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戰國時期魏氏作爲晉國的外姓氏族之一,成爲第一霸主是如何做到的?

戰國時期魏氏作爲晉國的外姓氏族之一,成爲第一霸主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經歷了“曲沃代翼”與“驪姬之亂”後,晉國公室實力大削,哪怕是文韜武略的晉文公,也不得不重用與自己一起流亡的狐偃、趙衰、胥臣、欒枝、郤溱、魏犨等外姓臣子,“胥、籍、狐、箕、欒、郤、柏、先、羊舌、董、韓,實掌近官”。周襄王十九年(前633),晉文公作三軍,每軍各設一名將、佐,依次爲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其中中軍將爲正卿,執政晉國,確定了三軍六卿,據記載,晉國共有十一個外姓氏族的家主成爲晉國執政,他們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六卿出將入相。從晉文公始作三軍,直到晉頃公十二年(前514),執政的韓宣子告老,遂讓位於魏舒,魏獻子爲正卿主持國政,魏氏才終於成爲晉國主要卿族之一,作爲最晚登頂的魏氏,是如何成爲戰國“首霸”的呢?

一、竊國謀家,三分公室

戰國時期魏氏作爲晉國的外姓氏族之一,成爲第一霸主是如何做到的?

春秋晚期,晉國內狐、先、郤、胥、欒、範、中行、智、韓、趙、魏十一卿輪番而治的局面已然不存在了,僅剩韓、魏、趙、範、智、中行六家爲卿。晉昭公時,晉國漸漸失去霸主地位,周景王十九年(前526),晉昭公卒,子晉頃公繼位,六卿強而公室弱,國家大權旁落至趙、魏、韓、智、範、中行六家手中,“昭公六年卒。六卿彊公室卑”。晉昭公時,任用韓宣子爲正卿,晉頃公繼位後繼續用韓宣子,這位政治生命超長的執政並沒有使晉國重新恢復昔日霸主的地位,長達二十八年的執政生涯中,韓宣子始終在平衡六卿之間的利益,使韓氏從中獲利良多,壯大根基。這些都給了魏獻子啓發,所以當主持國政後,魏獻子手段盡用,積極發展魏氏實力,所創“魏舒方陣”一戰成名,魏軍成爲一直勁旅,同時,魏獻子竊國謀家,“分祁氏之田以爲七縣,羊舌氏之田以爲二縣”,標誌着六卿正式向晉國公室開刀了。

從韓宣子開始,之後的晉國執政魏獻子、範獻子、智文子、智伯瑤等,都在想方設法增強自身實力,削弱公室。鐵丘之戰,中行氏、範氏攻打趙氏,晉定公打着平反的名義聯合魏、韓、智、趙滅了範氏、中行氏,晉國六卿變成了四卿,智氏最大。後來智伯瑤執政,假借壯大公室之名向三家索要封地,起先三家都不願意,但韓康子、魏桓子都懼怕智伯瑤的權威,都獻上了一百里土地和戶口,只有趙襄子不從,於是智伯瑤聯合魏、韓進攻趙氏,頑強困守三年後,趙襄子家臣張孟談說動韓、魏倒戈,三家滅了智氏,共分其地。

慘烈的內戰讓晉出公惱怒,於是他向齊、魯兩國借兵討伐三卿,但不是三家的對手,晉出公只得出逃,死在路上,三卿又立宗室姬驕爲新君,稱晉哀公,而後三家共同瓜分了公室所有土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爲諸侯”,後來,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瓜分了晉國公室,晉國滅亡,趙、魏、韓也與秦、齊、楚、燕並稱爲“戰國七雄”。

二、文侯即位,奠定基業

魏國百年基業的奠定者,正是魏文侯魏斯。三家分智後,魏氏面臨着十分尷尬的局面,趙氏所佔智地就在魏氏頭上,而魏氏西邊是一直爭奪河西之地的秦國,東邊是亦敵亦友的韓國,南邊是秦、楚、鄭拉鋸爭奪開打的戰場,魏氏以運城谷地爲核心,在呂梁山、中條山、王屋山、黃河的簇擁下易守難攻,但也容易被壓迫封鎖,好在魏氏出了個魏文侯這樣一個能奠定魏國百年霸業的明君。

戰國時期魏氏作爲晉國的外姓氏族之一,成爲第一霸主是如何做到的? 第2張

魏文侯沒有想着一味的擴張,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國內,他重用衛人李悝,先從“富國”出發,推行盡地利之教的精耕細作原則,推廣農副業成功經驗,綜合利用魏國的田地和山川,民衆皆富。而後李悝主持實行變法,李悝制定了《法經》,對魏國各方面都做了詳細的規定,同時廢除了奴隸貴族世襲制、井田制,極大增加了魏國的活力,許多能人賢臣入魏。

此外,魏文侯還打造了一支極爲強悍的武卒,這支軍隊的要求非常高,“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戰鬥力極強,乃是精銳中的精銳。眼看富國強兵,魏文侯決定向外擴展,於是在吳起的帶領下,魏武卒共奪取秦國五百多裏土地,還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的奇功偉績。在魏文侯長達近五十年的執政期間,多次大敗秦國,盡取河西之地;向趙國借道滅了中山國,順手在沿途佔領了不少屬於趙國的地方;幫助韓國攻擊宋國,魏軍也將進軍路過的河內地佔領了;還趁齊國內亂之機攻佔了大片土地,稱之爲拓土明君一點都不過分。

然而魏武侯、魏惠王卻不復魏文侯之能,魏武侯驍勇,維護魏國霸業的同時四面樹敵,爲魏國日後受各方落井下石埋下禍端;魏惠王時,魏武侯積攢的家底被拼個精光,趙、韓還在魏武侯死後立刻發兵攻魏,大敗之,差點滅亡了魏國,而自龐涓身隕後,魏國再無進取的大將,魏惠王也在之後的戰爭中“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魏國在稱霸的道路中江河日下,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秦將王賁水淹魏都大梁,魏王假肉袒投降,魏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