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北宋哥窯瓷器有哪些特點?哥窯瓷器又是怎麼鑑定的?

北宋哥窯瓷器有哪些特點?哥窯瓷器又是怎麼鑑定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9.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哥窯是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歷來受到收藏家、鑑賞家、考古學家等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注,對哥窯的課題研究從未間斷且方興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確切窯址。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一百餘件,遠少於元青花的存世數量。瞭解哥窯瓷器的特點及哥窯瓷器的鑑定基本知識,是瓷器愛好者必須具備的知識。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北宋哥窯瓷器有哪些特點?哥窯瓷器又是怎麼鑑定的?

裂紋

哥窯器必須具有衆所周知的“金絲鐵線”、“紫口鐵足”。前者是哥窯的與衆不同的裂紋,大紋爲“鐵線”,有的顯藍,大紋中套的小紋爲“金絲”,有的不一定顯金黃,大紋小紋合稱爲“面圾破”,它應當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後者是哥窯顯露的較爲特殊的胎色,但兩者往往如魚與熊掌一樣不可兼得。瓷胎滿釉器有“紫口”而無鐵足。鐵足應當是胎質本身的無釉顏色。鐵足如是人爲施加的一種黑色釉,其真僞值得懷疑,與《七修類稿續編》中記載的“其足皆鐵色”相悖。

釉色

哥窯屬青瓷系列,釉色爲青釉,濃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等色,因窯變作用,釉色多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澤,非人爲主觀意志所爲。胎質有瓷胎和砂胎兩種,少花紋,無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黃、淺灰等。釉面不光潔,但有一層如酥油之光,釉質較深濁不清透,釉層厚薄不勻,蘸釉立燒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達4毫米。其燒造方法爲裹足支釘燒或圈足墊餅燒,後者可明顯見到所墊圓餅燒造的痕跡。

北宋哥窯瓷器有哪些特點?哥窯瓷器又是怎麼鑑定的? 第2張

底足

哥窯的底足也頗爲特別,其圈足底邊狹窄平整,非寬厚凹凸,足之內牆深長,足之外牆淺短,難以用手指提拿起來。

攢珠聚球

就是哥窯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稱道、又最被人忽視的特徵,即所謂“攢珠聚球”。陶瓷界先輩孫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鑑定》一文中早已說過,“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攢珠,……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徵,可以當作劃分時代的一條線索。”顯然,“攢珠”指的是哥窯器中之釉內氣泡細密像顆顆小水珠一樣,滿布在器物的內壁和外壁或內身和外身上。但孫老說得比較籠統,實際上真正哥窯的釉內氣泡不僅僅只是“攢珠”,還顯現出一種比“攢珠”稍大一點的“聚球”。

球比珠大,也就是說哥窯有大小不同的兩種氣泡,其排列形式不是間雜錯落,而是較爲整齊地排列在一起。聚球式的氣泡比攢珠的氣泡數量要少得多,一般呈圈形排列在器物之內壁,像一個很厚的環。“攢珠聚球”它是當之無愧的劃分真假哥窯的一條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