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宮廷野史 > 武則天和李治的孩子是太子李弘嗎?李弘死因之謎

武則天和李治的孩子是太子李弘嗎?李弘死因之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在歷史上,死後被追諡爲皇帝的太子不乏其人,如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後,追諡生父景穆太子拓跋晃爲景穆皇帝;隋哀帝楊侗被擁立爲皇帝后,追諡生父元德太子楊昭爲孝成皇帝;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後,追諡生父懿文太子朱標爲興宗孝康皇帝。可以說,追諡曾經當過太子的父親爲皇帝,是後輩子孫稱帝后從下到上表現孝道的一種慣例。與他們相比,唐高宗李治以父親身份從上到下追諡兒子李弘爲皇帝,不能不說是其中的一個特例。

唐太子李弘是死後被追封爲太子的

上元二年(675)五月,唐高宗下詔,追諡太子李弘爲“孝敬皇帝”,喪葬“制度一準天子之禮”(《舊唐書》)。在中國歷史上,被父親追諡爲皇帝的太子,李弘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對此,清人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稱“唐高宗以太子宏(弘)薨,而贈孝敬皇帝,則以父而追帝其子,不經之甚矣”,即批判唐高宗此舉荒誕不經;蔡東藩在《唐史演義》中也稱“所有喪葬制度,竟許用天子禮,諡爲孝敬皇帝。太子死諡皇帝”,是“從古未有”之事。那麼,唐高宗爲何要置封建禮制於不顧,破例追諡亡故不久的李弘爲皇帝呢?

李弘(652—675),字宣慈,唐高宗第五子,也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第一子。李弘的名字頗有寓意,據說隋末唐初道教中有“老君當治”、“李弘當出”的讖語,預言太上老君將轉世爲人主,化名李弘來拯救衆生。唐高宗爲其取名李弘,可見對這個兒子寄予了厚望。因系武則天所生,唐高宗愛屋及烏,對李弘非常寵愛。4歲時,李弘被封爲代王;5歲時,唐高宗廢掉原先的太子李忠,改立李弘爲太子。爲了培養李弘,唐高宗除了爲其選聘名臣作爲輔弼老師,還經常讓他實習參政,如龍朔二年(662)唐高宗“幸驪山溫湯,太子監國”;次年又“詔太子每五日於光順門內視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太子決之”;咸亨二年(671)正月,唐高宗“幸東都,留皇太子弘於京監國”;次年十月,又命“皇太子監國”。

李弘爲人寬厚仁慈,“深爲帝及天后鍾愛”。被立爲太子後,李弘“敬禮大臣鴻儒之士,未嘗有過之地”。對父母如此,對臣屬如此,對普通士兵和百姓同樣如此。監國期間,李弘關心將士,體恤民情,做出了很多寬仁愛民之舉。當時,大唐正對高麗用兵,軍中經常有士兵“逃亡限內不首及更有逃亡者”,因此會受到“身並處斬,家口沒官”的嚴厲處罰。李弘知道後,引經據典,強調“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希望朝廷可以修訂法律,以後再出現有士兵逃亡者,家中人不用再受連坐之罪,唐高宗“從之”;李弘“又請以同州沙苑地分借貧人”,唐高宗“許之”。一個“從之”,一個“許之”,不難看出唐高宗和武則天對李弘的欣賞。然而,李弘接下來做的一件事,卻極大地觸怒了武則天,武則天從此也對他有了看法。

武則天和李治的孩子是太子李弘嗎?李弘死因之謎

原來,武則天將情敵蕭淑妃殘忍殺害後仍不解恨,又把蕭淑妃所生的義陽、宣城二位公主“幽於掖庭”,致使兩位被幽禁的公主年齡很大了卻沒辦法嫁人。李弘猛地見到這兩位“以母得罪”的姐姐時,先是“驚惻”,繼而動了憐憫之心,於是“遽奏請令出降”,懇請唐高宗讓她們過上正常女人的生活。唐高宗對蕭淑妃之死本就心存愧疚,再者兩位公主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只是迫於武則天的淫威不敢造次。李弘的上奏道出了唐高宗的心聲,於是“許之”。武則天聞訊後,既是出於對蕭淑妃怨恨的延續,也是爲了防止這兩位公主日後興風作浪,便隨便將她們許配給了兩個普通侍衛。在武則天看來,作爲自己的親生兒子,李弘不站在自己這邊,反倒幫助敵人,武則天從此對李弘產生隔閡甚至怨恨,李弘“由是失愛”。

咸亨四年(673)二月,唐高宗將李弘召至東都洛陽,準備納左金吾將軍裴居道之女爲太子妃。爲此,唐高宗還下令爲李弘新建一座宮殿。裴妃“甚有婦禮”,是個相當有婦德的賢淑女子,唐高宗滿意地對侍臣說:“東宮內政,吾無憂矣。”意思是說,李弘有這麼個賢內助,將來即位執政,就不用朕擔心了。七月,“太子新宮成,上(唐高宗)召五品以上諸親宴太子宮,極歡而罷”。唐高宗本來身體就不好,這次暢飲後,身體便出現了故障。八月,唐高宗“以不豫,詔皇太子聽諸司啓事”。這一安排,表明唐高宗慮及自己身體不支,有禪讓太子之意,而這恰恰是早已習慣“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的武則天所不願意看到的。從此,武則天與李弘的私人恩怨,已經上升到涉及將來掌權的政治對立面。

武則天是個權力慾望極強的女人。一步步提升自己,進而問鼎皇權,是武則天實現女皇夢的必由之路。上元元年(674)八月,在武則天的鼓動下,唐高宗下詔“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內外稱爲“二聖”,武則天已經與唐高宗平起平坐。這麼多年夫妻下來,唐高宗對武則天是瞭解的,爲了權位,這個心狠手辣的女人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出來,包括害死自己的親生骨肉。作爲當朝皇帝,唐高宗都無法遏制武則天在政治上的強悍勢頭;自己百年之後,誰又能控制得了這位身居高位的女強人?知子莫如父,李弘遠遠不是武則天的對手。爲了保護李弘,唐高宗甚至萌生了“欲下詔令天后攝國政”的念頭,也就是想把權力交給武則天。但是,迫於羣臣關於“天下者,高祖、太宗二聖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謹守宗廟,傳之子孫,誠不可持國與人,有私於後族”的勸諫,唐高宗才把皇帝繼續當下去。

 歷史上唐太子李弘是怎麼死的?得肺結核死的?

還有,《新唐書》卷八十一、列傳第六載,武則天后來曾經上表高宗,請求爲義陽、宣城二公主的老公升官。不管這是不是作秀,起碼能證明,太子即使請嫁公主,也不至招來殺身之禍。

所以司馬光考證來考證去,最後還是說:“按弘之死,其事難明,今但云時人以爲天后鴆之,疑以傳疑。”什麼意思?這是說,把傳聞重複千遍,就成了真的了。

那麼,太子李弘到底是怎麼死的?想要搞清楚,也不難。

他是得肺結核死的!

白紙黑字,記載無誤,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

《舊唐書·孝敬皇帝傳》裏載有一篇高宗皇帝的悼念文,明明白白說太子李弘“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

這是什麼意思?

“琰圭”是古代一種上尖下方的玉器。“自琰圭在手”,是指李弘當太子。“沉瘵嬰身”是說他得了一種“瘵”病。

瘵,癆病也,就是肺結核。直至距今六七十年前,青黴素尚未普及的時候,這還是一種很難治的傳染病。巴金的小說《寒夜》、費穆的電影《小城之春》中的男主人公,都是肺結核纏身的病秧子。相信看過這兩部作品的人,印象都會很深。

李弘深受高宗喜愛,四歲就當了太子,看來這病在他童年時就已染上。他爸爸高宗,因爲在爺爺太宗死的時候,操勞過度,也染有“風瘵”。父子倆都有這病,並不奇怪。

到太子弘十九歲的時候,據他自己講“比日以來,風虛更積”(《舊唐書·邢文偉傳》),也就是病情更加嚴重了。

武則天和李治的孩子是太子李弘嗎?李弘死因之謎 第2張

古人不懂現代科學,面對太子弘的病況,誰都束手無策。高宗和武后便想讓他結婚,以新婚來“沖喜”——這種愚昧的習俗,直到民國時期都還很普遍。這纔有前面提到過的,選中了司衛少卿楊思儉之女爲太子妃。這女子楊氏,在輩分上實際比李弘大一輩,是武后的表妹。

哪知道,咸亨二年(671年)揭出了此女被武敏之給玷污過,於是大婚泡了湯。婚事拖了兩年,父母又爲李弘物色到了左金吾衛將軍裴居道之女。這年李弘恰是二十二歲。

裴氏女出身於河東名門,彬彬有禮。高宗甚爲喜歡,對近侍說道:“東宮內政,吾無憂矣!”(《舊唐書·高宗紀》)咸亨四年(673年)十月,太子李弘終於成婚。

 武則天真的殺了和李治的兒子李弘嗎

可是迷信治不了病。小日子過了一年多,到上元二年(675年),李弘來到東都,住在合璧宮,病情猛然開始惡化。四月二十五日,死在倚雲殿。

高宗對此悲痛欲絕,大病了一場,破例追贈李弘爲“孝敬皇帝”,從而使李弘成爲唐代第一位死後諡爲皇帝的太子。

在高宗發佈的悼念詔書《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中,有一個細節,是高宗在探望李弘病情時,曾明確告訴兒子:“庶其痊復,以禪鴻名。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也就是等李弘病稍好,就要禪位於他,高宗自己要去當太上皇了。

而李弘由於“天資仁厚,孝心純確”,聽了這消息的反應是,“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茲感結,舊疾增甚”。因爲思想壓力過大,想得太多,結果病情加劇,一命嗚呼。

當然,這僅僅是官方的說法。但李弘自幼多病,長大了之後更嚴重,這是有他自述爲憑的。而說他被武后鴆殺,憑據何在?沒有。道聽途說而已。

武則天和李治的孩子是太子李弘嗎?李弘死因之謎 第3張

比較可信的《舊唐書》上只是說:“上元二年,太子從幸合璧宮,尋薨,年二十四。”這只是一個陳述。“尋薨”,也就是很快就死了,沒說什麼“鴆殺”。《舊唐書》成書時,大唐早已往事如煙,著者沒有必要爲武后忌諱什麼。在一般情況下,沒說,就是沒發生過。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