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奮血戰史 > 古代戰役 > 官渡之戰的失敗爲袁紹帶來了哪些損失?他損失了哪些人才?

官渡之戰的失敗爲袁紹帶來了哪些損失?他損失了哪些人才?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官渡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官渡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在官渡之戰中,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一統北方中原的基礎,也決定了東漢末年的諸侯競爭格局。在官渡之戰前,袁紹無疑是東漢末年實力最強大的諸侯。但是,在官渡之戰後,袁紹集團走向了敗亡,曹操則成爲東漢末年最強大的諸侯。那麼,問題來了,在官渡之戰,袁紹的損失到底有多慘重?

官渡之戰的失敗爲袁紹帶來了哪些損失?他損失了哪些人才?

一、10萬大軍

首先,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幷州,盡有河北之地。在此基礎上,袁紹想要渡過黃河,從而和曹操爭奪天下。起初形勢袁強曹弱。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衆,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特別是袁紹的核心地盤——冀州。在漢末三國時期,“冀州戶口最多,田多墾闢,又有桑棗之饒”,“冀州民人殷盛,兵糧優足”。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拉開了序幕。袁曹兩家的決戰,一觸即發。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官渡之戰中,袁紹一方投入了10萬大軍。當然,也有史料認爲,袁紹一方的兵力在11萬左右。而從最終的結果來說,袁紹調集的10萬大軍,基本上都在官渡之戰中損失殆盡了。

官渡之戰的失敗爲袁紹帶來了哪些損失?他損失了哪些人才? 第2張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最終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爲中國古代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指揮生涯最輝煌的一頁。與此相對應的是,在官渡之戰中,袁紹僅僅率領800騎兵逃回冀州,也即10萬大軍都葬送在這場戰役中了。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縱觀整個漢末三國時期,損失10萬大軍的戰役,無疑是屈指可數的。

二、顏良、文丑

在官渡之戰的初期,袁紹麾下的顏良和文丑相繼戰死沙場。一方面,顏良(?~200年),安平郡堂陽縣(今河北省新河縣)人。東漢末年袁紹部將。顏良性格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爲一夫之勇。官渡之戰,袁紹令顏良進攻白馬(今河南滑縣)。司空曹操採用軍師荀攸“聲東擊西、輕兵掩襲”之計,親自率軍兼行,擊破顏良軍。顏良本人也被關羽斬殺,白馬之圍遂解。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只保留了親斬顏良的關羽之勇,而忽略了奠定勝局的荀攸之謀,這無疑是有失偏頗的。

另一方面,文丑(?~200年),東漢末年袁紹部將。文丑雖然勇猛,卻缺乏智謀。建安五年(200年),文丑帶領左將軍劉備進駐延津,誤中曹操軍師荀攸的“餌敵”之計,其麾下“五六千騎”慘敗於“不滿六百”的曹軍騎兵。文丑本人也死於亂軍之中,葬於河南省禹州市。明代小說《三國演義》將此段歷史改編爲關羽斬文丑,但是,在《三國志》等正史中,文丑則是死於亂軍之中,也即無法證明是被關羽斬殺的。在官渡之戰初期,袁紹接連損失顏良、文丑這兩位大將,這無疑打擊了袁紹將士的士氣,成爲袁紹最終吃到敗仗的原因之一。

三、張郃、高覽

在官渡之戰中,袁紹派遣淳于瓊督糧草於烏巢。曹操親率精銳襲擊烏巢。張郃說:“擦破草的士兵英勇善戰,他們一定會擊潰淳于瓊等人。淳于瓊一旦失敗,那麼將軍的大業就完了,您應該儘快帶兵援救。”但是,謀士郭圖卻說:“張郃說的不是好主意,我軍不如進攻曹操的大營,曹操勢必回救,這樣淳于瓊的危難不救自解。”張郃反駁:“曹操的大營十分牢固,倉促間肯定攻不下來。如果淳于瓊等人被俘,我們必然都要被俘虜了。”

官渡之戰的失敗爲袁紹帶來了哪些損失?他損失了哪些人才? 第3張

結果袁紹聽信郭圖,不聽張郃的勸阻,派遣輕騎救援淳于瓊,而派張郃、高覽帶領着重兵攻打曹軍大營。當時,曹軍大營是以曹洪爲主將,荀攸爲謀士。但張郃、高覽無法攻下曹洪據守的曹軍大營。同時,烏巢糧草也被曹軍劫燒。郭圖因爲自己的計謀失敗而感到慚愧,於是誣陷道:“張郃對我軍的失敗感到高興,並且出言不遜。”張郃、高覽等將領懼怕被追究,於是燒掉了攻城櫓,投降了曹洪。

在張郃投降時,曹操還沒有回營。等到回營後,曹操聽說張郃已經向曹洪投降,非常感到高興,對張郃說:“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並將張郃拜爲偏將軍,封爲都亭侯。對此,在筆者看來,張郃和高覽歸降曹操,不僅讓袁紹又損失了兩位將領,更意味着曹操的實力得到了增強。此消彼長之間,自然推動了官渡之戰的走向。

四、淳于瓊

淳于瓊(?-200年),字仲簡,潁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時期官吏,於漢靈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爲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與蹇碩、袁紹、鮑鴻、曹操、趙融、馮芳、夏牟同列。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早在東漢末年,淳于瓊就已經嶄露頭角,甚至可以說是和袁紹、曹操平起平坐。在董卓篡奪朝廷大權後,淳于瓊選擇跟隨袁紹,成爲袁紹麾下的一位大將。在官渡之戰時,淳于瓊鎮守烏巢,遭到曹操的偷襲而慘敗,淳于瓊本人也被斬首。對此,在筆者看來,淳于瓊沒能守住烏巢,導致袁紹大軍失去了糧草,這可以說是官渡之戰的重要轉折點了。

官渡之戰的失敗爲袁紹帶來了哪些損失?他損失了哪些人才? 第4張

五、許攸、沮授、田豐

許攸(?-204年),字子遠,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本爲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時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許攸因此背袁投曹,併爲曹操設下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烏巢的計策,袁紹因此而大敗於官渡。

沮授(?-200年),廣平人,東漢末年袁紹賬下謀士。在官渡之戰中,沮授提出緩進戰術,不被採納。在烏巢被燒前夕,沮授提出外表護糧,又不被採納。在袁紹大敗後,沮授被俘獲,拒絕投降。後來,沮授欲回河北,事敗被殺。曹操曾嘆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

田豐(?-200年),字元皓,鉅鹿(今河北鉅鹿一帶)人,一說渤海人。東漢末年袁紹部下謀臣,官至冀州別駕。對於田豐來說,其爲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採納,曹操部下謀臣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後因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而被袁紹下令關押。官渡之戰後,田豐被袁紹殺害。

綜上,在官渡之戰後,袁紹不僅損失了10萬大軍,麾下的五位名將也蕩然無存,至於許攸、沮授、田豐等謀士,或者投降或者被殺,這讓袁紹麾下幾乎無人可用了。雖然在官渡之戰後,袁紹還擁有冀州等四個州的地盤,但是,兵馬和人才的損失,無疑讓袁紹集團虛有其表,最終被曹操消滅。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