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汪大淵兩次出海航行遊歷過哪些地方?他爲何被譽爲東方馬可波羅?

汪大淵兩次出海航行遊歷過哪些地方?他爲何被譽爲東方馬可波羅?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汪大淵,字煥章,江西南昌人,元代著名民間航海家。他從小聰明好學,父母對他給予厚望,希望他長大後能成才,因此取《論語》中“煥章”爲字。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青年時期的汪大淵曾遊歷了當時中國南方最大的商港、也是當時世界最大商港之一的泉州。

當汪大淵看到各種膚色和操各種語言的人們,摩肩接踵;看到琳琅滿目的中西奇貨,堆積如山;港灣裏還停泊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各樣的大小船隻;特別是那些中外商人、水手講述的各種域外風情,這些都深深地打動了汪大淵的好奇心,促成了他兩度遠洋航行的壯舉。

汪大淵兩次出海航行遊歷過哪些地方?他爲何被譽爲東方馬可波羅?

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年僅二十歲的汪大淵搭乘泉州港的一艘遠洋商船,開始了第一次海上遠航。

汪大淵的這次航行,從泉州經海南島、占城、馬六甲、爪哇、蘇門答臘、緬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再橫渡地中海到西北非洲的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紅海到索馬里,折向南直到莫桑比克,再橫渡印度洋回到斯里蘭卡、蘇門答臘、爪哇,再到澳大利亞,從澳大利亞到加裏曼丹島,又經菲律賓羣島,最後返回泉州。

這次航海之行主要以印度洋區域爲主,歷時四年,元統二年(1334年)夏秋間,汪大淵才返回泉州。

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 年),汪大淵第二次從泉州出航,遊歷南洋羣島,印度洋西面的阿拉伯海、波斯灣、紅海、地中海、莫桑比克海峽及澳大利亞各地,兩年後才返回泉州。

汪大淵這兩次隨商船遊歷東、西洋許多國,所到地方,皆記其山川、習俗、風景、物產以及貿易等情況。

汪大淵兩次出海航行遊歷過哪些地方?他爲何被譽爲東方馬可波羅? 第2張

遠航回國後,汪大淵便着手編寫《島夷志》,把兩次航海所察看到的各國社會經濟、奇風異俗記錄成章,作爲資料保存下來。

元順帝至正九年(1349年),當時泉州路正在修郡志,泉州地方長官達魯花赤偰玉立命主修郡志的吳鑑修《清源續志》(清源,泉州舊郡名),以泉州爲市舶司所在,系海外各國人物聚集之地﹐對各國風土人情應有記錄,遂請汪大淵著《島夷志》,附於《清源續志》之後。

後來,汪大淵回到久別的故鄉南昌,將《島夷志》節錄成《島夷志略》,在南昌單獨刊印,從而得以廣泛流傳。但《島夷志》一書卻在元末兵亂中大部分散失,明朝後終於失傳。

《島夷志略》選擇重要地方立以條目,全書共100條,除最後一條“異聞類聚”系得之於傳聞或其他書籍外,其餘99條,“皆身所遊焉,耳目所親見,傳說之事則不載焉”,材料詳實。

《島夷志略》書中分條記述各地山川、習俗、景觀、物產、貿易、趣聞等項目,所記載的外國地名多達200多個。

《島夷志略》還是最早使用“東洋”和“西洋”兩個地域概念的一書。

《島夷志略》不僅爲以後的航海和對外貿易提供了豐富的經驗,也是研究元代的海外貿易、中外關係及這一時期亞、非地區歷史的珍貴資料。

六十多年後,明朝的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其航行路線與汪大淵的路線大體相同。

汪大淵的兩次出海航行,遊歷南洋諸島及印度洋沿岸各地,行程最遠到達東非海岸,其遊歷之遠,記錄之詳,是他之前留有姓名的中國航海家們所無可匹敵的。

汪大淵兩次出海航行遊歷過哪些地方?他爲何被譽爲東方馬可波羅? 第3張

《島夷志略》是一部有極高史料價值的古代世界地理志。唐代僧人唐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使人們重新找到了印度佛教聖地那爛陀寺,那爛陀即以新的世界佛教中心地位重新展現於世人面前。

而《島夷志略》是14世紀亞非各國史地的重要資料,其卓越的文獻價值成爲後世學者研究古代東、西兩洋歷史地理交通的必讀書籍,對後世的各類古代海道交通著作產生了巨大影響。

元朝時來中國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世人皆知,馬可·波羅所寫的那部遊記讓西方熟悉了東方的大國,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

而鑑於汪大淵所著的這部《島夷志略》,讓西方學者稱他爲——“東方的馬可·波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