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真實的楊家將:血戰陳家谷 失約隕落誰之罪?

真實的楊家將:血戰陳家谷 失約隕落誰之罪?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4.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談到宋朝歷史,不可避免地會提起楊家將。楊家將滿門忠烈,幾代人拋頭顱、灑熱血保家衛國,讓後人敬仰不已。只是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遠不如在小說和民間傳說中那麼神奇,不過,楊家三代忠勇抗敵,爲大宋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

楊家將老令公原名楊重貴,本是北漢名將,979年,宋太宗滅北漢,楊繼業歸宋。

宋太宗趙光義知其威名,鑑於他對防禦遼國有豐富經驗,於是授予他左領軍大將軍,派他到代州(今山西代縣)任兵馬部署,駐守宋遼邊境,爲潘美節制。

真實的楊家將:血戰陳家谷 失約隕落誰之罪?

網絡配圖

後來,遼國大軍從雁門大舉進攻,楊業率領數百騎兵從小路繞到遼軍背後,與潘美的部隊前後夾擊,殺死遼國節度使,生擒馬步都指揮使,繳獲很多兵甲戰馬。此役之後,楊業因功升雲州觀察使。以後遼國望見楊業的旌旗,就不戰而走,“契丹畏之,每望見業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987),宋太宗派出三路大軍征討遼國,期望收復燕雲十六州,當時的戰略是:以曹彬領東路軍,率主力部隊慢行佯攻幽州,吸引遼軍主力部隊;而以潘美、楊業爲正副將軍,領西路軍,趁機奪取寰、朔、應、雲四州。另以王侁、劉文裕爲監軍。

東路軍誘敵,西路軍強攻,然後會師攻佔幽州,戰略可謂得當。

起初各路進展順利,西路軍一路摧城拔寨、連連得勝,取了四州,這時東路軍爲了爭功,不等與西路軍會師,自行北上去攻涿州,結果糧盡退兵,遼軍主力乘勝追擊,東路軍死傷慘重,大敗而回。

之後,遼軍主力騰出手來,十萬精兵全力西攻西路軍。敵勢強勁,宋太宗命令西路軍各路人馬迅速班師,並掩護四州的民衆遷移到內地。

遼軍勢大,楊業等人的任務只是遷移民衆,不需要與敵人決戰,他主張避開遼軍,掩護後撤,並對潘美、王侁等建議:“賊勢盛,不可與戰,姑密諭雲、朔等將先出寰,我師次應州,賊必悉衆來拒,俾朔州吏直入石碣谷,列強弩千人於谷,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衆萬全矣。”

真實的楊家將:血戰陳家谷 失約隕落誰之罪? 第2張

網絡配圖

楊業與遼國交鋒多年,深知邊境形勢。但是監軍王侁和劉文裕卻不以爲然,非要跟遼國大打一場。王侁甚至取笑楊業,你不是號稱楊無敵嗎,看見敵人不出擊,是不是通敵啊?

主將潘美其實也是經驗豐富的將領,此時卻沒有支持楊業的意見。楊業被迫出軍,只好要求潘美等在陳家谷口部署步兵強弩接應。

遼軍主帥得知楊業率軍迎戰,便一路詐敗後退,楊業爲了掩護後撤的軍民,明知有詐,依然下令追擊。楊業知道此行很難取勝,只想潘美在陳家谷設伏接應,自己還有成功撤退的希望。

王侁等人見遼軍退去,爲了爭取,率領部隊想“乘勝追擊”,不料前進不久,便得知楊業被遼軍困住,又慌忙後撤。潘美也慌了,此刻既不制止部下的擅自行動,又不遵守與楊業的約定,居然也帶着部隊拖着百姓一併撤了。

楊業在遼人的包圍下力戰數日,死傷慘重,終於退至陳家谷口,卻沒有看到接應的人馬,悲憤異常,“望見無人”,即“拍胸慟哭”。

殘部還有一百多人,楊業對他們說:“汝等各有父母妻子,與我俱死無益也,可走還報天子。”楊業往日與士卒同甘苦共患難,深受士卒的擁戴,如今面臨生死關頭,他們都不肯離去,楊業遂“再率帳下士力戰,身被數十創,士卒殆盡,(楊)業猶手刃數十百人”。

後來楊業被亂箭射中落馬,被遼軍所俘,馬也被射得像刺蝟,其子楊延玉,部將玉貴、賀懷浦全部力戰而死。楊業被擒不屈,絕食三日而死。另一子楊延昭(民間傳說中的楊六郎)與父兄在混戰中失散,率殘部死戰終於脫身。

真實的楊家將:血戰陳家谷 失約隕落誰之罪? 第3張

網絡配圖

《遼史》中對楊業的死大書特書,可見他們對楊業的忌憚。而宋朝方面多記載奪取山西四川的功績,全算在潘美頭上。在《遼史》中,卻記載是楊業奪取了這些城池,遼國與楊業屢次交鋒,明白他的本領。宋朝的史官卻根據秦疏記功,埋沒了楊業,楊業最初陣亡的撫卹,反不如比他低的王貴等人,可見有人掩蓋了事實真相。

楊業平凡的事情,正史沒有記載,根據方誌言,楊業妻子折氏(佘太君)向宋太宗上書說明真相。宋太宗下詔撫卹楊業家屬。潘美被降職,王侁、劉文裕都被削職發配。

楊業之死,實際是潘美、王侁之輩妒忌及孤立所害,“天下聞其死,皆爲之嘆憤”。雖然王侁等人譏諷,但是作爲主將的潘美先指揮失當,後見死不救,也該負一些責任,但潘美是國戚宿將,宋太宗也只能大事化小了。可是民間輿論沒有放過潘美,在以後民間流傳的小說和戲劇中,潘美被描寫成一個陰險無恥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