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戰國時期王翦有何作爲?最後能善終靠的是什麼?

戰國時期王翦有何作爲?最後能善終靠的是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戰國時期王翦有何作爲?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爲: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對於戰國四大名將來說,他們都是戎馬一生,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長爲秦、趙兩國最爲倚重的大將,代表了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所選的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戰功都很偉大,卻沒有理論著述。

在戰國四大名將中,從結局上來看,白起、廉頗、李牧這三個人,都沒有獲得比較好的結局,比如白起是被秦昭襄王賜死,李牧是被趙王遷冤殺,而廉頗則在趙國受到排擠,從而最終客死異鄉。與此相對應的是,王翦則獲得了善終的結局。當然,王翦之所以能夠善終的結局,不僅是因爲他具有比較高的情商,敢於急流勇退,也是因爲他在秦滅六國之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很多人看來,秦王嬴政所建立的天下,大部分都是王翦率軍打下來的。對於秦滅六國來說,王翦更是親自率軍消滅了三個國家。

戰國時期王翦有何作爲?最後能善終靠的是什麼?

首先,對於王翦這位名將,其功績獲得了衆多朝代的肯定。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爲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秦將王翦”。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孫臏、田單、趙奢、廉頗、李牧。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朝依照唐代慣例,爲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王翦。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王翦遼亦位列其中。對此,在筆者看來,唐朝、宋朝等朝代對王翦的高度評價,顯然是因爲王翦在秦滅六國之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元前230年,已經掌握大權的秦王嬴政,正式開始了秦滅六國之戰。這一年,秦王嬴政派遣內史騰消滅了韓國。

彼時,作爲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諸侯國,秦國是比較輕鬆地消滅了韓國。所以,在秦滅韓之戰中,秦王嬴政沒有將王翦這位王牌派出,而是讓內史騰領兵攻打韓國。不過,在吞併韓國之後,秦王嬴政還是讓王翦來指揮秦滅趙之戰。秦始皇十八年(前229年),王翦從上郡發兵,下井陘,與楊端和軍兩軍呼應。準備一舉攻滅趙國。雖然經歷了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的重創,此時的趙國已經是非常虛弱了。不過,王翦遇上了趙國的名將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時間。在僵持不下之際,王翦採用反間計,除掉李牧。李牧死後,王翦勢如破竹前行,大敗趙軍,並殺了趙軍主將趙蔥,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原來的疆域基本上被秦國所佔據了。

戰國時期王翦有何作爲?最後能善終靠的是什麼? 第2張

在秦滅六國之戰中,趙國無疑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對手。特別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更是在此之前多次打退了秦國的進攻。不過,如同《孫子兵法·謀攻篇》所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 王翦通過分析李牧和趙王遷之間的關係,從而用計謀除掉了李牧,這促使王翦得以順利攻破了趙國都城邯鄲,實現了消滅趙國的目標。在趙國滅亡後,秦國的疆域已經和燕國接壤了。而這,無疑讓燕國上下十分恐懼,所以有了荊軻刺秦這一故事。

秦始皇十九年(前227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事件,荊軻失敗後。秦王嬴政自然十分憤怒,並利用這個機會,派王翦領軍攻燕國。在這場戰役中,燕王喜和代王趙嘉聯合抵抗秦軍,燕國和代國的聯軍由燕國太子丹統領,最後在送別荊軻的易水河邊兵敗。在此基礎上,王翦乘勢攻取了燕都城薊,燕王喜逃到了遼東,燕國也名存實亡了。值得注意的是,就燕國的殘餘勢力,是由王翦之子王賁率軍清除的。當然,在王翦攻破燕國都城後,燕國的殘餘勢力,已經是不足爲患。所以,燕國的滅亡,自然也可以將功績算在王翦這位名將上。

戰國時期王翦有何作爲?最後能善終靠的是什麼? 第3張

在趙國、燕國相繼覆滅後,楚國自然成爲了秦國一統天下道路上的重要阻礙。對此,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嬴政召集羣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爲“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爲“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王政大喜,認爲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楚將項燕以四十萬楚軍應對二十萬秦軍。王翦因此稱病辭朝,迴歸故里。但是,不久之後,年輕氣盛的李信,就在和楚國的作戰中吃到了敗仗。

此戰,楚國名將項燕故意示弱,且戰且退,保留精銳部隊從後突襲李信,大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秦軍七個都尉,讓李信灰頭土臉地撤回了秦國。在李信失敗後,秦王嬴政意識到王翦的建議纔是正確的。於是,秦王嬴政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向王翦致歉,並答應加兵請求,王翦統領六十萬大軍啓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戰國後期,秦國成爲最強大的諸侯國。但是,這60萬大軍,還是秦國的傾國之兵了。因此,王翦一旦圖謀不軌的話,秦王嬴政連反制的力量都沒有了。而這,無疑顯示出秦王嬴政對於王翦這位老將的信任了。

戰國時期王翦有何作爲?最後能善終靠的是什麼? 第4張

最後,王翦出征時向秦王“請美田宅園池甚衆”、“以請田宅爲子孫業耳”;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連部下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太過分,王翦才解釋道,這是故意展示自己貪婪的一面,從而讓秦王嬴政打消疑慮。對此,在筆者看來,這無疑是王翦的厲害之處,也即他不僅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也對人心具有深刻的洞察能力。公元前224年,王翦率兵出擊大破楚軍,殺項燕於蘄,一年多後又俘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隨後王翦又南征百越,取得勝利,因功晉封武成侯。

因此,對於疆域遼闊的楚國,最終由王翦這位名將平定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秦滅楚之戰後,王翦的經歷不詳。對此,大部分說法都認爲他急流勇退,得以善終。也即在戰國四大名將中,王翦可以說是唯一獲得善終的名將。更爲關鍵的是,王翦的後人依然得到了秦國和秦朝的重用,比如王賁、王離等人。總的來說,想要明白王翦這位名將到底有多厲害,只要看看秦滅六國之戰就行了。在秦國消滅山東六國的戰役中,王翦一人就率軍消滅了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分別是趙國、燕國和楚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