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蕭何也是功高蓋主,爲何卻沒被劉邦清算呢?

蕭何也是功高蓋主,爲何卻沒被劉邦清算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蕭何是西漢開國功臣之一,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攻克咸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蕭何也是功高蓋主,爲何卻沒被劉邦清算呢?

一說到西漢自然會聯想到史上著名的楚漢爭霸,劉邦之所以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爲身邊擁有諸多賢能才人,其中就免不了談到“漢初三傑”,蕭何作爲漢初三傑之一,不僅在戰爭中爲劉邦建言獻策、爭取猛將名士,更在天下統一之後制定各種法律制度以鞏固政權,但是蕭何的智慧不在於取得多大的功績,而是在功成名就之後還能全身而退,這是因爲他知道該在什麼時期做什麼事情。

擁護劉邦起義

蕭何與劉邦本是同鄉,兩人在早年間就相識,且常以好友相稱,彼時的蕭何正在沛縣任職功曹史,因而熟知歷代律令,這也爲後期蕭何制定政策奠定了基礎。並且蕭何這個人不僅勤學上進,博學多才,且非常有眼光,他一早就看出劉邦身上獨具一格的特點和氣質,深知此人日後必有大作爲,所以在平時格外敬重和照顧劉邦。

秦二世時期,陳勝吳廣起義後各地紛紛揭竿而起,秦朝面臨全國性的暴亂,朝政不保,而此時的劉邦卻因爲在中途釋放押送的勞役正躲藏在芒碭山中,蕭何和曹參等人在對大局之勢經過細緻分析分析之後,覺得這是最好的時機,於是對當時的沛縣縣令建言勸說將劉邦等流亡之士再請回來,共同商議起兵之事。待劉邦回到沛縣之後,衆人皆推舉他爲新縣令,但劉邦一再推辭,最後還是蕭何巧用抓鬮之計讓他成爲沛公,這也讓劉邦看清蕭何對自己的真心,並深受感動。

助劉邦奪天下

劉邦率軍一路進攻,順利入關之後,項羽也率軍隨後而來,並一改兩人之前的約定,在彭城 自立爲西楚霸王,劉邦縱使心有不甘,但因時機和能力都不夠成熟,卻也無計可施。蕭何建議劉邦暫時入蜀休養並廣招德才之人,待實力強大後再與項羽一決雌雄。蕭何向來注重人才的發掘和選拔,劉邦能夠奪得天下少不了一個人的功勞,那就是韓信。

韓信原本爲項羽手下,心有抱負且滿腹軍事才華,但是因爲懷才不遇一直得不到重視,最後出走改投到劉邦麾下。在一次偶然的交談中,蕭何發現韓信這個人不僅有勇有謀,且善於制定軍事戰略,如若劉邦想要打下江山,他一定是個不可或缺的幫手,於是極力向劉邦推薦他,之後也演繹出了一段“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歷史美談。

蕭何還勸劉邦要舉行隆重的儀式拜韓信爲大將軍,這些細節都體現出蕭何對於人才的極其重視,韓信的軍事才能和潛力被激發之後,在楚漢戰爭中屢屢獲勝,而蕭何則在後方負責軍糧等後勤工作,最終大敗項羽,劉邦取得天下。

開國第一功臣

劉邦稱帝之後開始對有功之臣進行獎賞,在慶功宴上他大讚蕭何之成就,認爲其是開國首功,並封爲丞相,位居百官之首。蕭何的功績並不只是幫助劉邦取得天下,他在政治和文化建設上也頗有成就,爲了鞏固新政權,蕭何利用多年的經驗和對法律的研究,在秦律的基礎上制定出更加適合社會發展的漢律,保留其中合理的部分,廢除那些苛政的法制。蕭何還主張無爲的政治思想,他提倡體恤民情,只有民心穩定政權才能長久,以至於曹參繼任丞相之後,依然延續着蕭何的政治主張。

蕭何眼光長久,做事深謀遠慮,尚在劉邦大舉進軍咸陽時,當其他軍將均被金銀珠寶所吸引開始大肆搶掠之時,只有蕭何一個人默默的走進秦相府中,搜索文獻圖書和地圖史冊等資料,並視如珍寶,因爲他知道這些對於一個新朝代而言有着巨大的價值。並且蕭何知道政治和法律固然重要,文化同樣不可或缺,主持修建藏書閣,保護那些珍貴的史書典籍,這對西漢初期的文化建設起着關鍵性的作用。

毀名節以自保

世人常說伴君如伴虎,而劉邦恰好又是疑心極重之人,西漢建立之後,諸多功臣例如韓信英布等大將都紛紛落得個慘死的下場,張良因爲隱退避免一死,但是蕭何仍在朝廷之中,卻能獨善其身,這是因爲他知何時該進何時該退。後期的蕭何也可謂是權極一時,再加上他一直注重民生,頗得民心,這對於帝王而言難免會形成一個威脅,並且總有小人在背後說他有逆反之心,使得劉邦對蕭何的戒心也越來越重。

蕭何自身也意識到此事不妙,爲了消除皇帝心中的顧慮,在深思熟慮後蕭何決定聽取門客的意見,以自毀名節的形式來向劉邦表明自己並無野心,他強行收購民衆土地,損害百姓利益,破壞自己一直以來的好名聲,果不其然,對於蕭何這般的高調劉邦卻很高興。雖然蕭何之後還是入獄並受到了刑罰,但最終保住了一條命,並依然得了個忠臣的好名聲。

蕭何也是功高蓋主,爲何卻沒被劉邦清算呢? 第2張

同爲漢初三傑,如果說張良在於謀,韓信精於軍,那蕭何一定勝在智,他向來擁有極好的眼光,看人一看一個準,並且他知道人才是戰爭的關鍵,法律是重點,經濟是支柱,民心是基礎,在幫助劉邦打天下的時候極盡所能,忠於職守,且十分會討劉邦的歡心,他既能把事情處理得盡善盡美,又不會讓劉邦心有不滿和懷疑。在取得天下之後,他又協助劉邦除掉一些異性諸侯王以鞏固政權,因爲在友情和政治面前,他一直堅守自己原則。

蕭何最大的發光點還在於他的爲臣之道,就是不驕不躁,功成時不貪心權勢,退身時不依戀名利,他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自己的工作上,不搶佔風頭,並真心實意爲百姓着想,在被劉邦懷疑之時,他毅然放棄所有,決定遠遁他鄉,也正是因爲這份氣度和風度讓他能夠獨善其身,並享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