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清朝第一清官于成龍,他的生平事蹟您知道多少?

清朝第一清官于成龍,他的生平事蹟您知道多少?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歷史上風雲人物輩出,于成龍的故事大家聽過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我還是愣了一下,于成龍,何許人也?

在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中,以廉潔著稱的官員不算少,但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曾被康熙帝譽爲"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

這裏順便提一下,清代歷史上有兩位叫于成龍的著名官員,一位便是本文的主人公,另一個于成龍(1638∼1700),字振甲,號如山,漢軍鑲黃旗人,後人又稱他爲"小於成龍"。

於大人在位期間也是一直竭誠的爲人民服務,辦實事,因此在當時也有很多人爲他點贊。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此是北宋張載對知識分子的寄望,于成龍更側重於第二句,關懷黎民百姓的命運,把理念付諸實踐。于成龍堅守道德理想,追求獨立人格,並勇於承擔社會責任,他的理想始終沒有背棄腳下的泥土和心中的秉性,詮釋的是孔子所言"士志於道"。

"我生之初尚無爲,我生之後漢祚衰。"漢末蔡文姬這樣感慨自己的生不逢時,而我們的主人公于成龍也同樣是生不逢時。

于成龍祖上是大富之家,到了他的父親於時煌時,家中經過代代分家,只能算上是個中小型富裕家,其父於時煌也只捐了個九品芝麻官。

清朝第一清官于成龍,他的生平事蹟您知道多少?

他的前半生並不算成功,因爲考試老是不順,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落榜復讀生,這當然也和他剛毅的性格有關。所以于成龍是個大器晚成的人。

他在明崇禎十二年(1639)曾經參加過鄉試並中副榜貢生,但因爲父親年邁需要照顧而沒有出去做官。

直到45歲才以明經謁選清廷吏部,被授以廣西柳州羅城縣知縣。此後,他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撫大員,所到之處,皆有政聲。尤其是始終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愛戴。

話說有一天,康熙皇帝在上早朝時問羣臣道:真的很想離開京城,到外面走走,你們給我介紹個好的去處。有哪些地方值得去看看啊?

當時身爲直隸巡撫的于成龍站出來說道:固安值得陛下前去遊玩一番。看隨便問到,固安有哪些名勝古蹟呢?

于成龍回答道:固安的奇勝景觀實在是太多了,譬如西湖二景(此處指前西湖及後西湖),太子三公,牛頭馬面(即牛駝和馬莊),還有玉帶條(渾河和大清河)。着實值得陛下前去遊覽一番。康熙皇帝聽了之後心中非常高興,哪知其實他是中了于成龍的計謀。

康熙興致勃勃地跟隨着于成龍來到了固安。于成龍則首先向康熙推薦這兩條玉帶先走哪一條?康熙站于成龍在前面帶路。不一會兒他們便來到一條翻騰着渾濁的河水的河岸邊,只見河岸的兩邊的田地及村莊全部都被淹沒了。河堤由於年久失修,已經破敗不堪了。高低不平,泥土鬆散,還有不少缺口。

康熙馬上將臉陰沉了下來,責怪于成龍道:愛卿不是要帶朕來參觀固安的名勝嗎?于成龍見康熙龍顏大怒,便急忙跪在河堤上說道:古人云聞景不見景,見景更稀鬆。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不正是這個道理所表達的嗎?陛下是個英明的人,難道還想不出來這裏面的奧妙嗎?

康熙帝似乎明白了于成龍的一番良苦用心。

於是就命令他負責治理這條渾河,如果不把這條河變成永定河,就不要進京來見我。于成龍連連答道:他一定謹遵陛下的聖令,將渾河治理好,讓固安的人民感受陛下的皇恩浩蕩。之後康熙也就不再在固安遊玩了,很掃興地直接回了京城。

自康熙走後,於成書便領導着當地的人民填平故漕,又繼續開掘新道,更加築了堤岸。自此水患也一度平息。而渾河也因康熙的一句話而改名永定河,一直用至今日。

他履行了當時自己當官前的誓言,什麼誓言呢,于成龍當時在步入仕途時是這樣說的:"此行絕不以飢寒爲志,誓勿昧天理良知"。可見於成龍爲何能從小小知縣爲何能做到從一品的大員,不是吹氣吹的,而是實幹出來的。

下面還有一則關於他破獲一樁盜竊案的故事。有一天他正在城外散步時,忽然看見幾個大漢用一塊牀板擡着一個像是病人的人向他迎面走來,只見得上面蓋着厚被,枕頭上露着插有一支鳳釵的頭髮。另外病人是側身躺在上面。

這一點已經有點奇怪了,更奇怪的是有兩個壯漢擡着一個婦人竟然會累得氣喘吁吁,頭上直冒汗。那兩個漢子還不時的用手去掖病人身上的被子,將突脫出來的被子壓在病人的身下,似乎是怕風吹進去。于成龍見此情形便觀察了他們一會兒。

後來那走路踉踉蹌蹌的那兩個人又換了兩個漢子繼續擡。于成龍便心生怪異,於是便派士兵前去詢問他們什麼情況。士兵回來告訴他那牀板上躺着的是他們其中一個人的妹妹,由於病的不輕,正往婆家送。

而於成龍仍舊不放心,便又派遣士兵脆悄悄的跟在他們後面。後來士兵回來告訴他說:他們走到一個村屋門口時,有兩個漢子出來接應他們,其中一個人還瞧了下四周後纔將門關上。這就更加使于成龍斷定這裏面肯定有蹊蹺。

清朝第一清官于成龍,他的生平事蹟您知道多少? 第2張

他首先找到了這個縣的縣令,問最近有沒有發生盜竊案,但是是縣令由於顧及臉面,卻沒有說出來。于成龍便私下裏又派遣士兵前去城中打探。果不其然,有一家富戶被搶了。于成龍便令士兵將他帶來,責問他爲什麼不報案?

誰知那富人說是縣太爺不讓他報案。你才能告訴富戶,他已經知道盜賊的去向了。於是他又急忙派遣士兵前去捉拿罪犯。原來是一夥強盜與一個妓女合謀,叫他們搶來的財物放在牀上,讓妓女側身躺在上面打掩護,然後再到窩點分贓。

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有一篇《於中丞》,寫的就是于成龍"好微行炯知民隱,摘發盜賊"的故事。于成龍對待案犯,主張慎刑,以教爲主,採取"寬嚴並治"和"以盜治盜"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他善於從一些常人忽視的細節上發現問題癥結,曾查清許多重大疑案、懸案,使錯案得到平反,被百姓呼爲"於青天",民間還流傳着"鬼有冤枉也來伸"的歌謠。

于成龍宦海生涯20餘年,天南地北,隻身天涯,不帶家眷,與結髮妻子闊別20年後才得一見。他死後,室內"惟笥中綈袍一襲,牀頭鹽豉數器而已",除了破舊衣物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四壁蕭然,別無長物,見者無不淚下。,這二十多年來於公的主食以粗糠、青菜爲食,人稱"於糠粥"、"於青菜"。

康熙帝稱他是"天下廉吏第一",至今人們還把他同"清官"等同,其實這是不全面的。于成龍不但清廉自愛,而且大有作爲、善於作爲,施政目標始終是保土安民,代表和維護了最大多數人的利益,人民性清晰。

還有一個點十分令人萬分動容,就是于成龍去世的時候當地老百姓的表現。我們評價一個官員做的好不好,老百姓是最好的測評人。于成龍是在南京病逝的,當時的老百姓的表現我們用四個字形容就是巷哭罷市,也就是說老百姓停止集市貿易在街道上痛哭,可見於成龍在南京百姓中的威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