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百科 > 古文名著 > 聊齋志異-山市篇原文是什麼?該怎麼理解呢?

聊齋志異-山市篇原文是什麼?該怎麼理解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聊齋志異《山市》原文

奐山1山市2,邑3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4。孫公子禹年5與同人6飲7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8,高插青冥9,相顧10驚疑11,念12近中13無此禪院14。無何15,見宮殿數16十所,碧瓦飛甍17,始悟18爲山市。未幾19,高垣睥睨20,連亙21六七裏,居然城郭22矣。中有樓若者23,堂若者24,坊若者25,歷歷在目26,以27億萬計28。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29,城市依稀30而已。既而31風定天清32,一切烏有33;惟34危樓35一座,直接36霄漢37。樓五架,窗扉38皆39洞開40;一行有五點明41處,樓外天也。 層層42指數,樓愈43高,則明愈少;數至44八層,裁如星點45。又其46上,則黯然縹緲47,不可計其48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49,或50憑51或立,不一狀52。逾時53,樓漸低,可見其54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55,倏忽56如拳如豆57,遂58不可見。

又聞59有早行者60,見山上人煙市肆61,與世無別62,故63又名64“鬼市”雲。

聊齋志異-山市篇原文是什麼?該怎麼理解呢?

聊齋志異《山市》翻譯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幾年也難得見到一次。有位名叫孫禹年的公子,同幾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樓上飲酒,忽然看見奐山山頭有一座孤零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覷,驚疑不定,心想附近並沒有這麼個禪院。沒過多久,又出現了幾十座高大的宮殿,碧綠色的琉璃瓦,飛翹的殿檐,人們這才明白是出現山市。不到一會兒,只見一座高高低低的城牆,連綿不斷有六七里長,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樓一樣的,有像廳堂一樣的,有像街巷一樣的,一個個清晰地出現在眼前,多得可以用億萬來計算。忽然,一陣大風颳起,空氣中的塵土之大,城市變得隱隱約約。接着,風停了,天空又變得晴朗起來,剛纔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直插雲霄。這座樓每層有五間,門窗全都是大開着的;每一行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樓那邊的天空。一層層地指着數,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才如星星一般大了;又往上數,就昏暗得看不分明,沒法計算層次了。樓上的人往來匆匆,有靠着的,有站立的,形態各不一樣。過了一會,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高樓一樣了,又漸漸地像座高房子,突然間又只像拳頭那麼大,像豆粒那麼小,接着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又聽說有起早趕路的人,看見山上有店鋪集市人來人往,和人世間沒有兩樣,所以又叫“鬼市”。

聊齋志異-山市篇原文是什麼?該怎麼理解呢? 第2張

聊齋志異《山市》賞析

此文描寫的是奐山山市從出現到幻滅的神奇景象,文中生動描繪了其從出現到消失的過程,亦表現了人們從發現它時“相顧驚疑”的心情到全神貫注細觀察的心理變化過程。這也是一個審美體驗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着對美的發現,美的創造和美的欣賞。

此文按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這是目擊者眼中的畫面。文章還描寫了目擊者的心理變化: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宮殿出現,才悟出原來這是“山市”。這樣寫就把讀者帶到目擊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寫仍是目擊者所見畫面,但讀者在感覺上發生了變化:一切都如同親見。

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先總寫一筆:“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頗有恢宏的氣象。然後分寫:“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雖然寥寥數語,卻可以誘發讀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卷來。這幅畫卷最後在風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悵然。

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因“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漢的危樓,所以樓的形狀看得格外清楚,連樓外天空也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距離比先前的城郭縮短了一些。更爲特殊的是,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世無異,這又給人以親切感,增強了觀賞的興趣。最後寫幻景的消失,跟影視中的漸隱鏡頭頗爲相似,又使人感到餘味無窮。

結尾一段寫山上的“鬼市”,這是補筆,有照應開頭的作用,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