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大清第一清官是誰?揭祕于成龍的生平經歷

大清第一清官是誰?揭祕于成龍的生平經歷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於成龍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每個朝代都有清官,要說清朝近280年中最有名的清官,非康熙朝的于成龍莫屬。清聖祖康熙皇帝多次表揚他的清廉,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皇帝給了于成龍一個“清官第一”的稱號,留名青史。

其實,康熙皇帝稱于成龍是“清官”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爲官清廉,二是做事清醒、思路清晰。作爲清朝初年位至兩江總督的高官,于成龍沒有前幾位總督的顯赫身世和高起點,他甚至連清朝正式鄉試也沒通過,最高學歷是他在明朝崇禎年間獲得的鄉試副榜貢生——不算中舉,但可以參加會試——清建國初年,正是用人之際,順治十八年(1661年),45歲的于成龍通過在國子監的短暫學習結業後,被派到了偏遠地區任地方官,開始了他的仕途之旅。

從一個幾乎邊緣化的偏遠地區小官到一品封疆大吏,鯉魚跳龍門,于成龍用時19年華麗轉身。回顧來路,他的成功成名,既得益於歷史的風雲際會,更與他的官品、能力和政績息息相關。細細梳理有關於成龍的史料文獻,會發現一些不同尋常之處。

注重基層調查,經常微服私訪

于成龍的仕途第一站是廣西羅城縣知縣,這時的廣西地區是清消滅南明抵抗勢力才攻佔的地方,兵燹之後,滿目荒涼,羅城更是“居萬山中,盛瘴癘”,雖說是個“縣”,而縣城住戶總共才6戶,雜草叢生,“無城郭廨舍”——沒有城牆沒有官衙。條件異常惡劣,于成龍帶領僕人在竹木叢中蓋了幾間茅草房作爲辦公房,用土塊壘臺子作爲升堂批文的辦公桌,旁邊再放一口大鍋和一個飯鉢作爲飯堂。環境簡陋至極,于成龍對公務卻毫不懈怠。

大清第一清官是誰?揭祕于成龍的生平經歷

爲了解當地民情,于成龍不僅“召百姓從容問疾苦”,而且經常到鄉間體察民情,主動到田頭地腳找當地農人交談,鼓勵百姓勤勞耕作,“或坐樹下,與飲食笑語”,毫無“縣太爺”的官架子,得到羅城百姓的愛戴信任。他還根據自己掌握的第一手信息,妥善地解決了當地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寬免百姓徭役負擔,出臺了建學宮、設養濟院等民生工程,“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用了7年時間,使羅城這個偏僻落後的清朝新領地有了穩定發展,百姓漸漸安居樂業,人口增長,耕地增加。于成龍的業績得到了上司的賞識,總督考定爲“卓異”等級,並將他的事蹟報告康熙皇帝。

隨後,雖然于成龍的官職不斷升遷,但是每到新任,他都深入民間明察暗訪地方情形,而後再製定相應政策。最具傳奇色彩的是,于成龍任黃州府同知時曾喬裝改扮深入強盜老巢。當時的黃州地區盜匪很多,膽大妄爲,甚至“白晝行劫”,百姓畏懼,官府也毫無辦法。作爲同知的于成龍負有協助知府緝捕盜匪維護治安的職責,當他從百姓口中得知強盜猖獗的情形後,走村串巷,微服私訪搞調查,制定了區別對待的打擊強盜方案:一是招撫了當地一個叫彭百齡的強盜頭目,此人天良未泯,於是“令捕盜自贖”(《清史稿》),將功補過;二是堅決摧毀強盜窩。

于成龍摧毀強盜窩的過程,說起來就是個古代警匪大片。這個強盜窩是在一戶姓張的富人家,高門大戶,又交結廣泛,當地的很多衙役公差跟他家都有勾結,常常通風報信。爲防止打草驚蛇,于成龍先是裝扮成一個乞丐,乞討到張富戶家,自稱名叫“楊二”,請求在張家幫工得口穩當飯吃,張富戶看他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就同意了。“楊二”做事認真,手腳勤快,沒多久,張富戶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心腹,讓“楊二”隨同他的手下出外打家劫舍,“楊二”用心記下了所有強盜的相貌、綽號以及躲藏地點、接頭暗號後,就逃出了強盜窩。隨後,大隊公差衝進了張富戶家,要其交出所有同夥。強盜頭子還想抵賴,于成龍站出來呵斥:“還不老實交代!你可好好看清楚了,我是楊二!”水落石出,強盜頭子當場“伏地請死”,貽害一方的強盜團伙被一網打盡。

微服私訪,下鄉調查,是于成龍做官的一個重要工作方法,《清史稿》中說他“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僞,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即便於成龍成爲兩江總督這樣的封疆大吏後,他依然採取深入基層微服私訪的工作方法,“好微行,察知民間疾苦、屬吏賢不肖”。據說,當時一些不法分子和貪官污吏在江寧城每見到面貌端莊的白鬚老者就發慌,擔心遇到了總督大人。

善於發現人才,舉薦賢能

在康熙二十年被康熙皇帝召見時,“上(皇帝)問屬吏亦有清廉者否”(《清史列傳》),于成龍就適時向皇帝舉薦了轄區內的一個知縣和兩個同知。此後,在直隸巡撫任上,于成龍先後向康熙皇帝舉薦了直隸守道董秉忠、阜城知縣王燮、宣府南路通判陳天棟。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底,于成龍由直隸巡撫升任兩江總督,離舊任赴新任前,他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又鄭重而誠懇地寫奏摺給康熙皇帝,明確彙報:之前向皇帝您舉薦的三位官員,王燮已得到提拔;董秉忠、陳天棟雖然也得到您的認可,但是吏部一直沒有把他們納入官員提拔計劃之中。同時,他又以對朝廷負責的筆調寫道:“此外,柏鄉知縣邵嗣堯、高陽知縣孫弘業俱堪磨鍊,通州知州于成龍(另一同姓同名的官吏)具恬淡之性,優通變之才,霸州州判衛濟賢凜清白之操,化浮囂之氣,並堪大用。茲值離任之際,不敢隱蔽,特列名上陳,以盡舉賢之悃。”——于成龍在巧妙提醒康熙皇帝要落實之前承諾的同時,又向他舉薦了一批忠實可靠、德才兼備的官吏。康熙皇帝沒有怪于成龍言辭衝犯,一併批准,“疏入,報聞,下吏部,邵嗣堯等準註冊”(《清史列傳》)。

康熙皇帝應該是個有趣的皇帝,想你于成龍這麼愛惜人才,你不是去任兩江總督麼,正好江寧府知府位置空了出來,“命即以通州知州于成龍擢補”,既提拔了你舉薦的官吏,也讓兩個于成龍一城爲官。兩江總督于成龍比江寧知府于成龍年長21歲,都成爲百姓愛戴的清官,成爲清史上的一段佳話。于成龍一發現德能兼優的得力官員,就向朝廷舉薦,這既爲自己找到了治理地方的助手,也爲國家培養了優秀官員,兼且造福了百姓。

做官忠誠擔當,爲官清正廉潔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成龍任直隸巡撫,一上任就根據他多年任職地方官所掌握的實情,發佈了禁止州縣官私自增加賦稅火耗並用火耗銀賄賂上官的命令,此舉整飭了直隸地區的官場風氣,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在京畿一帶產生了很大影響。于成龍任兩江總督時,位高權重,卻不帶家眷隨任,“自奉簡陋,且惟以粗糲蔬食自給”,一直吃粗糧蔬菜,所以,江南百姓送了他一個雅號“於青菜”。于成龍去世於兩江總督任上,當時還兼署着江蘇巡撫、安徽巡撫,然而遺物只有“笥中綈袍一襲、牀頭鹽豉數器而已”。于成龍任兩江總督雖然兩年半時間不到,但是卻深受百姓愛戴,得知他去世後,“(江寧城)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

在於成龍生前身後,康熙皇帝多次公開稱揚他的清廉,號召官員們向他學習。康熙皇帝首次南巡,路過江寧城時曾對大臣們說:“朕博採輿評,鹹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

只有沉入基層調查問題,才能弄清事實真相,于成龍除了清正廉潔、甘做“於青菜”之外,能從民間清醒地查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並且在爲官辦事中發現人才作爲幫手,舉薦賢能利國利民,或許,這些就是“天下第一清官”的做官祕笈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封建政治生態下,于成龍之所以能成爲康熙朝的“天下第一清官”,與康熙皇帝對他爲人爲官的賞識肯定,以及政治上的信任支持也大有關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