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妓女竟連節日也沒得過,過節也要做這些事!

古代妓女竟連節日也沒得過,過節也要做這些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傳統節日裏,地方官府還深入青樓妓院,組織妓女宣傳賣酒,以招攬客人。而這些青樓妓女即便過節,也難得休息。

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由於在這一天通常舉辦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又因爲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大宋,至明清兩朝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古代妓女竟連節日也沒得過,過節也要做這些事!

據有關史料記載,中秋節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賞月,然後擴散到民間。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之歌:“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記載。傳說唐玄宗李隆基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纔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盛行於兩宋。北宋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達旦,玩月遊人,通宵不絕。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之際,商店販賣新酒,重新佈置門前的綵樓。到了晚上,人家爭登酒樓賞月,絲竹簫管並作。里巷兒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馬雜沓,至於天明。

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爲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據《正德江寧縣誌》記載,中秋夜,南京人必賞月,閤家賞月稱爲“慶團圓”,團坐聚飲稱爲“圓月”,出遊待市稱爲“走月”。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羣品德入宮,但民間拜月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頓時覺得她美麗出衆,後立她爲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到了兩宋時期,賞月之風更盛,也有祭月的儀式。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時期,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南宋學者吳自牧的《夢粱錄》中就記載了當時中秋節的盛況: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糰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蓋金吾不禁故也。而青樓妓院每逢中秋節則更是一番景象了。

古代妓女竟連節日也沒得過,過節也要做這些事! 第2張

古代青樓妓女原屬宮廷,是爲官妓。到了宋代,煙花業發展迅速,當時著名文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就記載着北宋京城汴梁酒樓飯莊歌妓招攬顧客的盛況:“凡京師酒樓……南北天井兩廊皆小閣子,向晚燈燭熒煌,上下相照,濃妝女數百,聚於主廊上,以待酒客呼喚,望之宛若神仙。”

每逢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青樓妓院更是節目不斷,熱鬧非凡。據有關史料記載;“紹興年間,廢教坊職名,如遇大朝會、聖節,御前排當及駕前導引奏樂,並撥臨安府衙前樂人……”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官府有事,如設酒庫賣酒,爲招攬生意,“官私妓女,顧倩只應”。在傳統節日裏,地方官府還深入青樓妓院,組織妓女宣傳賣酒,以招攬客人。而這些青樓妓女即便過節,也難得休息。

南宋末年,著名詞人周密的《武林舊事》卷六對南宋京都杭州城“和樂樓”等十一座官營酒樓妓女過節時坐檯陪客的情況則記載更爲詳細。其中寫道:每座酒樓“數十人……引客登樓,則以名牌點喚侑樽,謂之“點花牌”。而“熙春樓”等十八家“市樓……皆時妝玄服,巧笑爭妍。夏月茉莉盈頭,春滿綺陌,憑檻招邀,謂之“賣客”。一時引得文人學士紛紛前來捧場,一是賣弄詩文,二是消磨時間。北宋著名詩人蘇軾在杭州做官時,逢年過節都要深入青樓妓院,組織妓女宣傳賣酒,一是以招攬客人,二是爲地方創收。

南宋詞人吳文英曾有《新雁過妝樓》一詞,描寫的就是中秋節招客攬妓、聽歌賞月的情景。中秋後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過《新水令》,坐間賦詞:“閬苑高寒。金樞動、冰宮桂樹年年。翦秋一半,難破萬戶連環。織錦相思樓影下,鈿釵暗約小簾間。共無眠。素娥慣得,西墜闌干。誰知壺中自樂,正醉圍夜玉,淺鬥嬋娟。雁風自勁,雲氣不上涼天。紅牙潤沾素手,聽一曲清歌雙霧鬟。徐郎老,恨斷腸聲在,離鏡孤鸞。”

古代妓女竟連節日也沒得過,過節也要做這些事! 第3張

這首詞說的是,月宮仙境高處不勝寒,北斗星移,廣寒宮中的桂樹泛香,年年都有這麼一個大好的團圓佳節。現在正是主人月庭夜宴,大家團坐一起,痛飲佳釀,傾聽小妓歌《新水令》,並且欣賞圓月,相互鬥趣的怡然自樂的時刻。但此時已是秋夜天氣,秋夜勁風不斷襲人,秋高氣爽,雲淡氣清明月圓,正是“天涼好個秋”。雖有云鬟高聳的小妓清歌一曲《新水令》,但自己卻像“徐郎”那樣命運不濟,至老一事無成,更爲恨聲連連的是,自己老景淒涼,形單影孤,腸斷無人識也。

描寫與青樓妓女一起過中秋節的詞曲還有《客途秋恨》。這首詞曲所唱的故事內容很簡單:在秋天明月夜,遊客繆蓮仙在返鄉途中的孤舟之上,回想年前在一次旅途中邂逅青樓妓女麥秋娟;二人在中秋之夜訂情,綢繆繾綣共兩個月。因爲同行朋友催促上路,蓮仙只好與秋娟分手。臨別時相約日後再會,兩心不變。

詞曲《客途秋恨》最早是由清嘉慶學者纓艮所作。其內容是敘述當時妓女們的生活與心境悽婉的情形,據說曲詞委婉,且易於傳唱,因而盛傳一時。後來南海人葉瑞伯從清代道光年間重編《客途秋恨》爲廣東地水南音,一直廣爲流傳、家喻戶曉。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其中唱道:“記得青樓邂逅個晚中秋夜,共你並肩攜手拜月嬋娟,我亦記不盡許多情與義,總系纏綿相愛,又復相憐。共你肝膽情投將有兩個月,又點想同羣催走要整歸鞭。幾回眷戀難分舍,都只爲緣慳兩字拆散離鸞,個陣淚灑西風紅豆樹,情牽古道白榆天。”

中秋夜賞月拜月習俗一直沿襲到了明清。明末清初,南京已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爲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爲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岸,一旁坐落金陵名妓“秦淮八豔”之一馬湘蘭宅第。

古代妓女竟連節日也沒得過,過節也要做這些事! 第4張

馬湘蘭,明末清初時秦淮河畔名噪一時的名妓,與柳如是、陳圓圓,李香君,董小宛等人並稱秦淮八豔。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尤擅畫蘭竹,故有“湘蘭”著稱。她相貌雖不出衆,“姿首如常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因此常有風流名士前來拜訪。尤其是每逢中秋之夜,蜂擁而來的風流名士便聚集橋頭,夜伴美豔名妓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爲玩月橋,也稱長板橋。清兵飲馬長江,入侵金陵,玩月橋隨同秦淮河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