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八國聯軍侵華爲何百姓喝倒彩?清朝的百姓怎麼了?

八國聯軍侵華爲何百姓喝倒彩?清朝的百姓怎麼了?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八國聯軍侵華爲何百姓喝倒彩?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孫中山曾說:“以吾人數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國家億萬年不死之根基,其價值之重可知。”歷經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華民族是一個經歷衆多的民族。

我們曾經位於世界的頂端,接受羣臣的朝拜;我們也曾經落後於世界發展的大勢,成爲了落後的、任人宰割的民族;我們曾經是奮起直追的民族,14億人帶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奮鬥着,奔跑着……這就是我們,這就是歷經滄桑而不衰的中華民族。

八國聯軍侵華爲何百姓喝倒彩?清朝的百姓怎麼了?

大清王朝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那是一個國家的傷痛記憶,也是我們永遠都不願意去回憶的噩夢。然而身處大清王朝的百姓對八國聯軍侵華的態度卻完全不同。戰爭爆發的時候,百姓們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看戲的狀態,甚至還有人拍手叫好。百姓喝倒彩的背後,究竟隱藏着怎樣的原因呢?

莫名幫助

1900年,那是整個中華民族十分痛苦的一年。在這一年,世界上的八個帝國主義國家聯合起來進攻中國,他們妄圖通過不正當的侵略戰爭瓜分中國,在複雜的世界形勢中建立自己的優勢。經歷了漫長的閉關鎖國的時期之後,在外國的堅船利炮的攻擊之下,大清王朝變得不堪一擊。八國聯軍幾乎一路順利,勢如破竹,攻打到了北京城下。

在這樣危急的形勢之下,我們卻發現了一些十分奇怪的現象:面對國家的危急情況,百姓們的反應十分奇怪。他們全部都呈現出一種看戲的狀態,更有甚者竟然拍手叫好。最離奇的是,在八國聯軍的侵略隊伍中,還有很多的中國人爲他們提供幫助。

這些爲八國聯軍提供幫助的人大多都是清朝的百姓,他們有的爲八國聯軍運送軍糧,有的給八國聯軍提供攻城的梯子。

八國聯軍侵華爲何百姓喝倒彩?清朝的百姓怎麼了? 第2張

八國聯軍已經攻打到了北京城下,北京城是大清王朝的首都,如果八國聯軍順利攻破城池,整個大清王朝必定淪陷。作爲大清王朝的子民,國家淪陷,百姓也一定會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大清王朝身處危險,百姓的境況也不會很好。既然如此,清朝的百姓爲什麼要協助八國聯軍侵略自己的國家呢?

追本溯源

其實,清朝的百姓幫助八國聯軍的原因,我們也有跡可循。

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打開中國的國門之後,大清王朝的屈辱近代史便拉開帷幕。從1840年到1900年,整整60年的時間,面對外國的侵略,大清王朝的行爲實在是讓百姓心寒。鴉片戰爭的《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北京條約》、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甲午中日戰爭的《馬關條約》……幾乎外國侵略者每發動一次戰爭,大清必敗無疑。

漫長而頻繁的戰爭之中,清政府腐朽無能,面對外國的侵略,他們幾乎無力抵抗。永遠的妥協、永遠的退讓、永遠只關注自己的統治。每一次戰敗,大清總會簽訂不平等條約,而每一次的不平等條約,我們都要割地、賠款。

八國聯軍侵華爲何百姓喝倒彩?清朝的百姓怎麼了? 第3張

大清王朝儘管在與外國的貿易往來中出於入超的位置,可是那僅有的收入完全不能彌補賠款的空缺。國庫空虛,清王朝無力支付大量的戰爭賠款。於是,清朝的百姓便遭了殃。大清王朝頒佈了一系列的政策條款,官員們想盡辦法地搜刮民脂民膏。

沉重的賦稅、沉重的剝削,原本生活就不富裕的百姓們更是被壓得喘不過氣,原本困難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百姓們被逼到了絕境,他們一定會奮起反擊。面對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這是一個百姓們看到希望的時機,與其在清朝繁重的賦稅之下等死,不如尋找一條新的道路。

奮起反擊

1851年,由農民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的展開了。太平天國運動代表着廣大農民階級的利益,天平軍勢如破竹的時候,所有下層的百姓們都看到了希望。其實,發動起義並不是農民的初衷。對於一個國家的百姓來說,安定的社會環境是他們發展自身的前提,幾乎沒有一個人願意去打破國家的寧靜。

然而,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沉重的賦稅負擔、清軍的壓制、社會環境的混亂,這一切的負面情緒全部都轉移到了清朝百姓的身上,對他們來說,如果不反抗,他們只有死路一條。帶着對美好生活的願景,農民階級展開了行動。看到運動威脅到自身的統治,大清王朝派兵鎮壓,最終天平天國運動被絞殺,清朝原本就空虛的國庫更是沒有什麼剩餘的錢財了。

國庫空虛,清朝只能剝削百姓,被剝削的百姓爲了生存只能反擊,鎮壓起義又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如此這般,清朝跟百姓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相互折磨,相互嫉恨。

八國聯軍侵華爲何百姓喝倒彩?清朝的百姓怎麼了? 第4張

失望後的絕望

最初的時候,清朝的百姓都對自己的國家懷揣着美好的希望。清王朝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時曾經進行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洋務運動自強、求富的口號曾經激勵過無數的有志之士,洋務運動的成果也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

然而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戰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因此破產。在這個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清朝的皇帝、太后爲了維護自己殘存的威信,不戰而敗,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又是一次割地、賠款的經歷,等待着農民的,是無窮無盡、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苦日子。這次的條約,讓清朝百姓徹底失去了對清政府的信任。

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他們兵臨城下的時候,百姓們都抱着一種看戲的心態。在百姓的眼中,如果八國聯軍打敗了腐朽無能的清政府,他們受壓迫的日子也即將結束。想到這裏,有的百姓甚至拍手叫好。爲了拯救自己,百姓們幫助八國聯軍運送糧食、提供梯子、加油助威。百姓想要的很簡單,他們只是渴望一個平淡而安寧的生活,僅此而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清朝的滅亡早已經註定了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