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司馬懿和魯肅作爲三大謀士 三人誰更加厲害

諸葛亮司馬懿和魯肅作爲三大謀士 三人誰更加厲害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三國三大謀士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諸葛亮,司馬懿,魯肅,三個大謀士到底誰最厲害?

於武將們而言,能力高低看武功強弱,看勝敗數量。但於謀士們而言,他們的能力並非幾場戰爭或者爭辯就能淋漓盡致的體現。因而要說諸葛亮和司馬懿、魯肅相比到底誰更厲害,看他們的思想觀點反倒是一個穩妥辦法。

諸葛亮司馬懿和魯肅作爲三大謀士 三人誰更加厲害

一、“全才”諸葛亮

三國謀士總數龐大,但人們多有側重,大都在某一方面爲主公排憂解難。而如諸葛亮一般,被主公直接託付大權,以至於軍事、經濟、外交等等都得謀劃的謀士,倒是少之又少。不過也正是因爲諸葛亮這類人少的“突出”,我們也得以從大量史料中窺得這位一代良相的種種思想。

軍事和政治,是諸葛亮考量的首要內容。士人出身的他本就熟悉歷代的軍政謀略。再加上後來跟隨劉備積累起了大量經驗,諸葛亮的軍政思想在決策、“合縱”、用將等方面都較爲明晰。

諸葛亮對決策的重要性有着非常深刻的認識。且不僅要有決策,他還要求決策要具體可行。“天時、地利、人和”,是諸葛亮在制定決策時考量的重要因素。偶爾這些條件達不到,他還要先設謀造勢,給自己創造條件。這也是他所謂的“人謀”。

雖然諸葛亮有着文人的風骨,但他也不愚昧的清高。他非常喜歡“合縱”,因爲這是他找到的用更小的代價更好地達成蜀漢政治目的的方法。蜀漢和東吳“分分合合”好多年,就離不開諸葛亮對合縱的認可。

至於用將,別看諸葛亮不會舞槍弄棒,他其實對將帥的作用、任用將帥的標準,以及爲將之道,有着非常深刻的認識。《便宜十六策·治軍第九》和《將苑》,就是他用兵計謀的總結。

而在經濟領域,爲了給前線軍隊提供有力保障,更爲了穩固蜀漢政權,諸葛亮也形成了切實可行的經濟思想。他“唯勸農業”,推行兵民農戰相結合的屯田政策,修築成都九里堤、夔州義泉、鶴慶府諸葛泉等水利工程。對於歷代多加限制的工商業,諸葛亮也持積極態度。他不僅重視軍用器物的生產,還關心民用器物的製作,積極修建蜀地的商道,幫助恢復和發展因戰亂衰退的商貿……“開源”落實的同時,諸葛亮還“節流”,帶頭做節儉清官。

諸葛亮司馬懿和魯肅作爲三大謀士 三人誰更加厲害 第2張

在外交領域,諸葛亮是堅定的儒家思想的踐行者。這也是他常用攻心之計而鮮少先動刀劍的重要原因。且他的外交思想還非常靈活,在興復漢室的原則上做到了因時而變。只不過在北伐一事上,諸葛亮不夠敏銳,沒能分清魏國的主要矛盾是曹魏與漢室,還是曹魏與司馬氏,以至於他“北伐曹魏”成了不可爲而爲之。

是故從思想角度去看,諸葛亮算是三國難得的“全才”。軍政他了解,經濟他通曉,外交他也表現不俗。再加上他儒家思想支持者的身份,也難怪後世對他評價頗高了。

二、老謀深算的司馬懿

與聲名頗好的諸葛亮形成對比,司馬懿時常因爲自己的老奸巨猾和自私投機而被人詬病。但只考慮司馬懿種種思想的最終效果,他其實也不乏可圈可點之處。

諸葛亮司馬懿和魯肅作爲三大謀士 三人誰更加厲害 第3張

在軍事領域,司馬懿無疑是個狠角色。他時常把軍糧當作武器,通過切斷對方糧食補給或者“拖”,把對手逼到戰敗。他也玩“心理戰”,更是把對手算計到人心向背的地步。劉備在建安二十年(215)因借益州而失信於天下,就是司馬懿在背後推波助瀾。

而在司馬懿奸詐狠毒的背後,我們其實也應該看到他的兵家思想。他把糧草作爲突破口,與兵家“打仗就是打糧草”一說不謀而合。他在遼東大敗公孫淵,讓北伐的諸葛亮又一次鎩羽而歸,則都依賴他對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踐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的樊城之戰,他更是接東吳兵將對蜀漢來了場“不戰而屈人之兵”……

因而司馬懿雖名聲遠不如諸葛亮,但在軍事領域,他卻比諸葛亮更“專業”。仁義雖好,但戰爭本就是仁義無計可施的產物。司馬懿思想成就不如諸葛亮豐富,但他專業,便已然不錯。

三、東吳過人的外交家魯肅

類似司馬懿與諸葛亮的軍事思想成就,東吳的魯肅在外交的專業領域其實也比諸葛亮要技高一籌。他和諸葛亮一樣對於自己效力的政權有着極高的忠誠度。甚至可以說,忠烈是魯肅在東吳的“敲門磚”。周瑜正是看中了他的忠烈,纔在病重時向孫權舉薦魯肅,推薦其取代自己。

而諸葛亮外交成就上的“合縱”,其實也是魯肅先一步提出的。建安五年(200),魯肅就提出滅劉表而與曹魏平分秋色的建議。可惜這一計劃拖到劉表逝世都沒能執行。

劉表病故後,荊州上層出現降曹跡象,魯肅又迅速調整策略,直諫應當聯合劉備。赤壁之戰後,東吳上下都支持將前來借荊州的劉備拿下,唯有他立足全局再次建議聯合劉備……如果不是魯肅向蜀漢主動拋出橄欖枝,那諸葛亮“隆中對——三分天下”的藍圖恐怕就不會有後續的實踐。如果不是魯肅數次爲大局忍辱負重,那憑藉劉備和諸葛亮的種種失誤,蜀漢和東吳早就水火不容。

此外,魯肅也曾帶兵。但他帶兵十餘年,卻從未上過戰場。這一方面是因爲他並不精通拳腳功夫,另一方面則是他在軍中的作用並非指揮一兩場戰鬥,而是開展軍隊建設,爲東吳積蓄有生力量。

在他的推動下,吳蜀形成合作,於是西邊的荊州有蜀漢護衛,東邊的建業由孫權駐守。魯肅就在中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專心募兵、練兵。東吳能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功勞必有魯肅的一份。

諸葛亮司馬懿和魯肅作爲三大謀士 三人誰更加厲害 第4張

京劇《羣英會》,魯肅、周瑜、諸葛亮

是故論思想的多樣,諸葛亮確實比司馬懿或魯肅要強。作爲蜀漢事必親躬的丞相,他本身就比司馬懿和魯肅有更多不同方面的工作。而諸葛亮的軍事、外交思想,與更精通這些方面的司馬懿或魯肅相比,也確實要弱一些。不過這樣“全才”和“專才”的比較並非定式。他們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孰優孰“劣”說到底只能看當時到底在比拼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