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近代名人 > 馬本齋陵園在什麼地方 有關於他的影視作品有哪些

馬本齋陵園在什麼地方 有關於他的影視作品有哪些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本齋陵園

位於莘縣張魯回族鎮南1000米處。1944年2月,冀魯豫軍區第三分區司令員兼回民支隊司令員、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病逝後安葬於此。1954年,烈士靈柩移至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1985年在烈士原葬處重建。陵園坐北朝南,佔地面積6670平方米。整個陵園由紅磚花牆圍合。主要建築有阿拉伯式穹形大門、中國古建築式六角形紀念亭等。坐置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由一條通道貫穿其中。園內翠柏掩映,綠草如茵。重建後的陵園融合古代建築與阿拉伯建築風格於一體,莊嚴、典雅、肅穆。每逢清明節,總有不少人到陵園掃墓。宋任窮、段君毅等也曾到此憑弔。該陵園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馬本齋陵園在什麼地方 有關於他的影視作品有哪些

馬本齋《抒懷詩》

風雲多變山河愁,

雁叫霜天又一秋。

男兒空有凌雲志,

不盡蒼江付東流。

【註釋】

1、霜天——寒冷的天,多指晚秋或冬天。

2、凌雲——直L雲霄。

3、付東流——把東西扔在東流的水裏沖走,多用來比喻希望落空,前功盡棄。

【賞析】壯志未酬豈肯休

《抒懷》大約寫於1932年,當時作者在東北當兵。“風雲多變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兩句述說了日本帝國主義突然發動戰爭,人侵東北,致使祖國分裂,讓作者感到愁悶憂苦;當晚秋即臨,大雁在寒冷的天空驚叫的時候,不覺又是一年過去了。在這兩句中,作者傾吐胸中的愁緒,表達了長期積鬱在思想深處的痛苦感情,展示了他的熱愛祖國的情懷。“男兒空有凌雲志,不盡蒼江付東流”,後兩句抒發了報效國家、一腔豪情付諸東流的惆悵心緒,這對於一個志在救國救民的青年來說是不堪其憂的,可以想見他內心悽楚蒼涼的程度。值得肯定的是,在這首感時傷懷詩的背後,可以明顯感到作者禦敵救國不肯罷休的情結。

《抒懷》一詩,在藝術上的主要特點是直述胸臆,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感情。“風雲多變”,國家殘破,作者面對局勢的突變,把自己的憂愁情感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山河愁”,也正是從廣闊的社會背景着墨,寫出了抒懷的由來。“不盡蒼江”承載了無限的憂愁,也寫盡了作者報國無門的複雜感情,把自己對現實世界的內。已感受完完全全地坦露出來,使詩歌產生很大的感染力。

馬本齋影視

以反映民族英雄馬本齋生平事蹟的電視連續劇《民族英雄馬本齋》2009年走上中央電視臺的熒屏。

1 改編來源馬國超將軍小說

現任海軍某部副政委的馬國超將軍就是英雄馬本齋的兒子。將軍出生在抗戰戰場上,戰爭在他的童年時代留下了殘酷的印記。馬國超將軍煙臺之行,主要目的是爲電視劇《民族英雄馬本齋》補景的。這部電視劇大部分場景已在內陸拍攝完成。由於英雄馬本齋生前曾任奉軍駐煙部隊團長在煙臺生活過,所以劇組將反映這段歷史的外景選在煙臺。這部二十集的電視連續劇,是根據馬國超本人所寫的小說《民族英雄》改編而成。

馬本齋陵園在什麼地方 有關於他的影視作品有哪些 第2張

“以前雖然有很多文藝作品講述父親馬本齋的英雄事蹟,但是幾乎都是講述他的抗戰故事,而這次是由我參與編導的作品,則是反映了我父親一生的傳奇經歷。”馬國超說。他說:“父親出身貧寒家庭,六七歲開始放羊,十六七歲隨父闖關東,後來進奉系軍閥張作霖開辦的軍事學校‘講武堂’學習,30歲成爲“膠東王”劉珍年手下最年輕的團長,後來由於看不慣軍閥作風,卸甲歸田,直到最後揹負國恥家仇走向抗日戰場,並追隨共產黨直至戰死沙場,一生充滿傳奇,絕不僅僅是抗戰經歷所能涵蓋的。” 這次來煙拍外景,在煙臺山拍了3場戲,在開發區金沙灘拍了4場戲,全部以海爲背景。

馬將軍說,這部戲的拍攝完成讓他很欣慰,“我家可謂滿門忠烈。除了馬本齋戰死沙場外,馬本齋的大哥死於日本人之手,馬本齋的三弟被打成一級傷殘,而馬本齋之母,也就是我奶奶也是爲了抗日絕食7天而亡。這部電視劇也是爲了告慰他們。”

這部電視劇在配合反法西斯勝利60週年在中央電視臺強檔推出。

2 電視劇

名稱:《民族英雄馬本齋》

主要演員:黑子 寇振海 朱琳

地區語言:中文

內容介紹:本片講述了民族英雄馬本齋的傳奇人生,再現了英勇無敵的回民支隊屢建奇功、戰無不勝的神勇與無謂。 1940年,馬本齋指揮部隊使用圍點打援戰法取得衡水康莊戰爭的勝利,又組織精幹的小分隊巧取深縣榆科僞軍據點,鞏固了隊伍。1941年,日軍血洗東辛莊後抓住馬母,爲了不讓敵人利用自己牽制兒子,馬母痛罵漢奸絕食而死。馬本齋得知後抑制着悲憤的感情,識破敵人的一次又一次誘降騙局。 1942年6月,馬本齋率回民支隊轉移到冀魯豫邊區。後任八路軍冀魯豫第三軍分區兼回民支隊司令員,採用游擊戰術,率部在冀魯豫平原上進行了大小數百次的戰鬥,取得了“反掃蕩”戰鬥的多次勝利。

馬本齋陵園在什麼地方 有關於他的影視作品有哪些 第3張

母子兩代皆英雄

馬本齋(1901年-1944年),河北獻縣人,回族,著名的抗日英雄。抗戰全面爆發後,組織回民義勇隊奮起抗日,先後殲滅日僞軍3.6萬餘人。 威震敵膽的回民支隊隊長馬本齋和母親白文冠,抗戰中先後爲國犧牲:爲保護羣衆,馬母挺身而出,最後絕食殉國;馬本齋英勇殺敵,積勞成疾,染痾捐軀。朱德總司令親題輓聯: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 1901年,馬本齋出生在獻縣的一個回族農民家庭。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馬本齋組織青壯年70餘名,組成了回民抗日義勇隊。1938年,馬本齋率隊參加八路軍,部隊改編爲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馬本齋任總隊長。1939年,回民教導總隊被改編爲八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馬本齋任司令員。馬本齋率領部隊,先後殲滅日僞軍3.6萬餘人。毛澤東稱其爲“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 1941年9月25日,爲了消滅回民支隊,鬼子包圍了東辛莊,要村民交出馬本齋的母親。見村民們不說,鬼子就毒打村民……“臭鬼子,漢奸,給我住手!”剛到現場不久的白文冠從人羣裏擠出來,“我就是馬本齋的母親!”鬼子把白文冠帶到了河間縣城,挖空心思逼着她寫信勸降馬本齋,但均碰壁。1941年10月4日,絕食7天的白文冠壯烈殉國,時年68歲。 1943年底,馬本齋頸後長了毒瘡,不久病情加重,於1944年2月7日逝世。

2009年9月14日,馬本齋被評爲100位爲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