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孝莊文皇后:13歲嫁梟雄,輔佐兩代明君最後75歲去世

孝莊文皇后:13歲嫁梟雄,輔佐兩代明君最後75歲去世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孝莊文皇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清朝歷史,有一個特點,就是女性在其中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比如末期的慈禧太后,當權半個世紀之久,這在漫長的中國古代史上,都是比較鮮見的。再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女性,她13歲出嫁34歲的一代梟雄,之後輔佐了兩代清朝明君,前後時間跨度長達45年。75歲高齡去世,但詭異的是她死後一直沒有下葬,直到37年後才正式安葬,入土爲安。那麼此奇女子是誰?請看本回分解。

一:奇女降生,給予厚望。

公元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牛年。

本年的二月初八,在蒙古科爾沁部落寨桑之家,誕生了一個女嬰。

姓博爾濟吉特,名本布泰,或布木布泰。在寨桑家排行老二。

本布泰,自小就出落得十分動人,而且特別聰慧,深得家人的寵愛,家人也對其給予厚望。

孝莊文皇后:13歲嫁梟雄,輔佐兩代明君最後75歲去世

蒙古科爾沁部落與建州女真之間的關係,在一開始並不融洽,甚至在努爾哈赤迅速崛起的時候,科爾沁部還參與了對其的攻擊,但以失敗告終。之後,努爾哈赤並沒有對科爾沁部並沒記仇,反而贈送禮物,從這時候開始,科爾沁部和建州女真之間的友好關係開始初步建立起來。

後來雙方從盟友到君臣,除了利益等方式互相牽制之外,還有一條方式就是聯姻。從努爾哈赤指定“北不斷親”祖訓開始,到清朝滅亡,數百年間,蒙古科爾沁部和清廷之間的聯姻基本約定成俗,成爲一種傳統。

清廷公主或格格嫁到蒙古科爾沁部的多達24位之多,而蒙古科爾沁部之女嫁給清朝皇帝的也多達19位之多。可見,清廷和蒙古科爾沁部之間的這種姻親關係是多穩固和重要。

對於蒙古科爾沁部首領們的女兒來說,最大的用途大概就是嫁給清廷皇帝,成爲加深清廷和蒙古科爾沁部關係的政治工具。這種命運,基本上是註定的,尤其是像13歲的本布泰這麼漂亮聰慧的貴族女孩子。

二:少女出嫁一代梟雄。

公元1625年,這一年後金和明朝的對抗越來越激烈,而後金的實力崛起速度也越來越快。

這時候,女真等諸多遊牧部落都逐步歸附到後金努爾哈赤的麾下。蒙古科爾沁部的首領莽古思爲了進一步鞏固和後金的關係,確保自己部落的利益。就把孫女本布泰嫁給了精明強幹的一代梟雄皇太極,由本布泰的哥哥吳克善親自護送到後金的都城遼陽。

不得不說莽古思是有遠見的,雖然在這時候皇太極不過是四大貝勒,但是皇太極在努爾哈赤諸多兒子中卻是最爲傑出的,堪稱是一個頗具雄才大略的梟雄人物。結果到了第二年,即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就在寧遠之敗後病死。努爾哈赤病逝之後,胸懷大志才幹出衆的皇太極被擁戴爲新的後金可汗。

之後,經過10年奮發圖強,在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國號大清。

皇太極稱帝之後,設立五宮的後宮制度,即清寧宮、關雎宮、衍慶宮、永福宮、麟趾宮。此五宮,清寧宮排在第一位,是大福晉,也就是皇后的住所,排在第五位的是永福宮,即側福晉莊妃本布泰的住所。

從這裏來看,此時的本布泰還不是那麼顯眼,她的人生髮生轉變在於生下皇子。在母憑子貴的時代,雖然她之前已經生了三個孩子,但都是公主,所以想顯貴並不容易。

公元1638年,也就是皇太極稱帝建立大清的第三年,本布泰產下一子。《世祖實錄》記載本布泰在產子的前夜,做了一個異夢,夢見一個神仙把一個孩子交到她手上,說這個孩子將來要一統天下。結果第二天上午,本布泰就產生了,令人稱奇的是嬰兒頭頂有一縷頭髮高高豎起。而且這天紅光照耀宮室,呈現吉兆。

此子就是福臨。

福臨的出生,成爲本布泰人生的分水嶺,甚至成爲了大清的分水嶺。

三:夫死子繼,輔佐幼子。

原因是福臨長到五六歲的時候,在公元1643年8月9日夜裏,一代梟雄皇太極忽然崩逝。皇太極去世後,並沒有留下遺詔指定皇位繼承人,因此皇位之爭,在所難免。

當時爭奪皇位最有實力的有兩派:一派是戰功赫赫的皇長子豪格,一派是實力雄厚的睿親王多爾袞。

正是因爲雙方,實力相當,互不相讓,導致競爭一度陷入僵局。

反之,如果雙方發生武力爭奪,那麼剛剛興盛的大清國很可能就會走入劫難。

因此,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節點和時刻,這時候,無論什麼樣的選擇,都在影響、甚至決定着大清歷史的走向

在僵持不下的時候,睿親王多爾袞做出了一個決定:我們雙方都不爭奪皇位了,擁立皇九子福臨爲帝!

結果皇長子豪格一派,立即就答應了。

這個結果,最重要的原因,無非是福臨才六歲,其母本布泰才31歲,在宮中也沒什麼勢力,最是便於控制。

可是,事情的發展卻往往是這樣,最被輕視的弱勢,往往能後來居上。比如漢朝的薄太后母子。本布泰母子,基本也是這樣的情況。

多爾袞原本是想利用的其控制朝權,甚至成爲自己日後登基稱帝的一個跳板的,結果卻反被利用,成爲了本布泰母子在危機四伏的宮廷鬥爭中生存的大靠山。

在這個過程中,本布泰和兒子福臨一塊開始艱難的成長。

初期,本布泰爲了確保兒子福臨的帝位和安全,她積極和多爾袞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打擊迫害了諸多朝中勢力,甚至豪格也沒有避免。這樣做的結果,表面上倒是掃清了福臨的一些威脅。但在清軍入關之後,其不利的一面也暴露了出來,那就是當諸多勢力被消減之後,多爾袞一家獨大,幾乎成了實際的皇帝。

俗話說:成功總是給與善於等待的人。

多爾袞的獨攬大權並沒有持續太久,在其39歲一次圍獵時,從馬上跌下,不治而死。

不過多爾袞之死,並不代表威脅就消失、本布泰福臨母子可以揚眉吐氣了。因爲潛在威脅還很多,想當第二個多爾袞的人也還存在。比如鄭親王濟爾哈朗和英親王阿濟格。

在多爾袞時期,雖然鄭親王和多爾袞同爲攝政王,但是一直受到多爾袞的打壓。而阿濟格則是戰功卓著,但連封個王,多爾袞都不同意。因此,多爾袞一死,反應最強烈的就是這兩個人,他們企圖藉機發展自己的勢力,甚至瓜分多爾袞的勢力。但是多爾袞的舊部,其勢力也不容小覷,他們一邊反抗,一邊活動。就這樣,多爾袞死後,清廷陷入一片亂局。

這個局面,對於年僅14歲的福臨和本布泰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孝莊文皇后:13歲嫁梟雄,輔佐兩代明君最後75歲去世 第2張

不過本布泰在歷經了諸多的宮廷變故和爭鬥之後,再加上她本身就聰慧過人,頗有城府,早已鍛鍊成了一個手段老道的頗具政治家的女性。因此,她在此亂局中做了2件事:第一件事化解了阿濟格逼宮奪權的計劃;第二件事是指導兒子福臨賜予多爾袞至高榮譽,目的是安撫多爾袞的舊部。

就這樣,福臨在母親本布泰的運作和指導下,順利在亂局中親政,從此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四:子死孫繼,輔佐孫子。

順治帝福臨是一個傳奇皇帝,但對於本布泰而言,卻是一個不省心的孩子。

順治皇帝的傳奇之處在於他是一個情種皇帝和佛緣極其強烈的皇帝。

自古,爲了爭奪帝位,往往都是爭得你死我活。因此,得到帝位之人,對帝位也是分外珍惜,想方設法鞏固皇權,以確保自己帝位的穩固。

可是順治帝卻是一個例外,他的帝位來得倒是容易,可是這種容易也只是表面容易,實際上也是刀鋒上偶然得之。既然孤兒寡母,取得帝位不容易,在親政之後,應該更加珍惜這個來自不易的帝位。然順治帝卻對帝位的熱情並不強烈,主要表現在兩個地方:

第一個地方是後宮。順治帝的後宮之中,有一個寵妃董鄂妃,而董鄂妃本身也是一個極其傳奇的人物,野史小說都說董鄂妃原名董小宛,是明末秦淮八豔之一。不過在正史上,董小宛並非虛構,而是確有其人,叫董白,字青蓮,公元1642年嫁給大才子冒襄。二人相愛9年之久,董小宛病逝,葬於皋昌氏影梅庵,終年28歲。

如此說來,既然董小宛已經身有所屬、並且早逝,那麼順治帝的董鄂妃是何許人也呢?另一說爲襄親王的福晉。

綜合各種野史和正史的記載,董鄂妃的史定出身應該如下:

董鄂氏,正白旗,內大臣鄂碩的女兒,生於公元1639年。自幼接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飽讀詩書,且針織女紅水平也極高。除了知書達理之外,此女還天賜美貌,十分動人。

公元1656年8月,十七八歲的董鄂氏入宮,成爲順治帝的女人。

按照滿清的宮妃制度,一般情況下一個女子入宮,都是要從比較低的級別幹起,從答應、常在、貴人等,逐步上升。因此,剛入宮能被封嬪已經少見,而剛入宮能被封妃則是罕見了。

而董鄂氏入宮當月的25日,就被冊封爲賢妃。

但到次月,也就是本年的9月29日,順治帝再次封董鄂氏爲皇貴妃,僅次於皇后了。一個月左右,實現瞭如此高規格的晉升,實屬罕見。更罕見的是,或者說整個清朝史上僅此一例的是,在冊封董鄂氏爲皇貴妃的冊封大典當日,順治帝大赦天下。另外,董鄂氏還是清史上第一位被封爲皇貴妃的女子。

凡此種種,足見順治帝對董鄂妃的恩寵。董鄂妃也確實格外賢惠,另外與順治帝不但是夫妻,更是知己。但可惜的是,董鄂妃的身體不大好,在痛失愛子之後,得了大病,竟於1660年病逝。

在痛失愛子和愛妻的雙重打擊下,順治帝的性情大變。順治帝愛江山更愛美人的傾向更加明顯,不僅追諡董鄂妃爲孝賢皇后、令大學士寫董鄂妃傳記,還親自操刀寫了《孝獻皇后行狀》。一個情種皇帝的行狀展露無遺。

第二個地方是佛緣。

有關順治帝的一心向佛,可以說是前一個事件的助推。

在摯愛之人董鄂妃去世之後,順治帝陷入了一個絕境,即情路盡頭的空幻之感,連皇帝之位對他也沒有任何吸引力了。雖然這時候,其母本布泰,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孝莊太后(爲了便於理解,以下都寫作孝莊太后),想方設法安撫兒子,引導兒子,但也無濟於事,他要拋棄皇位遁入空門。

在公元1660年,順治帝讓大和尚茆溪森給他剃髮,並且取了一個法名,叫“行癡”。

一個皇帝丟棄無限江山,要去做和尚。在這幾乎要動搖大清根基的時刻,孝莊太后再次出手,暗中派人令玉林秀燒死了自己的弟子茆溪森大和尚,終於迫使順治帝打消了出家的念頭。

但事情的惡性發展卻是無法避免了,因爲順治帝在多重打擊之下,心灰意冷,而且疾病纏身,一病不起,離死也不遠了。

普通人死了也無非安葬就了事,可是皇帝不同凡人,皇帝臨死之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安排接班人。自古以來,這都是皇帝一生中最重大的一件事。

在孝莊太后的堅持下,順治帝開始着手安排選立接班人。當時順治帝有6個皇子,最大9歲,最小還沒有過滿月。最終在湯若望的建議下,順治帝選擇了得過天花的8歲的玄燁。不過在玄燁的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人不是其父順治帝,而是孝莊太后。

孝莊太后輔佐了兒子,在兒子駕崩之後,又輔佐孫子。因爲兒子順治和孫子玄燁都是幼年繼位,順治帝時有權臣多爾袞,但到孫子玄燁時,孝莊太后卻不願意看到舊日局面重現了。因此,在鰲拜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時候,孝莊太后爲孫子玄燁制定了一個剷除鰲拜的方案,主要分爲三步:

第一步製造輿論,在輿論上孤立鰲拜。

第二步在孝莊太后的指點下,玄燁組織了一幫少年,沒事就練擒拿格鬥,如果小孩玩耍,藉此麻痹鰲拜。

第三步在對鰲拜準備動手之前,朝廷把鰲拜的一部分黨羽派到外地出差。

三步棋走完之後,玄燁像平常一樣召見鰲拜。鰲拜認爲不過是正常召見,沒有任何防備,結果一入宮,便被那些他根本沒放在眼裏的一幫少年擒獲,丟入死囚牢,列舉罪狀30條,判處終身監禁。鰲拜黨羽自然也被一網打盡。

就這樣,在孝莊太后的指點下,玄燁解決了權臣的問題,避免了多爾袞情形的出現。掃清了權臣障礙,創造了一個健康的朝堂環境,爲玄燁成爲“千古一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玄燁的帝王之路上,孝莊太后的作用,除了剷除鰲拜,還在清除三藩之亂等諸多方面,給玄燁了極大幫助。在某種程度上,孝莊太后不僅是玄燁的依靠,更是玄燁的精神力量所在。

五:75歲壽終,停靈37年之謎。

正是因爲孝莊太后對孫子玄燁的無私幫助和深愛,他們之間建立了史上罕見的祖孫親情。所以在公元1687年12月25日,孝莊太后崩逝的時候,玄燁悲痛萬分。

爲祖母大辦喪事,其規模之大,罕見不說,多處不惜違背祖制。

最轟動的便是,孝莊太后的靈柩一停便是37年之久。直到雍正時期,公元1725年12月10日,孝莊太后才正式葬入西陵地宮。

至此,孝莊太后的傳奇人生,並沒有結束,反而被後世不斷傳播。其傑出的表現,更是成爲大清後世女性學習的榜樣和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