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唐朝百姓是如何過春節的?與現代春節有什麼區別?

唐朝百姓是如何過春節的?與現代春節有什麼區別?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從古至今的傳承發展過程中,春節始終承載着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作爲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唐朝時期的春節是怎麼度過的呢?和現代春節有什麼區別?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我國古代,過年包含着人們驅除鬼怪妖孽、保平安祈祥瑞的心願,而“驅儺(nuó)”正是集中體現了這個作用的一種儀式。

在古代長安城的除夕夜裏,經常會碰到街上的驅儺大隊,這種形式在古代延續了上千年,即使到了近現代,在我國的一些鄉村裏仍然還有類似的活動。

唐朝百姓是如何過春節的?與現代春節有什麼區別?

通常前面有一對男女,分別戴着老翁、老婆婆的面具領舞,他倆的角色叫儺翁、儺母,圍在他倆身旁身後的,有千兒八百個戴小孩子面具的,叫護僮侲(zhèn)子。

其他的人就是戴着各種鬼怪面具,當反面角色。大家邊走邊跳邊吹拉彈唱,大部分人以湊熱鬧起鬨爲主,前面專業領舞的有歌詞,大多是描寫正義人類如何驅除鬼怪。

唐朝時還沒有出現帶火藥的鞭炮,因此,那時候放鞭炮時,小孩子們會往火堆裏扔竹竿兒。而竹竿兒中間有空氣,被火燃燒時會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音,聽起來和我們今天放鞭炮的聲音相似。

子時一到,在這辭舊迎新的一刻,街上鐘鼓齊鳴。家裏守歲的人們紛紛起身,晚輩給長輩行禮,奴僕給主人叩頭。

唐朝百姓是如何過春節的?與現代春節有什麼區別? 第2張

互相拜年的話可不是我們今天的“恭喜發財”,唐朝簡單的拜年話通常是“福延新日,慶壽無疆”、“福慶初新,壽祿延長”等等,不過,在唐朝是沒有壓歲錢的。

唐朝的大年初一叫元日,也可以叫元旦,但是和現在公曆一月一日的元旦涵義是不一樣的。

在這一天的清晨,人們會在院子裏立一根很長很長的竹木杆,底部埋在土裏,竿頂上懸着紙或布做的長條形旗子,用來祈福祈長命。

同時也會用桃樹枝幹削成一對木片,一般塗成紅色,掛在大門兩邊,據說有辟邪的作用。每年大年初一都會摘下舊的換上新的。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重新再刷一遍。

據敦煌出土的文字資料記載,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就出現了貼在大門兩邊的對偶連句。

元日要喝幾種過年專用飲品,一種叫屠蘇酒,另一種叫椒柏酒。屠蘇是一種中藥劑,由大黃、白朮(zhú)、桔梗、蜀椒、桂辛、烏頭、菝葜(bá qiā)七種藥材混合製成。另一種椒柏酒,是用花椒和柏樹葉浸泡的酒。喝這兩種酒寓意着人們能夠驅邪解毒、延年益壽。

唐朝百姓是如何過春節的?與現代春節有什麼區別? 第3張

在唐朝,過年還會吃五辛盤和膠牙餳(xíng)。五辛盤裏有五種蔬菜,大蒜、小蒜、韭菜、蕓薹(tái)、胡荽(suī)(北方人叫芫[yán]荽或香菜),爲了發散五臟鬱氣,預防時疫。

膠牙餳大致就像今天的麥芽糖,古人用大麥、小麥或糯米制出來的甜片,比較黏軟。吃這個一方面考驗老人的牙齒堅固程度;另一方面是祝願老人牙齒永不脫落,長生不老

一個個半月形狀的餃子在唐朝叫“湯中牢丸”,麪皮裏面包着各種餡兒,真是叫人垂涎三尺。

以上便是唐朝普通百姓過年的方式,如果你對唐朝春節還有什麼感興趣的或是有補充,歡迎評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