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演義趣聞 > 車裂是一種怎樣的酷刑?並非五馬分屍那麼簡單

車裂是一種怎樣的酷刑?並非五馬分屍那麼簡單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第14集中,齊湣王下令將蘇秦“車裂”,而後畫面顯示的是蘇秦被五馬分屍,這是不符合史實的,車裂並非五馬分屍。當然,從服裝、道具和劇情來看,該劇在歷史考證方面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將車裂之刑做五馬分屍處理或許是爲了追求藝術效果吧。

車裂之刑

那麼,到底車裂是一種怎樣的酷刑?簡單來說,就是將人處死之後進行肢解,然後曝屍示衆。至於受刑者具體的死法,那就有很多了,試舉幾例:

吳起:據《史記·吳起列傳》和《呂氏春秋·貴卒》,吳起是被楚國作亂的貴族亂箭射死的,《呂氏春秋·執一》、《淮南子》、《韓詩外傳》均稱其被“車裂”;《韓非子》、《史記·蔡澤列傳》則稱其被“枝解”。

車裂是一種怎樣的酷刑?並非五馬分屍那麼簡單

網絡配圖

李斯:《史記·李斯列傳》載李斯被“腰斬”,《淮南子·人間訓》、《鹽鐵論》稱其被“車裂”。

趙高:《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趙高被韓談“刺殺”,也就是被劍、矛、戈等利器刺死,該篇末尾所附班固評論中稱趙高被“車裂”。《後漢書·宦者傳》稱其被“轘(音同換)裂”,《說文解字》:“轘,車裂人也。”

譚世保先生在《“車裂”考》一文中指出,戰國至漢代,人們常把車裂與斬、殺等詞混用,因爲先秦時代對於“被公開處死或打死的罪犯、敵人,不管用刀戈砍殺死,還是用箭射死,最後把他們的屍體肢解分散來懸掛示衆,所以稱砍、殺、斬、射固然可以,稱肢解、轘或車裂亦不錯”。

也就是說,對於這些死後被肢解示衆的人來說,“腰斬”、“刺殺”是他們具體的死法,“車裂”則是他們死後被進一步處以的刑罰,史籍中不同的說法只是作者們想要強調的內容不同罷了。

另外,“車裂”和“肢解”也有區別,“肢解”只是簡單的分屍,而車裂含有明正典刑、曝屍示衆的意思。《漢書·景十三王傳》載榮愛死後被“支解以棘埋之”,《後漢書·陳湯傳》載匈奴郅支單于“怒殺康居王女及貴人、人民數百,或支解投都賴水中”,這兩則事例中只能用“支解”而不能用“車裂”,因爲事例中的肢解只是爲了方便處理屍首,並不涉及明正典刑、曝屍示衆。

“肢解”不僅可以用在屍首身上,也可以直接用在活人身上。《韓詩外傳》載:

齊有得罪於景公者,景公大怒,縛(捆綁)置之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諫者誅。晏子左手持頭(抓住犯人的頭),右手磨刀,仰而問曰:“古者明王聖主其肢解人,不審從何肢解始也?”景公離席曰:“縱之(把這個人放了吧),罪在寡人。”

這則故事雖然未必真的發生在齊景公君臣身上,但足以說明當時真的有肢解活人的刑罰。至於行刑工具,故事中晏子用的是刀,《國語·魯語》說:“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鑽笮(音同昨,用竹篾擰成的索),薄刑用鞭撲。”肢解的工具應該就是斧鉞刀鋸這類金屬利器。

車裂是一種怎樣的酷刑?並非五馬分屍那麼簡單 第2張

網絡配圖

蘇秦之死

那麼蘇秦到底是怎麼死的?他又是因何而死呢?《史記·蘇秦列傳》載:

齊大夫多與蘇秦爭寵者,而使人刺蘇秦,不死,殊(將死而尚未嚥氣)而走(刺客逃跑)。齊王使人求賊,不得。蘇秦且死(臨死前),乃謂齊王曰:“臣即死,車裂臣以徇(將其屍首巡行示衆)於市,曰‘蘇秦爲燕作亂於齊’(蘇秦爲了燕國的利益在齊國作亂),如此則臣之賊必得矣。”於是如其言,而殺蘇秦者果自出,齊王因而誅之。

這則故事戲劇化成分太濃,不排除是小說家的杜撰。蘇秦真正的死因,需要結合當時的具體形勢來看。

蘇秦作爲燕國安插在齊國的間諜,主要目標是“使齊毋謀燕”,其次是“惡齊、趙之交”。《戰國縱橫家書》收錄了一封蘇秦曾給燕昭王寫的信,說他受命到齊國已經五年,任務完成得很好,齊國確實沒有進攻過燕國,齊、趙關係時好時壞,但兩國都將燕國作爲拉攏和結盟的對象。在此期間,蘇秦其實遭遇了多次危機。

第一次是燕昭王聽信田代等人之言,聯合趙國攻打齊國,蘇秦反對無效,於是直接向燕昭王請求辭官,燕昭王沒有答應,結果趙國因懷疑燕國的誠意而停止攻齊,嚇得燕國趕緊派蘇秦到齊國和談,最終燕國派人質到齊國,兩國才重新和好。

第二次是燕昭王派遣張?(音同頹,一作“張魁”)率兩萬燕軍配合齊國進攻宋國,結果張?得罪了齊湣王,被齊湣王所殺,燕、齊兩國關係瞬間跌入冰點。蘇秦再次向燕昭王提出辭呈,燕昭王不許,要求蘇秦這次一定要解救燕國於危難之中。蘇秦只得冒死入齊,憑三寸不爛之舌恢復了兩國關係。

第三次是齊湣王將王后改葬之後,召蘇秦入齊。當時蘇秦任齊國客卿並有封邑,可蘇秦寧願放棄這一切也不想再和這個“殺妻逐子”的齊湣王打交道。燕昭王卻再次強迫蘇秦去齊國,蘇秦臨行前對燕昭王說,恐怕以後會有很多人詆譭他,燕昭王則信誓旦旦地保證自己不會聽信讒言。結果過了一段時間燕昭王禁不住羣臣蠱惑,要派人替換蘇秦,惹得蘇秦給他寫信大倒苦水。於是燕昭王幡然悔悟,主動承認錯誤,讓蘇秦繼續在齊國臥底。

車裂是一種怎樣的酷刑?並非五馬分屍那麼簡單 第3張

網絡配圖

通過以上事件不難看出,燕昭王做事輕率而欠考慮,齊湣王則易怒而果於殺戮。蘇秦的日子過的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時疏忽就可能有性命之憂。《孫子兵法·用間篇》肯定了兩位傳說中著名間諜的功績:“昔殷之興也,伊摯(即伊尹)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即姜太公)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爲間者,必成大功。”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公元前284年,蘇秦的身份不幸暴露,“齊王大怒,車裂蘇秦於市”(《戰國策·楚策一》)。筆者推測,蘇秦可能是在齊都臨淄最大的市場中被直接用刀斧肢解,而後曝屍示衆,一代英豪,就此隕落。

其實從蘇秦選擇做間諜的那天起,這種結局似乎就已經註定,蘇秦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逃過了一次又一次劫難,已屬不易。因此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子兵法》竹簡,在“周之興也,呂牙在殷”後面又加上“燕之興也,蘇秦在齊”,這也是對蘇秦間諜生涯的高度認可。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