“八府巡按”,究竟是一種什麼官職呢?

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這樣的官職。不過,藝術源於生活,八府巡按的歷史原型究竟爲何呢?

戲曲小說中的八府巡按有兩個特點,有正義感,有權勢,品德和權力二合一,才能老虎蒼蠅又打又拍。小說中八府巡按又常以監察官吏,爲民請命,斷獄平反爲己任,我們不妨從古代官制中的監察系統去尋根究源。

監察制度古已有之,秦漢時的御史制度,漢武帝始設的“十三刺史部”,唐時便有挑選官員巡按地方的記載,巡按地方官吏及民風民俗,明時御史巡按制度趨於完善。這種制度,目的是監督地方官吏,瞭解地方民情,化解社會矛盾,最終達到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中央集權的結果。

洪武年間,朱元璋對官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罷丞相,廢中書,六部直屬皇帝。撤大都督府,設五軍都督府,廢御史臺,設督察院。裁撤相權,分散軍權,加強監督權,都是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皇權的措施。

督察院作爲明朝的最高監察機關,類似於如今的中紀委和監察部,有監督、彈劾和建議之權。監察百官,直接對皇帝負責。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對於廣袤的國土和地方官僚,自然也必須予以監督控制。

影視中常出現的“八府巡按”,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第2張

於是督察院便組建了一批監察御史隊伍,定期向地方各省道派遣。上至地方三司首長,下至普通官僚,乃至馬政、鹽政、茶政,均在其職責範圍之內。這些人代天出行,巡按地方,又被稱爲巡按御史。說到這裏,有點八府巡按的味道了。

和文學作品中手捧聖旨、身背尚方寶劍,動輒三堂會審的八府巡按不同,各省道的巡按御史,其職級僅爲正七品,妥妥的處級幹部。但其畢竟代天巡狩,皇帝近臣,位卑權重,上下官僚通吃。雖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之權,但動輒擡閘刀殺人這類戲碼,要求就過高了。

明時各省大多下設八府,如四川下設成都、重慶、夔州、保寧、順慶、敘州、馬湖、龍安等八府;河南下設開封、歸德、河南、南陽、汝寧、彰德、衛輝、懷慶等八府;福建、廣西、貴州亦然。朝廷委派的巡按御史巡查一省,文學作品借用其名,改稱“八府巡按”。

一省多爲八府,下面若有百鄉千屯,八府巡按倒也可稱百鄉巡按、千屯巡按了。當然這只是個玩笑,這是文學與現實的一次詭異碰撞,一次奇妙的巧合,一個美麗的誤會。

在古代官制中,有三公之太師、太傅、太保。有九卿之光祿勳、太常、太僕、大鴻臚、衛尉、廷尉、大司農、宗正、少府。有三省之中書、尚書、門下。有六部之吏、戶、禮、兵、刑、工。又有朱元璋時期的前、後、左、右、中之五軍都督府。還有清時恰巧掌管京城九門之九門提督。

這些設置,既是基於現實的政治需求,亦表現出中國古人對陰陽天地人的理解和眷戀,對數字的崇拜。加之古人的政治智慧和文學作品的渲染,才塑造出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九門提督以及“八府巡按”。

歷史上的巡按御史位卑權重,小說中的八府巡按正義清廉。這種人物設定,其實是百姓對爲官者清廉公正的期待,對公平正義的呼喚。是面對現實困局,所塑造出來的完美精神世界。

真實世界畢竟複雜多變,有一個人就看得很清楚,此人便是蘭陵笑笑生。在其所著《金瓶梅》中,便刻畫了一個監察御史或八府巡按的反面典型,窮小子蔡蘊高中狀元后,即拜當朝太師蔡京爲乾爹。在其擔任巡鹽御史時,與西門慶相識,展現了其貪酒好色的本性,與西門慶沆瀣一氣,狼狽爲奸。

帝制時代,雖也有爲民之舉,終究擺脫不了其皇權和人治的底色。只有到了依法治國的新時代,“八府巡按”纔有其蓬勃生長之土壤,施展才能之舞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