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初三傑的張良、蕭何、韓信,最後結局分別如何?

漢初三傑的張良、蕭何、韓信,最後結局分別如何?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韓信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人被合稱爲漢初三傑,這是漢高祖劉邦說的,劉邦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

漢初三傑的張良、蕭何、韓信,最後結局分別如何?

劉邦對於這三個人的評價很中肯,這三人在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都立下了不世之功,成爲西漢的開國元勳,也成了後世的榜樣,張良、蕭何、韓信實際上代表了三種頂尖人才:智庫、吏才、將才。只不過三個人雖然都是智慧超羣之人,卻還是因爲處世之道不同,結局也各自不同。

一、張良的結局

張良(公元前250年—公元前186年),字子房,張良是韓國的貴族出身,韓國被秦始皇滅掉之後,張良弟死不葬、舍財求刺客,張良此時已是一介布衣,謀刺的對象是已經稱帝的秦始皇,這格局說起來要大過燕太子丹了,在刺殺失敗後,張良全身而退,秦始皇大搞通緝,張良能逃得性命,還順便救了項伯這種殺人犯。

張良和劉邦可以說是一見如故,因爲張良說的很多東西跟別人說不通,跟劉邦卻一點就通,所以說劉邦是天授,而張良對劉邦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總能在變幻莫測的利害關係中穿透層層迷霧,直指問題的要害,並做出正確選擇。

在劉邦攻取嶢關之時,張良向劉邦獻上智取的妙計,因爲對方守將是屠夫的兒子,這種人以利可以誘之,劉邦依計行事,嶢關守將果然願意獻關投降,張良又分析了一下,說守將肯降士兵不一定跟從,不如趁他鬆懈的時候打他。劉邦因爲採納了張良的計謀,得以順利進入關中,比項羽搶先一步入關。

在後來勸劉邦放棄秦宮還軍霸上,勸劉邦向項羽謝罪,和項伯一起搞定鴻門宴的危局,既巧妙的讓劉邦安全脫離虎口,又使項羽內部埋下君臣嫌隙的禍根。

楚漢相爭時勸劉邦搞定韓信、英布、彭越三大將,當時漢軍危在旦夕混亂不堪,張良卻迅速看出形勢的轉機之處,劉邦手下韓信國士無雙可以獨當一面;彭越盜賊出身沒有得到項羽的分封,對項羽不滿,可收買;英布是項羽手下猛將,不過與項羽有隙,害怕被報復,可離間;後來果然靠這三張牌打敗項羽。

鴻溝劃界後劉邦想罷兵,張良建議急擊勿失,不要讓項羽有喘息之機。這些種種都是張良能夠洞察時局,讓劉邦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最後終於成就帝業。

張良能夠被稱爲“謀聖”,不僅僅是他的謀略,還有他了解凡人的陰暗心理,深得黃老之道的精髓,隨着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也逐漸淡化自己的身份,降低自己的影響力,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劉邦封賞功臣時,讓張良“自擇齊地三萬戶”,張良辭讓,只要了“留”地一個小地方,故張良被稱爲留侯,此時已形同隱居。

張良深明“飛鳥盡,良弓藏”的哲理,在巔峯之時急流勇退,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在那個位置上能夠說退就退,實屬難能可貴,這些也使得劉邦一直都很尊重張良,公元前186年病逝,得以善終。

二、蕭何的結局

蕭何年輕時任沛縣縣吏,和劉邦是老相識,劉邦斬白蛇起義後就跟着,蕭何開國功績主要是幫忙劉邦管理後勤,跟隨劉邦攻克咸陽後,接收了秦國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這爲以後漢朝制定政策和在楚漢相爭中取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漢相爭的時候,蕭何作鎮關中,不斷的輸送士卒糧草給劉邦,成爲劉邦堅強的後盾,所以劉邦稱帝后論功行賞,定蕭何爲首功。

蕭何的慧眼識才也是一流,早期劉邦在沛縣可以說就是個市井無賴,可蕭何認準劉邦是成大事的人,對他格外照顧,多次利用職權暗中袒護他。還有就是看好韓信,韓信投奔劉邦後得不到重用,一氣之下不辭而別,蕭何得知消息後,不顧年老體弱,連夜騎馬去追韓信,這也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不過在後來蕭何又和呂稚一起下圈套謀害韓信,又留下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

蕭何對劉邦忠心耿耿,治理國家也是卓有成效,不過蕭何不懂得帝王之心,蕭何功高位顯又深得人心,將自己置於危險境地而不自知,直到一個叫召平的門客提醒蕭何才恍然大悟,於是開始做些強買民田民宅、放高利貸之類自毀名節的事,雖然受了幾天牢獄之災總算是性命得保,也算是化險爲夷。

漢初三傑的張良、蕭何、韓信,最後結局分別如何? 第2張

經過這件事之後,蕭何對劉邦更加誠惶誠恐,對國事也保持沉默,公元前193年,在劉邦死後兩年,蕭何也離開了人世,得到了善終。只不過和張良相比,蕭何的身影沉重了許多。

三、韓信的結局

韓信的結局無疑是最慘的,韓信是個用兵如神的軍事統帥,“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他的評價,其用兵之道爲歷代兵家所推崇,後人奉他爲“兵仙”、“戰神”,然而有着超人軍事天賦的韓信在政治上卻顯得智慧不足。

韓信中途投奔劉邦,本來劉邦就不相信他,而韓信又是個用兵如神的軍事奇才,任何一位帝王對這種人都不會掉以輕心,在打下齊魯之地後以功要挾劉邦封他爲“假齊王”,當時劉邦就暴走了,還好張良和陳平在桌子下踢了劉邦一腳,劉邦轉而大方說封什麼假齊王,要封就封真的,可以說韓信在劉邦心裏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漢初三傑的張良、蕭何、韓信,最後結局分別如何? 第3張

在滅掉項羽之後,劉邦就將韓信改封爲楚王,使韓信遠離根基深厚的齊地,其後又用陳平的計謀,僞遊雲夢澤設計擒住韓信,帶回京都軟禁起來,貶爲淮陰侯,在劉邦帶兵去征討陳豨的時候,韓信託病沒有隨從前往,誰知韓信的手下上書告發說陳豨造反是韓信的主意,還說韓信準備襲擊呂后和太子,於是呂后找來蕭何密謀,蕭何將韓信騙到長樂殿,刀斧手一擁而上將韓信綁起來,呂后在長樂殿盡數韓信與陳豨謀反,欲加害她和太子等罪,不容韓信申辯,令刀斧手將韓信推到殿旁鍾室殺死,並夷滅韓信父、母、妻三族。

韓信真正應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鐵律,因其功高震主手握重兵本來就是帝王所忌憚的,又不懂得處理複雜的政治局面,犯一些低級錯誤給劉邦抓住了藉口,最終使自己走上了絕地,從漢初三傑的各自結局來看,當推張良最爲瀟灑飄逸,堪稱智、仁、勇三者皆備的完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