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改革,一直都是帝國遭遇重大危機後的求生方式。強如羅馬帝國,也不能例外。然而改革本身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甚至反而會引起更大規模的崩潰。公元3-4世紀的羅馬軍制改革,無疑就是越改越差的典型案例。改革的成果如何,在著名的阿德里安堡戰役中,暴露無遺。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顛覆性大改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2張

君士坦丁一世上位前 羅馬出現了四帝相爭的局面

公元3世紀開始,頻繁的內戰和挫敗的外戰一起,交錯影響着羅馬帝國的國運。大規模內戰消耗了各地的國力,誘使蠻族入侵併戰勝了日趨疲軟的羅馬軍隊。

反過來外敵的入侵,又破壞了充當兵源地的邊境行省,進一步摧毀了帝國中央的權威和軍事實力。破敗的地方經濟,使軍事首領們比過去更有動力去篡位,從而引發頻繁而劇烈的惡性循環。帝國的數位皇帝都只能在各個邊境上同對手周旋,疲於奔命。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3張

3世紀危機中 哥特人第一次席捲了愛琴海與黑海各地

爲了應對這樣的局勢,戴克裏先皇帝將軍隊進行了大規模改組。他認爲內亂的根源是邊境將領擁有極大的權力,外戰失敗則是因爲部署在邊境的軍團調動極爲不便。因此將軍隊分爲邊防軍和野戰軍,前者由行省指揮官統帥,被佈置在邊境行省。後者則爲了方便集結而佈置在後方,由皇帝所掌控。

到公元324年,篡位的君士坦丁皇帝上位,將這一體系進一步強化。他抽調了大批邊防軍到皇帝直接統帥的中央野戰軍服役。並將剩餘的行省野戰軍也分散安置在城鎮裏駐紮,以避免將領控制太多部隊,對自己產生威脅。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4張

開啓毀滅之路的戴克裏先皇帝

如此一來,新體系下的羅馬軍隊,就同過去那些善戰的前輩大爲不同了。改革後的新軍隊,往往不再到野外的大軍營裏駐紮,也就失去了充分的享有訓練的條件。層次更低的邊防軍,被派到到各個小型堡壘裏蹲守,成爲可以被犧牲掉的炮灰。省級的野戰軍卻能在城市裏享受優越的生活,消磨掉了原有的戰鬥力。只有好一點的精銳中央軍,還保持着相當於過去軍團的戰鬥力。但這支部隊經常在遙遠的地方等待,只有皇帝的命令才能調動。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5張

改革後的羅馬邊境要塞

遠道而來的難民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6張

大量進入羅馬邊境避難的哥特人

不幸的是,新體系並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麻煩不斷的帝國,很快將迎來自己的一場巨大劫難。

公元376年,由於匈人在烏克蘭大平原地區的征服行動,大批不甘屈服的哥特人來到了多瑙河邊避難。他們並非入侵的大軍,而是拖家帶口的難民。爲了獲得新的棲息地,哥特人中的特溫基部族,派出使者去參見遠在敘利亞首府安條克的東部皇帝瓦倫斯。他們提出以提供兵源爲條件,最終獲得了皇帝的入境許可。

這一決斷給羅馬的東部邊境,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哥特人在等待皇帝答覆的日子裏,已經消耗掉了所帶的糧食,只能靠羅馬人的救濟生存。但遷入安置亦需要大量的時間,爲了監視他們還要調動軍隊。由一個事件引發的巨大後勤壓力,可想而知。東部帝國的官員們只有幾個月時間準備,腐敗而低效的大政府卻進一步加劇了惡劣局面。最終導致供應完全跟不上需要。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7張

蠻族的涌入 壓垮了日漸脆弱的邊境

於是,哥特人不得不變賣兒女,甚至是以自己的自由爲抵押物,換取餬口的食物。羅馬官員還趁機從中敲詐,引起了哥特人的普遍憎恨。境內的哥特人遭受苦難,境外的其他哥特人卻被拒絕入內。但邊防軍被大量抽調去監視入境的哥特人,讓他們非常順利的偷渡過多瑙河。在未經羅馬當局允許的情況下,成批涌入羅馬境內。

此時的局面對羅馬來說非常危急。出於緩和局勢的需要,色雷斯地區的野戰軍指揮官盧皮西烏斯,邀請哥特首領們參加宴會。這本是一次帶有統戰性質的示好行爲,卻被哥特人和羅馬人的矛盾所打斷。在城外的營地裏,哥特人企圖進入城內的市場而羅馬人則予以阻止,雙方的口角很快升級爲武裝衝突。這突如其來的戰鬥使得盧皮西烏斯非常不滿,醉意闌珊的他下令抓捕所有首領,屠殺他們的衛隊。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8張

羅馬人與哥特人之間的矛盾 很快就成爲武裝衝突

得知大事不妙的哥特首領菲列迪根,謊稱自己可以去敉平暴亂,讓盧皮西烏斯釋放了他。在逃出生天後,菲列迪卻根沒有履行承諾。發現自己放虎歸山的盧皮西烏斯便調動全部軍力攻打對方的營地,不料被正在氣頭上的哥特人擊退。盧皮西烏斯本人則在作戰不利時,率先逃出戰場。

更要命的事情,很快在附近接連發生。當戰爭爆發的消息傳遍色雷斯各地,一支在阿德里安堡附近駐紮的哥特裔羅馬部隊,因不堪市民的騷擾而與之爆發衝突。城裏的最高指揮官便武裝了國家兵工廠的工人去抵抗他們的進攻,結果也慘遭失敗。繳獲大量武器裝備的這支哥特僱傭軍,在進一步權衡利弊後,選擇投奔菲列迪根。雙方兵合一處,共同攻打阿德里安堡。不過由於缺乏攻城武器,不善攻城的蠻族沒有控制城市。眼見大軍的糧草消耗殆盡,哥特人便分頭劫掠各處的村莊,獲取供應。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9張

正在執行劫掠作戰的哥特騎兵和民兵

決戰前的騷擾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10張

公元4世紀的哥特人比前一個世紀的前輩們裝備更好

由於盧皮西烏斯的失敗,當地的羅馬野戰軍損失慘重,無力再進行主動的攻擊。現在,控制局勢的重擔就落在了邊防軍頭上。但他們分散在各處小型堡壘中,根本無力進攻哥特人。最多隻能在龜縮中,負隅頑抗。所幸哥特人也缺乏攻堅能力,才使局面沒有徹底崩壞。

當邊防軍在盡力遏制哥特人侵略的勢頭時,西部帝國的援軍趕到,在與東部同胞匯合後,羅馬軍隊的反擊拉開序幕。公元377年,東西羅馬聯軍採用分隊騷擾的方式,襲擊哥特人的劫掠小隊。這種戰術取得了幾次小規模勝利,讓初獲戰果的羅馬人打算乘勝組織更大的攻擊行動。他們開始在阿德塞里斯城外集結,準備攻打駐紮在此地的蠻族主力。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11張

在規模不大的衝突中 羅馬軍團依然有自己的專業化優勢

由於蠻族用攜帶輜重的大車圍成了堅固營寨,進攻者便沒有輕舉妄動,準備更多的增援到達再行作戰。這就給了哥特人同樣的準備時間,酋長們趁此機會召集各地劫掠糧草的分隊集合。若是過去處於巔峯時期的軍團,可能會調集大量的弩炮等武器,遠距離攻擊蠻族人的車營。然而在軍制改革後,此類工兵團體已經從羅馬的地方部隊中消失。所以軍團只能採取強攻的手段來應對車營。

雙方集結完畢之後,戰鬥隨即爆發。但戰鬥較弱的羅馬左翼被很快擊潰,只能依靠後備軍來勉強維持。哥特人雖然付出了不小傷亡,卻牢牢的將車營控制在自己手裏。雙方激戰數日無果,羅馬人居然先因爲後勤問題而先行撤退,重新採用騷擾戰術。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12張

已大不如前的羅馬步兵很難在戰鬥中壓制哥特人

阿德里安堡的慘敗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13張

眉清目秀的皇帝 瓦倫斯

在敘利亞的東部皇帝瓦倫斯,很快就得知了色雷斯地區發生的事情。焦急的他發現自己正身處同波斯人的戰爭。由於無力維持兩條戰線,他只能委曲求全的和波斯人停戰,抽調亞美尼亞等地的軍隊趕赴色雷斯。

同時,他還邀請了自己的侄子——西部皇帝格拉提安,派遣援軍前來共同作戰。格拉提安也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叔叔的請求。但他的計劃被身旁日耳曼侍衛泄露了出去,萊茵河對岸的阿勒曼尼人趁機發動入侵。這一突發事件,逼得皇帝帶着大部分援軍趕回高盧,在擊退了入侵者後才重新出發。但寶貴的時間也就被耽誤了間。

苦等許久的瓦倫斯沒有等來期盼的援軍,卻將適合作戰的夏季荒廢了大半。哥特人也很快有了動作,他們移動到了阿德里安堡與瓦倫斯的30000大軍對峙。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14張

公元4世紀的羅馬野戰軍團步兵

面對突然到來的敵情,自持武力佔有的瓦倫斯並沒有恐懼,反而覺得有機會一舉獲勝。斥候帶來了情報顯示,哥特人中的士兵其實僅有10000萬。而瓦倫斯的部將塞巴斯蒂安,也在一次突襲行動中奪回了不少戰利品。恰巧在此時,哥特領袖菲列迪恩派了一名基督教牧師帶來求和的密信。這些因素夾雜在一起,都讓瓦倫斯的虛榮心開始作祟。於是他不顧西部皇帝格拉提安和幕僚們的勸阻,執意立刻開戰,企圖獨佔勝利的光榮。

8月9日,瓦倫斯將他的軍隊帶出營地,趕赴8英里外的哥特車營。直到下午才趕到目的地,羅馬人在大半天的烈日下行軍,幾乎沒有任何休息。急不可耐的瓦倫斯卻命令他們按照作戰隊形展開。但由於長時間的分散駐紮,各軍事單位間都缺乏協同作戰的必要訓練。這就使羅馬人在混亂中又浪費了很多時間,一直到開打的前夕也沒有將戰鬥隊形佈置好。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15張

哥特人的騎兵

正當羅馬人亂哄哄的排兵佈陣時,哥特人的大部分騎兵還在遠離營地的地方蒐集糧草。兵力不足的哥特人,只能用和談爭取時間。瓦倫斯更需要時間將部隊佈置完畢。於是雙方你來我往的“和談”了幾個小時。烈日下數小時對峙和談,沒消磨了羅馬士兵的耐心和體力。早已忘卻了紀律爲何物的軍團開始騷動起來,位於右翼的騎兵首先按耐不住,率先發動攻擊。這次突如其來的襲擊也迫使得部分哥特人迅速後撤,退入車營中去負隅頑抗。

右翼的短暫勝利,也拉開了羅馬一邊的全線總攻。但亂糟糟的逐個攻擊,並沒有讓勝利女神立刻垂青羅馬人。一直到此時爲止,羅馬人的左翼還未完全列陣完畢,倉促開戰讓他們更加混亂。完成佈置的中路和右翼也好不到哪裏去。由於缺乏重型攻城機械撕,他們只能高舉盾牌掩護自己,希望用人海優勢去衝入車營。也因爲缺乏必要的體能培訓和在高強度下作戰的磨練,這些軍團在戰鬥中表現非常差勁。人數更少的哥特人,背靠輜重車掩護,一次次挫敗羅馬人的企圖。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16張

羅馬人與哥特人的近距離交戰

目睹此情此景的瓦倫斯,只能不斷派遣預備隊去增援第一線的戰鬥。但有限的空間內,過多部隊的擁擠反而造成了更大範圍的混亂。這就讓雙方在車營附近的戰鬥,徹底失控。

正當戰況膠着之時,在外蒐集糧草的哥特騎兵正巧趕了回來。他們剛剛抵達戰場,就出現在羅馬人的左翼。看到羅馬人亂哄哄的擁擠在一起,就迅速的發動了衝鋒。突如其來的攻擊使得還未佈置好的羅馬左翼騎兵立即潰散,速度之快甚至連步兵都來不及作出任何反應。哥特人也順勢衝入隊形混亂的步兵當中,以瓦倫斯不敢相信的輕鬆,擊垮了整個羅馬左翼。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17張

阿德里安堡戰役形式

原本作爲預備隊的二線部隊,已經被被拖入車營附近的戰鬥,無法阻止左翼的整體性潰敗。於是,哥特騎兵進而席捲了無暇他顧的羅馬中軍,並一直殺到對手的右翼。戰線上的羅馬人被騎兵分割包圍,又開始遭到車營內反撲出來的哥特步兵夾擊。加上身邊同伴的擠壓,很多人都難以抽出胳膊揮劍。由踩踏引起的大面積傷亡,也就隨之而來。

自知大勢已去的瓦倫斯,只得倉皇逃跑。但在哥特人的追擊下,他發現自己已經很難跑掉。慌不擇路中,他選擇躲入附近的一間農舍。尾隨而至的哥特人,也不言語,直接縱火焚燒農舍。東部帝國的瓦倫斯皇帝,便在熊熊烈焰中結束了自己悲哀的一生。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18張

正在夾擊羅馬步兵的哥特步騎兵

縱觀混亂不堪的阿德里安堡之戰,瓦倫斯皇帝犯下了不少錯誤,但失敗卻並不完全歸咎於他個人。新式羅馬軍隊的弊端,可謂始作俑者。幾位雄才大略之主,都將他們設計爲適合打小規模戰鬥的治安部隊。也讓很多晚期的羅馬軍團,對祖先所擅長的大規模會戰,很不適應。瓦倫斯之後的東部皇帝狄奧多西,也正是利用一系列小規模騷擾,迫使哥特人再次臣服。

失敗的羅馬軍制改革——阿德里安堡之戰 第19張

一度在戰場上被包圍的瓦倫斯皇帝

只是小規模騷擾和破交戰,並不可能讓所有對手都乖乖就犯。哥特人的臨時反擊,也只是更大風暴來襲前的預演。得過且過的羅馬人則繼續維持自己大而無當的軍隊,迎接5世紀後的終極悲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