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詩詞名句 > 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主要內容是什麼?講了怎樣的故事?

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主要內容是什麼?講了怎樣的故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談龍虎榜 中書冒占鳳凰池

話說武正字那日回家,正要回拜鄧質夫,外面傳進一副請帖,說:“翰林院高老爺家請即日去陪客。”武正字對來人說道:“我去回拜了一個客,即刻就來。你先回復老爺去罷。”家人道:“家老爺多拜上老爺。請的是浙江一位萬老爺,是家老爺從前拜盟的弟兄。就是請老爺同遲老爺會會。此外就是家老爺親家秦老爺。”武正字聽見有遲衡山,也就勉強應允了。回拜了鄧質夫,彼此不相值。

(引回武書、高翰林等,鄧質夫了。)

午後高府來邀了兩次,武正字纔去。高翰林接着,會過了。書房裏走出施御史、秦中書來,也會過了。才吃着茶,遲衡山也到了。

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主要內容是什麼?講了怎樣的故事?

(武書不願來,遲衡山也不願來。武書只爲遲衡山來,遲衡山爲武書來。施御史,前文影子人物,到此現身。)

高翰林又叫管家去催萬老爺,因對施御史道:“這萬敝友是浙江一個最有用的人,一筆的好字。二十年前,學生做秀才的時候,在揚州會着他。他那時也是個秀才,他的舉動就有些不同。那時鹽務的諸公都不敢輕慢他,他比學生在那邊更覺的得意些。自從學生進京後,彼此就疏失了。前日他從京師回來,說己由序班授了中書,將來就是秦親家的同衙門了。”秦中書笑道:“我的同事,爲甚要親翁做東道?明日乞到我家去。”

(高翰林與萬中書素來有交往,“由序班授了中書”卻是聽他自己說的。秦中書熱情偏要請客,麻煩自招。)

說着,萬中書已經到門,傳了帖。高翰林拱手立在廳前滴水下,叫管家請轎,開了門。萬中書從門外下了轎,急趨上前,拜揖敘坐,說道:“蒙老先生見召,實不敢當。小弟二十年別懷,也要借尊酒一敘。但不知老先生今日可還另有外客?”高翰林道:“今日並無外客,就是侍御施老先生同敝親家秦中翰。還有此處兩位學中朋友:一位姓武,一位姓遲。現在西廳上坐着哩。”萬中書便道:“請會。”管家去請,四位客都過正廳來,會過。

(施御史、秦中書不是外客,另有武書、遲衡山,自一邊說話,氣味不投。)

施御史道:“高老先生相招奉陪老先生。”萬中書道:“小弟二十年前,在揚州得見高老先生,那時高老先生還未曾高發,那一段非凡氣魄,小弟便知道後來必是朝廷的柱石。自高老先生髮解之後,小弟奔走四方,卻不曾到京師一晤。去年小弟到京,不料高老先生卻又養望在家了。所以昨在揚州幾個敝相知處有事,只得繞道來聚會一番。天幸又得接老先生同諸位先生的教。”秦中書道:“老先生貴班甚時補得着?出京來卻是爲何?”萬中書道:“中書的班次,進士是一途,監生是一途。學生是就的辦事職銜,將來終身都脫不得這兩個字。要想加到翰林學士,料想是不能了。近來所以得缺甚難。”秦中書道:“就了不做官,這就不如不就了。”萬中書丟了這邊,便向武正字、遲衡山道:“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將來定是大器晚成的。就是小弟這就職的事,原算不得,始終還要從科甲出身。”遲衡山道:“弟輩碌碌,怎比老先生大才!”武正字道:“高老先生原是老先生同盟,將來自是難兄難弟可知。”

(秦中書問話,萬中書答非所問,秦中書再論,萬中書避而向武書、遲衡山感嘆。二位冷答:我們比不得你,你與高翰林纔是鼠兄鼠弟。)

說着,小廝來稟道:“請諸位老爺西廳用飯。”高翰林道:“先用了便飯,好慢慢的談談。”衆人到西廳飯畢,高翰林叫管家開了花園門,請諸位老爺看看。衆人從西廳右首一個月門內進去,另有一道長粉牆,牆角一個小門進去,便是一帶走廊,從走廊轉東首,下石子階,便是一方蘭圃。這時天氣溫和,蘭花正放。前面石山、石屏,都是人工堆就的。山上有小亭,可以容三四人。屏旁置磁墩兩個,屏後有竹子百十竿。竹子後面映着些矮矮的硃紅欄干,裏邊圍着些未開的芍藥。高翰林同萬中書攜着手,悄悄的講話,直到亭子上去了。施御史同着秦中書,就隨便在石屏下閒坐。遲衡山同武正字,信步從竹子裏面走到芍藥欄邊。遲衡山對武書道:“園子到也還潔淨,只是少些樹木。”武正字道:“這是前人說過的:亭沼譬如爵位,時來則有之;樹木譬如名節,非素修弗能成。”

(高翰林專門讓管家開了花園門,想要展示。花園雖大,恰如其人,假石堆砌,一無雅趣,二無生氣。武書、遲衡山忍不住暗諷兩句。施御史與秦中書無心觀賞,隨便閒坐。高翰林卻與萬中書密談什麼往日勾當去了。六人遊園,竟分三組。)

說着,只見高翰林同萬中書從亭子裏走下來,說道:“去年在莊濯江家看見武先生的《紅芍藥》詩,如今又是開芍藥的時候了。”當下主客六人,閒步了一回,從新到西廳上坐下。管家叫茶上點上一巡攢茶。遲衡山問萬中書道:“老先生貴省有個敝友,他是處州人,不知老先生可曾會過?”萬中書道:“處州最有名的,不過是馬純上先生;其餘在學的朋友也還認得幾個,但不知令友是誰?”遲衡山道:“正是這馬純上先生。”萬中書道:“馬二哥是我同盟的弟兄,怎麼不認得。他如今進京去了。他進了京,一定是就得手的。”武書忙問道:“他至今不曾中舉,他爲甚麼進京?”萬中書道:“學道三年任滿,保題了他的優行。這一進京,倒是個功名的快捷方式,所以曉得他就得手的。”施御史在旁道:“這些異路功名,弄來弄去,始終有限。有操守的,到底要從科甲出身。”遲衡山道:“上年他來敝地,小弟看他着實在舉業上講究的,不想這些年還是個秀才出身。可見這舉業二字,原是個無憑的。”高翰林道:“遲先生,你這話就差了。我朝二百年來,只有這一樁事是絲毫不走的。摩元得元,摩魁得魁。那馬純上講的舉業,只算得些門面話,其實,此中的奧妙,他全然不知。他就做三百年的秀才,考二百個案首,進了大場總是沒用的。”武正字道:“難道大場裏同學道是兩樣看法不成?”高翰林道:“怎麼不是兩樣!凡學道考得起的,是大場裏再也不會中的。所以小弟未曾僥倖之先,只一心去揣摩大場。學道那裏,時常考個三等也罷了!”萬中書道:“老先生的元作,敝省的人,個個都揣摩爛了。”高翰林道:“老先生,‘揣摩’二字,就是這舉業的金針了。小弟鄉試的那三篇拙作,沒有一句話是杜撰,字字都是有來歷的。所以才得僥倖。若是不知道揣摩,就是聖人也是不中的。那馬先生講了半生,講的都是些不中的舉業。他要曉得‘揣摩’二字,如今也不知做到甚麼官了!”萬中書道:“老先生的話,真是後輩的津樑。但這馬二哥卻要算一位老學。小弟在楊州敝友家,見他着的《春秋》,倒也甚有條理。”高翰林道:“再也莫提起這話。敝處這裏有一位莊先生,他是朝廷徵召過的,而今在家閉門注《易》。前日有個朋友和他會席,聽見他說:‘馬純上知進而不知退,直是一條小小的亢龍。’無論那馬先生不可比做亢龍,只把一個現活着的秀才拿來解聖人的經,這也就可笑之極了!”武正字道:“老先生,此話也不過是他偶然取笑。要說活着的人就引用不得,當初文王、周公,爲甚麼就引用微子、箕子?後來孔子爲甚麼就引用顏子?那時這些人也都是活的。”高翰林道:“足見先生博學。小弟專經是《毛詩》,不是《周易》,所以未曾考覈得清。”武正字道:“提起《毛詩》兩字,越發可笑了。近來這些做舉業的,泥定了朱注,越講越不明白。四五年前,天長杜少卿先生纂了一部《詩說》,引了些漢儒的說話,朋友們就都當作新聞。可見學問兩個字,如今是不必講的了!”遲衡山道:“這都是一偏的話。依小弟看來:講學問的只講學問,不必問功名;講功名的只講功名,不必問學問。若是兩樣都要講,弄到後來,一樣也做不成!”

(論及馬二講的舉業,高翰林認爲真才實學總在門外,揣摩考官喜好纔是要訣,他的鄉試文章都是如此揣摩拼湊來的,這是他的舉業成功之道。滿座嘿然。萬中書雖贊其指點迷津,也爲馬二說話。論及莊紹光注《易》,高翰林認爲屈解了聖人,武書以聖人引用駁斥“不可引用活人”,高翰林理屈,忙說我非專經《周易》,《詩經》纔是本業。武書又批駁科考死認朱熹注《詩》,毫無學問可言。步步緊逼,氣氛針鋒相對。遲衡山出面調和,認爲學問與功名本該分開,要研究學問便不必想着功名,得了功名的也別奢談自己有學問,仍有暗諷的意思。)

說着,管家來稟:“請上席。”高翰林奉了萬中書的首座,施侍御的二座,遲先生三座,武先生四座,秦親家五座,自己坐了主位。三席酒,就擺在西廳上面。酒餚十分齊整,卻不曾有戲。席中又談了些京師裏的朝政。說了一會,遲衡山向武正字道:“自從虞老先生離了此地,我們的聚會也漸漸的就少了。”少頃,轉了席,又點起燈燭來。吃了一巡,萬中書起身辭去。秦中書拉着道:“老先生一來是敝親家的同盟,就是小弟的親翁一般,二來又忝在同班,將來補選了,大概總在一處,明日千萬到舍間一敘。小弟此刻回家,就具過柬來。”又回頭對衆人道:“明日一個客不添,一個客不減,還是我們照舊六個人。”遲衡山、武正字不曾則一聲。施御史道:“極好;但是小弟明日打點屈萬老先生坐坐的,這個竟是後日罷。”萬中書道:“學生昨日纔到這裏,不料今日就擾高老先生。諸位老先生尊府還不曾過來奉謁,那裏有個就來叨擾的?”高翰林道:“這個何妨!敝親家是貴同衙門,這個比別人不同。明日只求早光就是了。”萬中書含糊應允了。諸人都辭了主人,散了回去。當下秦中書回家,寫了五副請帖,差長班送了去請萬老爺、施老爺、遲相公,武相公、高老爺。又發了一張傳戲的溜子,叫一班戲,次日清晨伺候。又發了一個諭帖,諭門下總管,叫茶廚伺候,酒席要體面些。

(高翰林酒席不曾有戲,從秦中書眼中看出的,改日另請,特意叫了戲,酒席更體面,中書就要擺出中書不同的架勢。高翰林必來的。武書、遲衡山不吭聲,不想再來。施御史稱明日有事,後日才方便。萬中書自有心事,對去秦中書家稍帶遲疑。)

次日,萬中書起來,想道:“我若先去拜秦家,恐怕拉住了,那時不得去拜衆人,他們必定就要怪,只說我檢有酒吃的人家跑。不如先拜了衆人,再去到秦家。” 隨即寫了四副帖子,先拜施御史,御史出來會了,曉得就要到秦中書家吃酒,也不曾款留。隨即去拜遲相公,遲衡山家回:“昨晚因修理學宮的事,連夜出城往句容去了。”只得又拜武相公,武正字家回:“相公昨日不曾回家,來家的時節,再來回拜罷。”

(想去秦中書家,卻不敢獨自去。先拉攏幾個確定的,方纔踏實。下文萬中書早飯時候即到秦中書家,可見先拜會的此三家是一大早匆匆所爲,萬中書辛苦。)

是日,早飯時候,萬中書到了秦中書家,只見門口有一箭闊的青牆,中間縮着三號,卻是起花的大門樓。轎子衝着大門立定,只見大門裏粉屏上貼着紅紙朱標的“內閣中書”的封條,兩旁站着兩行雁翅的管家;管家脊背後便是執事上的帽架子,上首還貼着兩張“爲禁約事”的告示。帖子傳了進去,秦中書迎出來,開了中間屏門。萬中書下了轎,拉着手,到廳上行禮、敘坐、拜茶。萬中書道:“學生叨在班末,將來凡事還要求提攜。今日有個賤名在此,只算先來拜謁,叨擾的事,容學生再來另謝。”秦中書道:“敝親家道及老先生十分大才,將來小弟設若竟補了,老先生便是小弟的泰山了。”萬中書道:“令親臺此刻可曾來哩?”秦中書道:“他早間差人來說,今日一定到這裏來。此刻也差不多了。”說着,高翰林,施御史,兩乘轎已經到門,下了轎,走進來了,敘了坐,吃了茶。高翰林道:“秦親家,那遲年兄同武年兄,這時也該來了?”秦中書道:“已差人去邀了。”萬中書道:“武先生或者還來,那遲先生是不來的了。”高翰林道:“老先生何以見得?”萬中書道:“早間在他兩家奉拜,武先生家回:‘昨晚不曾回家’。遲先生因修學宮的事往句容去了,所以曉得遲先生不來。”施御史道:“這兩個人卻也作怪!但凡我們請他,十回到有九回不到。若說他當真有事,做秀才的那裏有這許多事!若說他做身分,一個秀才的身分到那裏去!”秦中書道:“老先生同敝親家在此,那二位來也好,不來也罷。”萬中書道:“那二位先生的學問,想必也還是好的?”高翰林道:“那裏有甚麼學問!有了學問,到不做老秀才了!只因上年國子監裏有一位虞博士,着實作興這幾個人,因而大家聯屬。而今也漸漸淡了。”

(施御史有事,依然來了。武書、遲衡山無事,推脫不來。萬中書依然贊未來的二位有學問,高翰林反駁說沒有舉業功名,就沒有學問。高翰林口中說出,虞博士離開後,那羣風雅人士往來逐漸淡了。)

正說着,忽聽見左邊房子裏面高聲說道:“妙!妙!”衆人都覺詫異。秦中書叫管家去書房後面去看是甚麼人喧嚷。管家來稟道:“是二老爺的相與鳳四老爺。”秦中書道:“原來鳳老四在後面。何不請他來談談?”管家從書房裏去請了出來。只見一個四十多歲的大漢,兩眼圓睜,雙眉直豎,一部極長的烏須,垂過了胸膛,頭戴一頂力士巾,身穿一領元色緞緊袖袍,腳踹一雙尖頭靴,腰束一條絲鸞絛,肘下掛着小刀子,走到廳中間,作了一個總揖,便說道:“諸位老先生在此,小子在後面卻不知道,失陪的緊。”秦中書拉着坐了,便指着鳳四爹對萬中書道:“這位鳳長兄是敝處這邊一個極有義氣的人。他的手底下,實在有些講究,而且一部《易筋經》記的爛熟的。他若是趲一個勁,那怕幾千斤的石塊,打落在他頭上,身上,他會絲毫不覺得。這些時,舍弟留他在舍間早晚請教,學他的技藝。”萬中書道:“這個品貌,原是個奇人,不是那手無縛雞之力的。”秦中書又向鳳四老爹問道:“你方纔在裏邊連叫妙!妙!卻是爲何?”鳳四老爹道:“這不是我,是你令弟。令弟才說人的力氣到底是生來的,我就教他提了一段氣,着人拿椎棒打,越打越不疼,他一時喜歡起來,在那裏說妙。”萬中書向秦中書道:“令弟老先生在府,何不也請出來會會?”秦中書叫管家進去請,那秦二侉子已從後門裏騎了馬,進小營看試箭法了。

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主要內容是什麼?講了怎樣的故事? 第2張

(高翰林貶低武書等人正說在興頭,鳳四老爺高聲稱“妙”,卻是贊秦二侉子,學會了被人棒打越打越不疼的技藝。)

小廝們來請到內廳用飯。飯畢,小廝們又從內廳左首開了門,請諸位老爺進去閒坐。萬中書同着衆客進來。原來是兩個對廳,比正廳略小些,卻收拾得也還精緻。衆人隨便坐了,茶上捧進十二樣的攢茶來,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廝又向爐內添上些香。萬中書暗想道:“他們家的排場畢竟不同。我到家何不竟做起來?只是門面不得這樣大,現任的官府,不能叫他來上門,也沒有他這些手下人伺候。”

(萬中書見識到秦中書的排場,想到此中書與彼中書本該沒有不同,心裏開始尋思起美夢。)

正想着,一個穿花衣的未腳,拿着一本戲目,走上來,打了搶跪,說道:“請老爺先賞兩出。”萬中書讓過了高翰林、施御史,就點了一出《請宴》,一出《餞別》。施御史又點了一出《五臺》。高翰林又點了一出《追信》。未腳拿笏板在旁邊寫了,拿到戲房裏去扮。

(四齣戲,出出對應了預兆。)

當下秦中書又叫點了一巡清茶。管家來稟道:“請諸位老爺外邊坐。”衆人陪着萬中書從對廳上過來。到了二廳,看見做戲的場口已經鋪設的齊楚,兩邊放了五把圈椅,上面都是大紅盤金椅搭,依次坐下。長班帶着全班的戲子,都穿了腳色的衣裳,上來稟參了全場、打鼓板才立到沿口,輕輕的打了一下鼓板。只見那貼旦裝了一個紅娘,一扭一捏,走上場來。長班又上來打了一個搶跪,稟了一聲“賞坐”,那吹手們才坐下去。這紅娘才唱了一聲,只聽得大門口忽然一棒鑼聲,又有紅黑帽子吆喝了進來。衆人都疑惑:《請宴》裏面從沒有這個做法的!只見管家跑進來,說不出話來。早有一個官員,頭戴紗帽,身穿玉色緞袍,腳下粉底皁靴,走上廳來,後面跟着二十多個快手,當先兩個,走到上面,把萬中書一手揪住,用一條鐵鏈套在頸子裏,就採了出去。那官員一言不發,也就出去了。衆人嚇的面面相覷。只因這一番,有分教:梨園子弟,從今笑煞鄉紳;萍水英雄,一力擔承患難。

未知後面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衆人疑惑《請宴》裏沒這一齣戲,笑煞。官員一言不發,當即鐵鏈鎖走,肅殺氣勢不同以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