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在郭嘉看來,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在郭嘉看來,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官渡之戰,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三國時期,除了赤壁大戰之外,最著名的戰役應該就是官渡之戰了。作爲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而這場大戰的兩位主角,便是當時北方最強的兩位諸侯:袁紹和曹操。就連劉備在當時,也只能作爲配角出現,在袁紹手底下跑龍套,也正是官渡之戰的結果,奠定了曹操一統北方的格局。

其實在官渡之戰開始前和早期,當時的人都認爲獲勝的將會是袁紹,畢竟當時的袁紹獨佔冀、幽、並、青四州,而曹操當時的地盤也就是兗州洛陽等地,以及剛剛打下不久的徐州等地,甚至還沒有徹底穩定當地的局勢。二者的實力相差甚遠,袁紹的實力是遠遠大於曹操的。但是最後的結果卻出人意料,實力更強的袁紹,卻敗給了曹操,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袁紹戰敗的原因,最直接的表述就是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它出自《三國志·郭嘉傳》裴松之引《傅子》。在官渡之戰開始前,曹操其實也沒有多大的信心能夠戰勝袁紹。但是曹操手下的著名謀士郭嘉卻不這麼認爲,爲了鼓舞曹操,振奮士氣,他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在戰爭開始之前,就詳細分析了曹袁之間的優劣,講解了袁紹爲什麼會戰敗的原因。

在郭嘉看來,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郭嘉在十勝十敗論中,開篇就說出來首要的原因,袁紹雖然軍力強大,但是曹操的智謀勝過袁紹。爲此,他舉了一個十分有說服力的案例:楚漢爭霸,劉邦打敗項羽。郭嘉說,漢高祖劉邦打敗了項羽,這件事情是世人都知道的,但是爲什麼呢?項羽不僅武力十分強大,且各方面都強於劉邦,劉邦只有智謀勝過項羽,最終卻把項羽逼死在了烏江。以此來告訴曹操,袁紹不會是他的對手,就像項羽不是劉邦的對手一樣。並且還分別針對袁紹個人和其手下的人,作出了總共十個分析。

首先是對於袁紹本人來說

1,袁紹這個人喜歡華而不實的面子功夫,繁瑣的禮節很多;而曹操講究實幹,不注重中看不中用的繁文縟節,這是道勝於他。

2,當時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打的是復興漢室的名義。而這時候袁紹起兵攻打曹操,動機和行爲就是反叛漢室。這無疑是站在了反面的一方,不如曹操出師有名,這是義勝於他。

東漢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爲上級對對下級的管理太過寬鬆,而袁紹好的沒學到,偏偏把這個缺點學的淋漓盡致,有過之而無不及。袁紹對手下的管理制度過於寬鬆,缺乏有效的震懾力和約束力。而曹操不一樣,他以嚴治政,全軍上下都依法行事,這是管理上勝於他。

在郭嘉看來,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第2張

4,袁紹這個人雖然素有小謀,但是在大事上卻很難坐下決定,這樣優柔寡斷性格必然導致執行力減弱,會斷貽誤戰機。而曹操卻恰恰相反,他決策果斷,使得軍中的執行力十分高效,應變能力強,這是謀略勝過他。

5,袁紹雖然看上去很仁義,見到飢寒之人總是非常憐憫,但是對於看不到的人他卻根本不會擔心,可見他的仁義其實是裝給世人看的,且目光短小。而曹操不一樣,儘管對眼前的小事不拘小節,但在大事上卻毫不疏忽,是真正的憂國憂民,對天下的飢寒貧民都施以恩惠,沒有疏漏,因此聲望遠遠超過袁紹,這是仁德上勝過他。

6,袁紹好面子,總是喜歡虛張聲勢,並不懂得兵法的真正要領;可曹操都是實打實的硬實力,甚至打仗可以以少勝多,用兵如神,士兵都信任您,敵人都懼怕您,這是武略上勝於他。

其次是對於袁紹的手下來說

1,袁紹本人雖然看上去寬宏大量,但其實他內心十分多疑,一直對麾下的人抱有懷疑之心,基本上只會重用親戚朋友。而曹操雖然表面看上去平易簡單,但內心卻明察秋毫,一向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從不管什麼親疏遠別,只會重用真正有才的人,這是度量上勝過他。

2,袁紹世代公卿,雖然名望不小,但是隻圖表面功夫,很喜歡用高談闊論顯示自己的高貴,這就導致投靠他的多是會吹捧拍馬屁的人,這些人往往是缺乏真才實幹的。而曹操誠心待人,不貪圖虛榮。甚至厲行節儉以身作則,有功必賞。所以真正有才能的人都原因投奔曹操,這是在道德選擇上勝過他。

3,袁紹喜歡聽人吹捧,這就導致他偏聽偏信,致使手底下的大臣拉幫結派爭權奪勢,真正有才能的人提出的建議反而不會被聽取,還會被排擠打壓,反倒是那些阿諛奉承的小人說的話更容易讓袁紹相信。而曹操道義教導下級,不讓這種勾心鬥角互相奪勢的事情發生,這是在明智上勝過他。

4,袁紹是非不分賞罰不明,有錯就推到別人身上,有功就攬在自己身上,且總是喜歡聽信小人隻言片語。而曹操只要認爲是對的事就以賞賜來推行它,錯誤的事就依法處罰來糾正它,這是管理文化上勝於他。

在郭嘉看來,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第3張

而且就算是《三國演義》裏面,荀彧都簡單分析了一下袁紹麾下的謀士將領,認爲袁紹無人可用,必敗無疑。

《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馬步三軍,關張共擒王劉二將。

“紹兵多而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顏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戰可擒。其餘碌碌等輩,縱有百萬,何足道哉!”

當然,在《三國志》裏面,曹操自己也對袁紹做出了一番評價:

“吾知紹之爲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爲吾奉也。”

由此可見,袁紹敗給曹操是必然的。

再者,官渡之戰,袁曹兩方的兵力確實存在極大的懸殊,但也不至於有世人想象的那麼誇張。在《三國演義》裏說到,袁紹有七十萬大軍:起冀、青、幽、並等處人馬七十餘萬,復來攻取許昌。而曹操只有七萬兵馬:曹操起軍七萬,前往迎敵,留荀彧守許都。(按照演義的說法,是先和劉表袁紹的聯軍打了一場,又和西涼馬騰韓遂的軍隊打了一場,總之當時出場的就只有七萬了)

七萬人打七十萬人,曹操可謂是寡不敵衆,可是他不僅僅抗住了一個月,最後還打贏了,這實在是不可思議。但是演義畢竟是演義,當時的中國,經歷了連年戰亂,加上時有天災,百姓的死的差不多了,用當時的話來說,就是:屍橫遍野,白骨成堆,到哪裏還有招募到這麼多男子參軍?正史上袁紹不可能有這麼龐大的軍力,兩者的差距也不會如此之大。

那麼袁紹那時候到底有多少兵力了,曹操又有多少呢?

按照《三國志》的說法,袁紹當時攻打曹操的軍隊,最多也就十餘萬。

在郭嘉看來,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第4張

《三國志·武帝紀》:

“是時袁紹既並公孫瓚,兼四州之地,觽十餘萬,將進軍攻許。”

《三國志·袁紹傳》:

“紹之大舉,必悉師而起,十萬近之矣。”

甚至在其它的記載中,如世語曰:“紹步卒五萬,騎八千。”

當然,獨佔四州之地的袁紹,所有的兵力加起來肯定遠遠不止這點,所以肯定要安排不少兵力留守在各地地方。尤其是幽州、幷州,屬於當時的中國邊境,靠近北方的遊牧民族地區,必然需要留下大量兵力鎮守。在加上分散在各處的兵馬,以及留守老巢的兵馬。

在《三國志》的註解記載也有孫盛評曰:案魏武謂崔琰曰“昨案貴州戶籍,可得三十萬觽”。也就是說,曹操在佔領冀州之後,就得到了三十萬人的兵力,更何況是並、青、幽三州全部加在一起?

但是不管怎麼樣,在官渡之戰,袁紹最多就出動了十餘萬人,不可能有演義裏面說的七十二萬人那麼誇張。

那麼曹操有多少人呢?史書中曾記載曹操“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當然,看見這個數字我們肯定都充滿了疑惑。曹操那時候再弱,好歹也是天下排得上號的諸侯,且有兩州加洛陽之地,不可能如此悽慘況且這一點人也肯定不足以與袁紹十萬之衆相對抗。但是仔細看我們就可以發現,“兵不滿萬”只是曹操在官渡作戰開始時的兵力。當時出來曹操帶領的本部,曹操這一方還有曹仁在雞洛山駐紮的兵力,以及於禁、樂進在原陽駐紮的兵力,這兩部加起來有一萬多人。也就是說,曹操當時的出動的兵力應該是在兩萬人以上。

所以真正的兵力對比就出來了,十萬人對陣兩萬人,而曹操依託既設陣地以兩萬人防守十萬人(當時袁紹軍已經在白馬、延津兩役中已被殲二萬左右,也就是說官渡決戰的時候,袁紹軍應該只有七八萬人)。所以在一個月內,曹操確實是有可能守住的。

其實就算是這種兵力差距,曹操早期也一直是敗多勝少。可是不久,官渡之戰就迎來了一個大反轉。袁紹麾下的重要謀士許攸,因爲袁紹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叛逃了,來到了曹操這一邊。而當時袁紹正派淳于瓊帶着一萬多人押解糧草,許攸一來,當即就建議曹操立刻全力偷襲袁紹的押糧部隊。

在郭嘉看來,官渡之戰袁紹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第5張

《三國志·袁紹傳》:

“冬十月,紹遣車運谷,使淳于瓊等五人將兵萬餘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公擊瓊等。”

曹操最後聽從了許攸的建議,果不其然,一戰敗之,讓袁紹軍再也沒有了反抗之力(畢竟沒了糧食,還怎麼打仗)。其實當時袁紹也想過辦法,就是直接趁曹操攻打淳于瓊時候,突襲曹操的老巢。這樣一來,曹操也沒有了老巢,結果就是雙方撤兵。但是在袁紹還沒有趕到曹操老巢的時候,當時袁紹麾下最得力的大將張郃(顏良、文丑這時候已經死了,張郃就已經是袁紹麾下的第一大將了)聽說淳于瓊的糧食部隊被曹操劫了,已經失去了戰心,當即就投降了曹操,於是袁紹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大敗而歸。

但是前面我們已經說了,袁紹並沒有出動全部的實力,大部分實力還留在“家裏”。許攸幫助曹操獲得的這次勝利,只能算是僥倖的短暫勝利,並沒有真正打垮袁紹的中堅實力。只要袁紹回到冀州,重整旗鼓,捲土重來,勝利的機會還是更大的。但是天不隨人願,問題來了,袁紹不久後就鬱鬱而終了。如此一來,自然就失去了捲土重來的機會。

其實袁紹這個人,按照郭嘉、曹操的評價來看,確實算不上賢明,但是他至少能夠降伏自己手下的謀士與武將。可是他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就完全做不到了,失去了袁紹帶來的凝聚力,這就導致了袁紹集團成了羣龍無首的局面,自然不可能再有機會戰勝曹操了。

再加上之後袁紹的幾個兒子爲了爭權,互相誰也不服誰,各成一派。如此一來,導致實力分散,結果只能被曹操一一剪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